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失乐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失乐园》(英语:Paradise Lost)是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以《旧约圣经·创世纪》为基础创作的史诗,文体为无韵诗,出版于1667年。第一版出版于1667年,共有10书(books)和一万行以上的诗文;第二版出版于1674年,内容被编排成12书(books)(与维吉尔《埃涅阿斯记》格式相同),也做了些微修改和增加韵律学的注解[1][2]。《失乐园》被认为是弥尔顿最著名的作品,弥尔顿因此被公认为该时代最著名的英国诗人之一[3]。
![]() |
《失乐园》内容立基于旧约圣经,讲述人类堕落的故事:堕落天使撒旦诱惑亚当夏娃,导致他们被逐出伊甸园。而弥尔顿在第一书中表示他的宗旨是为了“辩证神对人类的所作所为”[6]。
Remove ads
概述
此书内容主要描述堕落天使路西法(撒旦)从对神的反叛失败后再重新振作、他对人间的嫉妒,以及他运用他的谋略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违反神的禁令偷尝智慧树(分别善恶树)的果实,导致人类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弥尔顿说明本书是为了“辩证神对人类的态度”,和阐明神的预见与人类的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弥尔顿融合了异教信仰、古希腊文献以及基督教信仰,在此诗中探讨了多样的主题,从婚姻、政治(弥尔顿本人在英国内战期间是活跃的政治份子)到君主政体;同时也辩证许多困难的神学议题,包括命运、宿命、三位一体、以及原罪和死亡在世界中的出现。另外还包含了天使、堕落天使、撒旦、以及天堂中的战争。这是一部由基督徒诗人用古希腊风格所作,用宗教反派撒旦为要角的希伯来史诗。 诗中上帝被描绘为独断的暴君,而撒旦只是爱好自由,具有反抗精神的人,对恶魔有英雄式的描写,影响后世的恶魔观。作者只是借由撒旦的故事来表达对王朝复辟的愤慨之情。
Remove ads
人物
撒旦说出了全篇最著名的一句“宁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为仆”("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
- 身份:原为最崇高的大天使,因骄傲与反叛被打入地狱。
- 经典语录:“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宁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为仆)
- 形象:反抗权威、充满魅力又具悲剧性的角色;他不只是邪恶的化身,也象征自由意志与叛逆。
- 重要性:是全诗最具戏剧张力的角色,有人甚至认为他才是主角。
中心思想
参见
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