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汉字数字
数字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汉字数字,又称中文数字,是汉语使用的数字系统,分为大写和小写,在阿拉伯数字传入前广泛使用。现时在计算中渐少使用。东亚地区书写法律文件、银行单据(如支票)等时仍会使用汉字数字(通常是大写),因笔划繁复,能避免轻易窜改作假。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10月9日) |
汉字数字分大写、小写,常见的大写、小写汉字数字及分别对应阿拉伯数字为:
Remove ads
规范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详尽规定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各自的规范使用情形[1]:
- 用于计量的数字,为达到醒目,使用阿拉伯数字,如34.05%。当伴随有计量单位,特别是当计量单位以字母表达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523.56 km或523.56千米
- 用于编号的数字,为达到醒目、易于辨识的效果,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如:复兴路11号、101国道
- 社会生活中已定型的含阿拉伯数字的词语,如:3G手机、MP3播放器、G8峰会
- 汉字数字用于干支纪年、农历月日、历史朝代纪年及其他传统上采用汉字形式的非公历纪年等。例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八月十五中秋、秦文公四十四年、清咸丰十年
- 汉字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含“几”的概数,例如:三四个月、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二十几、几万分之一,上述汉字数字连用时中间不能加顿号“、”
- 社会生活中已定型的含汉字数字的词语,例如:三叶虫、四书五经、星期五、四氧化三铁、八国联军、六方会谈、二百五、五讲四美、五四运动、“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因而写成“12·9运动”是不规范用法。
- 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需要用到的数字个数不多,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的简洁性和辨识的清晰性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时,两种形式均可使用。例如:17号楼(十七号楼)、3倍(三倍)、20余次(二十余次)、第4季度(第四季度)、76岁(七十六岁)、20世纪80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97年7月1日(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4个月(四个月)、12天(十二天)
- 如果要突出简洁醒目的表达效果,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果要突出庄重典雅的表达效果,应使用汉字数字。例: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不写为“11届全国人大1次会议”)
- 如果两数字的表达功能类别相同(比如都是表达年月日时间的数字),或者两数字在上下文中所处的层级相同(比如文章目录中同级标题的编号),应选用相同的形式。反之,如果两数字的表达功能不同,或所处层级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形式。例如:2008年8月8日或者二〇〇八年八月八日(不写为“二〇〇八年8月8日”)第二章的下一级标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编号:2.1,2.2,……
- 应避免相邻的两个阿拉伯数字造成歧义的情况,例如:高三3个班或高三三个班(不写为“高33个班”)、高三2班或高三(2)班(不写为“高32班”)
- 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公告文件或财务文件中可同时采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例如:2008年4月保险账户结算日利率为万分之一点五七五零(0.015750%)
- 汉字数字年份简写后的数字可以理解为概数时,所以一般不简写。示例:“一九七八年”不写为“七八年”(后者理解为概数的七年或八年)。此条参见下条。
- 一般来说,格里历的年月日时分秒都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所以上一条中的“一九七八年”最好写为1978年。传统历法的年月日则应使用汉字书写,如“贞观十年五月十六日”,不可写为“贞观10年5月16日”。在历史研究中,有时候以格里历年份配传统历法的月日使用,例如“636年五月十六日”,其中,636年是贞观十年对应的格里历年份,五月十六日是当年的传统历法月日。这种混写法要特别注意。
