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熊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熊町(日语:大熊町/おおくままち Ōkuma machi */?)是位于日本福岛县东边的町,隶属于双叶郡。辖区东边面向太平洋,西部则坐落着阿武隈高地的分水岭。当地在中世纪为标叶氏的领地,至江户时代则为相马中村藩的领地。境内坐落着福岛第一核电厂的1号至4号机组,但因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的影响而于2012年4月19日停止运作[2][3][4][5]。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在大熊町引发震度6强的地震。随后高达约10米的海啸侵袭第一核电厂,使厂内陷入全厂停电,并造成1号至3号机组因炉心冷却系统故障而发生炉心熔毁。3月12日,大熊町被划为避难指示区域。而1号、3号与4号机组因炉芯融毁而在厂房内累积大量氢气与压力,并陆续在3月12日至14日发生爆炸。事故结束后,当地被划为警戒区域长达1年多。2012年12月10日,町内的西南部地区改为居住限制区域,其余地区则重新分划为归还困难区域。2022年6月30日,町内被划为特定复兴再生据点区域的城镇中心周围全区解除避难指示。而大熊町现时则致力于清除町内的放射性污染和展开城镇复兴[6][7][8][9]。
Remove ads
地理
大熊町内约61%的面积被山林覆盖,其中48%为国有林地[10]。辖区东边面向太平洋,西部坐落着阿武隈高地的分水岭[10]。发源自阿武隈高地的熊川、小入野川、夫泽川等河流经町内,并在东边注入太平洋[10][11]。
大熊町属于海洋性气候,因此气候较为温暖,冬季的降雪量也相当少[10]。根据统计,2022年当地的最高月均温为26.8℃,最低月均温为3.5℃,年降雨量则约1079毫米[12]。
历史
大熊町自古时便有人类居住,位于西部野上地区的南金谷遗迹中出土过3件属于绳纹时代草创期的有舌尖头器[12][13]。流经町内的熊川流域也陆续发掘出诸多绳纹时代的遗迹,如中屋敷遗迹和冢草遗迹等[12]。其中地处大川原地区的大平遗迹出土过底部呈尖形的土器[12]。当地的弥生时代遗迹数量较少,位于沿海地区的北台遗迹中曾发掘出当时的人们在种植水稻时使用的石刀[12]。而大熊町的古坟时代遗迹多分布在熊川与夫泽川的下游地带[12]。其中棚和子古坟内出土过大型的须惠器,而长者原横穴墓内则埋藏著作为陪葬的直刀与马具[12]。
据奈良时代编篡的“常陆国风土记”记载,位于常陆国北方多珂郡(多贺郡)的“苦麻之村”被认为是现今大熊町内的大字熊的周边地区[12][14][15]。同时当地也被认为是续日本纪在养老2年(718年)的条目中记载的标叶郡南端之地[12][16]。镰仓时代,大熊地区由标叶氏的分家所支配[12]。15世纪时,“熊氏”与“熊川氏”之名皆出现在史料中,并推测町内的熊馆与熊川馆遗址曾为上述2个氏族的据点[12]。

室町时代后期,控制行方郡的相马氏开始往南扩张,并与标叶氏对立[12][17]。15世纪后期,相马氏攻下权现堂城并消灭标叶氏,使标叶郡的北部地区改由相马氏支配,但该郡南部仍由熊氏与熊川氏统治[12]。战国时代,相马氏的领地扩张至大熊地区,并在当地进行开发[12]。江户时代,相马利胤于庆长16年(1611年)获领4万8千7百石,并自小高城移至相马中村城作为藩厅;而大熊地区也成为相马中村藩的领地,并由相马氏统治至明治维新时期[12][18][19]。
明治22年(1889年)4月1日,日本在当地实施町村制,并将境内的村落合并成大野村与熊町村[10]。昭和29年(1954年)11月1日,大野村与熊町村合并成现今的大熊町[10]。1967年,东京电力的福岛第一核电厂开始在当地兴建,并于1971年至1979年陆续完成1号机组至6号机组的兴建工程[20][21][22]。
-
第一核电厂1号至4号机组
-
爆炸后的2号机组
-
当时预计进行拆除工程的3号机组
-
4号机组的厂房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在大熊町引发震度6强的地震,并造成当地共12人死亡、320栋房屋全毁与2953栋房屋严重毁损或是半毁[10][23][24]。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厂的1号至6号机组全部失去外部供电,而1号至3号机组的反应堆皆紧急停止运作[25]。下午3点36分左右,由地震引发的第二波海啸袭击福岛第一核电厂,其高度约为10米[23][26][27][28]。海啸将核反应堆的地基与放置在地下室的紧急发电机全数淹没,使第一核电厂陷入全厂停电(Station Blackout)[27][29]。随后1号机组的炉心开始熔毁并向外释放辐射,同时因燃料棒表面与水蒸气反应而产生大量的氢气[29][30]。
