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慧宗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慧宗杲
Remove ads

大慧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字昙晦,号妙喜,又号云门,谥号普觉禅师,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禅宗大师,为临济杨岐派第五代传人,提倡看话禅[1]南宋前期对金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法嗣昭觉圆悟克勤禅师。

生平

十七岁时依东山慧云寺慧齐法师出家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至开封天宁寺,依止于圜悟克勤禅师门下,参学开悟。圜悟克勤禅师以其所著《临济正宗记》付嘱之,并令宗杲分座说法,因而名震京师,成为杨岐派第五代传人。

靖康元年(1126年),丞相吕好问奉赐紫衣,赐号佛日大师。

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受宰相张浚之请,住持径山寺,人称径山宗杲。

绍兴十一年(1141年),秦桧解除韩世忠张俊岳飞等三大帅的兵权,与金朝议和,岳飞下狱处死。宗杲因为对金朝主战,受到牵连,遭追回度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阳[2]

绍兴二十年,秦桧因为宗杲的跟随者甚多,心有猜忌,又将宗杲改流放至梅州(今广东梅县)。宗杲于此时收集圜悟禅师语录,编成《正法眼藏》一书。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被赦,隔年恢复僧服,住杭州灵隐寺

绍兴二十七年,因张浚向朝廷举荐,再主径山,创看话禅法。

绍兴二十九年,宗杲上表乞退,离山至四明育王寺,朝廷先后派人至四明,召使还径山

绍兴三十一年,建径山明月堂后隐退,但仍然有许多学者上门向他请教。

隆兴元年(1164年),宋孝宗即位,召见宗杲,赐号大慧禅师。同年,圆寂,寿七十四岁,法腊五十八,谥普觉禅师。 宗杲禅师圆寂之后,门下弟子为其建塔,将全身置于明月堂之侧。宋孝宗特诏改明月堂为妙喜庵(禅宗典籍,时又称宗杲禅师为“妙喜”),并于淳熙初年(1174),刻其全录八十卷,入藏流行。[1]

Remove ads

思想及影响

大慧宗杲提倡所谓的话头禅(又称看话禅),要人参赵州禅师的无字话头[3]。他鼓励学者起疑情,以疑情参究公案,而得到开悟[4]。宗杲认为,修行必须在生活之中,反对远离尘世,独自修行[5]。因此,他大力排斥当时流行的默照禅(大慧宗杲将其称为“默照邪禅”),认为它会造成学者终日只知静坐,是在“断佛慧命”、“堕在黑山下鬼窟里”[6],有默无照,是邪禅。但是他与默照禅的主要倡导者宏智正觉禅师却是好友。

禅宗杨岐派在他手上推至最高峰,他的禅法,对后世禅宗形成深远的影响。南宋理学也深受他的影响。

法嗣

师承

弟子

  • 思岳 [7]
  • 德光
  • 悟本
  • 道颜

主要著作

  • 《大慧语录》[7]
  • 《正法眼藏》
  • 《大慧武库》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