- 当月日已经具有特指事件时,可以用汉字表示月日,如果涉及1月、11月、12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日的数字隔开,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示例:“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运动。
- 大写汉字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的适用场合为法律文书和财务票据上的记数。
- 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用作计量时(即用在基数词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即用在序数词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〇”。示例:“3052(个)”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三千零五十二”(不写为“三千〇五十二(个)”),“公元2012(年)”的汉字数字形式为“二〇一二”(不写为“二零一二”)
- 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同时使用的情形:如果一个数值很大,数值中的“万”、“亿”单位可以采用汉字数字,其余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示例: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0817万5288人,2021年大概有14.666亿人。
Remove ads
中华民国行政院订有《公文书横式书写数字使用原则》,以规定各公家机关公文书之数字使用[2]。
香港支票金额不能写“零角零分”,只能“正”或“整”[3]。
一般数字
汉字有九个字代表“一”至“九”,另有其他数字代表“十”、“百”、“千”等较大数。
690年,武则天颁布了则天文字,其中一字就是“〇”,当时意同“星”,现在用作数字“零”的同义字[4]。
七世纪的古印度婆罗摩笈多是第一个提出有关0的计算规则的数学家。瞿昙悉达于718年将印度数字〇引入中国,以此来代替算筹[5][6]。

Remove ads
Remove ads
- 在非正式场合以“一”为首的十以上的数值可以省略。现代标准汉语只限“十”可以使用,闽南语及粤语“十”、“百”、“千”、“万”都可以使用。如100000,汉语普通话可读作十万,1500,闽南语及粤语可读作千五。
- 正式公文书、金融机构填单作业时为避免事后窜改而有特殊写法习惯:
- 数字用作量词使用时,为避免“一”与横线混淆或被篡改,台湾、香港及澳门的商业文件或公文常用“乙”来代替使用,中国大陆则通常用“壹”来预防。例如“教师一员”在公文中会写作“教师乙员”或是“教师壹员”。
- 金融机构传统手动填单程序书写金额用大写以避免窜改,如“45792元”必须写成“肆萬伍仟柒佰玖拾貳圓整”,如果是用阿拉伯数字,最后必须加一条横线,例如“45792-”。
- 数字4读音与“死”接近,在华夏是不吉祥的数字,通行这些语言的地方医院和旅馆的楼层编号会跳过四楼,这些“没有四楼”的建筑,第四层会编成五楼,或用“3A、3.5”代表4。
- 在台湾的民间交易与隐密交易中,有特定“极简化”口语的方式来表达较大金额或议价金额,这种表达方式除了能保隐密之外也能同时照顾交易双方的面子。
- 客户得知商品报价为23600元(未税),在议价中可能会说“能不能算我二二含税”来表达期望将价格压低到22000元(含税)。
- 房屋交易时说:“那间房子一坪价钱二十二”实际指220000,以此类推。
- 在港澳的民间交易与非正式场合,金额位数会有特别用字代替:十位又称“兜”或“条”,百位又称“旧”,千位又称“撇”或“叉”,万位又称“皮”或“个”,百万位又称“球”,二十又称“廿”,二百或二又称“两”。这种表达方式除了能保隐密之外也能同时照顾交易双方的面子。
- 中文的数字读法以从右往左每4个数字划分一个数量级或称数级,有“个级”、“万级”、“亿级”等等。从左边的数量级依次读出并以该数量级为结尾。
- 例如:数字 987654321,从右往左每4个数字划分数级为 9,8765,4321。依次分为“亿级是 9”、“万级是 8765” 和 “个级是 4321”。然后从左至右按每个数级的4个数字读出并以该数级结尾,最后的“个级”除外,这个数字读作“九亿八千七百六十五万四千三百二十一”。
- 每个数级最左面的“0”要写或读出来,但连续的0只要写或读一个便可,如10002应写成“一万零二”。
- 每个数级末尾的“0”都不读,如205000应读作“二十万五千”。[10]
- 台湾小学四上数学课本有一单元是大数字的读法,如5920001245读作“五十九亿两千万一千两百四十五”。
- 中国大陆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亿以上数的认识”章节[11],则教学大数字的读法,可读任何小于1012的整数,如10040002000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 若一组万进位数皆为零时,则需补零,如200005000读作“二亿零五千”
- 在非正式场合若末位前不是“零”字,则末位之单位可省略,如12000可读作“一万二”,而正式书写仍必须是“一万二千”。