3月12日上午6点左右,日本政府对第一核电厂周围10公里的居民发出避难指示,并将其半径20公里内的区域划分为避难指示区域;而此次避难的范围几乎涵盖大熊町全域[23][31][32]。下午3点36分,1号机组因大量的氢气聚集在建筑物顶部而发生爆炸[25][27][30]。随后3号机组因炉心隔离冷却系统和高压注水系统相继出现问题,使因炉心熔毁而逐渐升高的压力无法降低,并在3月14日上午11点1分发生爆炸[25][27][30][33]。而2号机组虽未发生爆炸,但其厂房内的辐射自安全壳大量外泄,并扩散至周遭地区[25][27][34]。3月15日早上6点14分左右,4号机组因3号机组产生的氢气透过连接排气筒的管道泄漏至内部而发生爆炸,而1号至3号机组则在消防人员持续对反应器注水的情况下逐渐降温[25][27][35]。
2011年4月22日,大熊町在内的福岛第一核电厂半径20公里内的区域被划为警戒区域[32][36][37]。2012年12月10日,町内的西南部地区改为居住限制区域,其余地区则重新划为归还困难区域[23][38]。2019年4月,大熊町的大川原和中屋敷地区解除避难指示[39][40][41][42]。2022年6月30日,町内被划为特定复兴再生据点区域的大野站周边的城镇中心全区解除避难指示[39][40][43][44]。
Remove ads
行政
人口
大熊町的总人口数自1965年便开始逐年增加,至2010年达到最高峰11,505人[48]。但当地的人口数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震灾后便开始减少,至2023年4月已跌破1万人[40][48]。而截至2025年1月的统计,大熊町的住民基本台账人数为9915人,其中2217人在福岛县外的都道府县居住或是避难;其余的7798人则在福岛县内居住或避难,且多集中在磐城市与郡山市[1]。同时根据2021年的统计,当地的高龄人口占比为27.2%,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49]。
![]() | ||||||||||||||||||||||||||||||||||
大熊町与日本全国年龄别人口分布比较图 (2005年资料) |
大熊町的年龄、男女别人口分布图 (2005年资料) | |||||||||||||||||||||||||||||||||
■紫色是大熊町
■绿色是全国 |
■蓝色是男性
■红色是女性 | |||||||||||||||||||||||||||||||||
大熊町人口变化
| ||||||||||||||||||||||||||||||||||
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统计中心提供之人口普查数据 |
Remove ads
经济
根据日本2020年的国势调查统计,大熊町的就业人口中约1.9%从事第一级产业,1.8%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二级产业,其余的96.4%则从事第三级产业[12]。大熊町的农业在东日本大震灾发生前为当地的重点产业,并且生产稻米和梨子等农产品,但农家户数与农业生产额也呈现减少的趋势[12]。而在震灾后返回当地的居民在近年来致力于种植梨子及奇异果等农产品[50][51][52]。渔业方面,由于当地没有渔港,因此较盛行在内陆水域进行水产养殖,并生产鲍鱼、海胆和扁口鱼等海产[12]。
教育
大熊町在东日本大震灾前原有2所小学校、1所中学校与1所高等学校(福岛县立双叶翔阳高等学校)[53][54]。东日本大震灾和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发生后,双叶翔阳高等学校于2017年4月休校至今[55][56]。2023年4月,熊町小学校、大野小学校与大熊中学校整合成义务教育学校“学舍梦想森林”后于大熊町举行开学典礼,而该校也附设幼稚园[57][58][59][60]。
交通
-
行经大熊町的国道6号
-
大野站的西出入口
国道6号与常磐自动车道以南北向分别穿越大熊町的东部与西部地区,国道288号则以东西向通过辖区的西北部[61][62]。而常磐自动车道在城镇中心西边设置大熊交流道[61][62]。铁路方面,JR东日本的常磐线通过大熊町,并在城镇中心内设置大野站[62]。但该站在内的富冈站至浪江站的区段在2011年受到东日本大震灾与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的影响而停止运转[63]。2020年3月14日,常磐线在富冈站至浪江站的区段重新运转下恢复全线营运,而大熊站也在当天恢复运作[64][65][66]。
姊妹城市
大熊町与以下外国行政区为姊妹城市[67]: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