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螺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螺湾(英语:Sha Lo Wan)是香港大屿山西北部的一个海湾,面向香港国际机场。

历史


《新安县志》提及沙螺湾,比“香港”两字更多。明朝,大屿山仍盛产沉香时,香木会运到沙螺湾包装、加工,再运到香港仔石排湾[1],然后转运到现称广州的集散地[2]。
沙螺湾早年已有人聚居,主要为李氏和文氏。李氏先祖李昴英于南宋被封番禺开国男,食邑包括大屿山部分,李氏后人始迁沙螺湾[3]。文氏始祖为南宋抗元丞相文天祥堂弟文天瑞,原籍江西吉安。沙螺湾文氏是岗厦文氏的分支,他们与大埔泰亨文氏同属宝安文氏七大房的文垂统房[4]。新界文氏还有另一房,明朝永乐年间元朗新田开基,属宝安文氏七大房的文礼房;两房文氏均是文天瑞长子文应麟的后裔,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
沙螺湾建有多条村落,包括沙螺湾村及沙螺湾新村等,村民开垦了一些果园。在海湾畔有一座始于乾隆39年(1774年)的把港大王庙(亦称为“把港古庙”和“洪圣庙”)[5],已有超过200年历史。沙螺湾北端则建有码头。
虽然沙螺湾对面的赤鱲角和东涌在1990年代至今一直大兴土木,而港珠澳大桥亦于2018年10月24日早上9时正式通车,但沙螺湾仍保留了不少自然生态,包括一棵已有300年历史的大樟树,及邻近地区的一些红树林等。沙螺湾西面原有一凸出海角,因新机场填海,为免影响东涌湾水流而遭削掉。
沙螺湾村的沙滩本来极多沙螺沙蚬。1960年代香港旱灾,这沙滩的沙被运到石壁,用作兴建石壁水塘。加上后来赤鱲角机场填海,截断了沙螺湾海域的海水。现在沙滩已荒废,涌口无水,湾村破落。[2]
曾有建议延长深屈道到沙螺湾,但最终没有成事。
Remove ads
特征
沙螺湾海湾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热带自然环境,该处可以找到高大的树干。
沙螺湾村以四排平行的房屋形式建造。村庄北部保留着一座高3m的乡村入口大门,该大门建于大约200年前,由花岗岩砌块和楼板构成,而附属的防御墙已被拆除。 村子里有三个祖堂。[6]
沙螺湾有两座相邻的庙宇,位于海岸附近。献给洪圣的把港古庙建于1774年,把港古庙右边的天后庙建于1919年,位于正面的一堵墙连接着两座庙宇。它们有时统称为“把港古庙和天后宫”。
村落

- 沙螺湾村
- 沙螺湾新村
- 沙螺湾涌口
气候
Remove ads
交通

区议会议席分布
沙螺湾现时维持低度人工发展的状态,常住人口稀少,而整个沙螺湾都划入大屿山选区。
争议事件
- 2013年,沙螺湾村民不满政府搁置打通东涌至大澳一条6.5公里长的沿海行车路,窒碍乡村的发展,而于11月起每逢假日发起无限期封村行动,圣诞节该村发动四十多名村民在东西两个入口筑起“人肉铁马”,以防假期期间大量市民涌进村内对村民造成滋扰。沙螺湾村关注组强调,在政府未有满意答复前,将不会重开村路。[13]
- 随后于2020年9月30日再度封村,封锁入村的铁闸,告示声称2014年已经开始封村,但受到部分旅游人士攻击,危害村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禁止非沙螺湾村居民和所有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进入沙螺湾村范围,否则被视为盗贼。[14][15][16][17][18]地政总署指入村的铁闸违规,已于10月9日清拆。[19]但之后有村民继续自行堵路,手持长棍等驱赶市民,又用粗言指骂途径的单车人士、跑步或远足市民,“条村系我哋嘅,我哋钟意开就开,钟意封就封”(这村子是我们的,我们喜欢开放就开放,喜欢封闭就封封闭),又驱赶传媒入内。[20]
- 2020年10月25日有传媒揭发近深屈、深石村的道路被人非法凿路,被非法扩建的车路长达一公里;另外村民无视当局警告,再加设至少3道新铁闸为栏杆,并写上“私人重地”警告牌。环保团体“守护大屿联盟”批评政府数周以来未有执法,纵容村民破坏环境以扩建行车路,日后或惹来更多发展压力,令环境破坏至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21],其后地政总署联同警方等再于11月13日拆除铁闸[2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