- 汉语最大数是“载”,但传入中国的佛经用汉字音译印度用的更大数,见下面。
- 在马新一带,为了方便与英语及马来语翻译,一般情况下单位“万”将会拆分成“十千”,如30000读作“三十千”可以对应英语"thirty thousand"或简写“30k”(此处“k”代表英语前缀"kilo-",等同于汉语的千)。
大数系统



按《孙子算经》、《五经算术》、《数术记遗》,比万大的数字,中国传统使用“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十字来分等。但此十字只是表示数之间大略的比较关系,并未精确指出数量级。从古至今,这十等共有四组系统:上数、中数、下数、万进。
敦煌发现的唐五代时期算经残卷(P.3349)采用万进法,“凡数不过十名不过万,故至万万即改”,如“万万该(垓)曰梓(秭)”、“万万梓曰譲(穰)”等等。 《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引《风俗通》曰:“十十谓之百,十百谓之千,十千谓之万,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经,十经谓之垓,十垓谓之补,十补谓之选,十选谓之载,十载谓之极。”《中国算学史》:“敦煌石室算经一卷并序内‘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等而上之,曰垓……曰极,并称为孙子数。”但实际上,《孙子算经》卷上至“载”为止,没有“极”,且递进的等差也不同。
Remove ads
中国大陆只继承了古代“万进数”中的“万”、“亿”,而将1012称为“万亿”[12],依次类推,1016应为“亿亿”,1020应为“万亿亿”。在出版物中,为了易于辨识,通常用阿拉伯数字和“十”、“百”、“千”、“万”、“亿”组合来表述大数,例如“GDP超过100万亿元”、“耗资4.6千万元”、“出货量高达2.3亿部”、“60万亿亿吨的地球”[13]。
在台湾,“万”、“亿”以上,则用“兆”表示1012。这里“兆”代表的值跟从古代汉语中的“万进数”系统。
中国使用的国际单位制词头,代表106的词头mega(M)对应成“兆”[14][15]。《新华字典》中,“兆”的定义是“①百万;②古代指万亿”。[16],但在日常表示数字时通常不使用“兆”而使用“百万”,“兆”通常只和国际单位词头混用(兆赫、兆欧等),也有一些国际单位不使用“兆”称呼(如百万像素不称为“兆像素”)。虽然中国官方表示1012的数多数情况下为避免与代表106的词头mega(M)“兆”混淆,通常使用“万亿”来表示(新闻联播、GDP数值等),但也有例外,日本动画《工作细胞》引进国家级电视台CCTV6放送时,第一集开头普通话配音仍然使用“37兆2千亿个各种各样的细胞”而不是“37万2千亿颗各种各样的细胞”[17]。
台湾使用的度量衡单位中,表示1012的字头tera为“兆”;表示106的字头mega为“百万”,如MHz称为“百万赫”[18][19][20]。有些人会把mega念成“ㄇㄝ”或“ㄇㄞ”,主要是简化两音节变成一音节。[来源请求]
简言之,“兆”在中国通常代表国际数级的词头mega(M)为106,但多数情况下仅作为国际单位词头使用,中国民间亦有延续使用万进法把“兆”作为1012;在台湾是1012,可以当作单位字头。
汉语原没有大于载、极(1048)的数词。印度佛教有一些表示大数的词,这些数词随佛教的传播而被译为汉语,但在佛教外少用。“极”以上有恒河沙(1052)、阿僧祇(1056)、那由他(1060)、不可思议(1064)、无量大数(1068)、大数(1072)。
下列是佛经数字在唐译《华严经》内的用法:
汉语小数单位
现时有用到的小数词头为分(十分之一)、厘(百分之一)、毫(千分之一)、微(百万分之一),其余罕用,如“微米”为一百万分之一“米”。毫、微中间原有“丝”(万分之一)、“忽”(十万分之一),现时罕用。
小数读法为“整数部分(零要读出)+点+各小数位的数依次读出”,不加词头,中间有几个零就读几个零,不可省略。如:3.1415读作“三点一四一五”,0.618读作“零点六一八”,0.0002读作“零点零零零二”。
在小数点记法未随阿拉伯数字从西方引入中国前,汉语小数用下表的小数单位读出,如有整数部分,在整数和小数间加“又”或“个”字,如0.153是“一分五釐三毫”,0.03071是“三釐七丝一忽”,4.26是“四又二分六釐”或“四个二分六釐”,10.049是“十又四釐九毫”或“十个四釐九毫”,2.0409是“二又四釐九丝”或“二个四釐九丝”。以上的“釐”“毫”也可以写作“厘”“毛”。现在除了利率仍用“分”“厘”称呼外,这种传统读法已被小数点的读法取代。
小数点以下为“十退位”,名称依次为分、釐、毫、秒或丝、忽、微、纤、沙、尘、埃、渺、漠。[21]其中,《孙子算经》记载的最小词头是“忽”,《察微算经》记载的最小词头是“纤”。
以上词头之下还有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六德、虚空、清净、阿赖耶、阿摩罗、涅槃寂静,这些本为时间单位,不是小数词头,但某些书籍将其混入词头中。这些词中,部分词汇(须臾、瞬息、弹指)是汉语本有的,但只表示时间短,并无具体数值,部分词汇(刹那、阿赖耶、阿摩罗、涅槃寂静)来自佛经音译的印度词汇,来自汉语的那些词汇在佛经中被用于意译印度特有的时间单位,从而有了具体大小。
分数
时间单位
其他数字、量词
对汉字文化圈的影响
参见
注释
脚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