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姜殿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姜殿邦
Remove ads

姜殿邦(1808年—1870年11月),又名元邦居顾,号弼臣[1]台湾淡水厅九芎林庄(今新竹县芎林乡客家人北埔姜家成员,“金广福垦号”第一任垦首姜秀銮之长子[1]

事实速览 姜殿邦, 籍贯 ...

姜殿邦曾考上武秀才,其于父亲过世后继承家业,成为金广福第二任垦首。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发,姜殿邦与其友人刘维翰奉张世英之命,率领义军征讨戴潮春,之后又随着兵备道丁曰健扫荡余匪,因此姜、刘二人均钦加五品衔,担任候补都阃府,赏戴蓝翎[1],谥德醇光裕[2]

生平

Thumb
姜殿邦之父姜秀銮
事实速览 北埔慈天宫, 位置 ...

考中武秀才

姜殿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生于九芎林庄[1]。道光十八年(1838年),由台湾府知府熊一本取进台湾府学,为粤籍武生之第一名[1]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随父参加鸦片战争,同年鸡笼之役爆发,英军军舰入侵鸡笼(今基隆市)港,姜秀銮率领团练150名偕同官军作战[1]。时任淡水同知曹谨将其事迹禀报台湾道姚莹以及熊一本,奏赏军功六品衔[1]

担任金广福垦首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姜秀銮过世,姜殿邦继承金广福垦号事业,接任金广福垦首,经手家业及债务[1]。接任垦首后,曾创立一间血食尝(祭祖产业),称为“姜义丰尝”[3]。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北埔慈天宫,并将九芎林庄的姜家族人全部迁移至北埔[4]。咸丰五年(1855年),姜殿邦接替咸菜瓮﹙今新竹县关西镇)垦户卫荣宗之垦务,成为咸菜瓮垦首,开垦范围远远超出金广福垦号原先之拓垦区域[1]

咸丰七年(1857年)平定闽粤械斗有功[1]。咸丰九年(1859年),因其抓捕歹徒出力,获淡水同知恩煜颁五品顶戴,并补实五品衔[5]。咸丰十年(1860年),奉北路淡水总捕分府甯长敬之命,率领30名壮丁前往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镇压地方豪族林国芳的租约纠纷[1]。同年6月,甯常敬命令姜殿邦不得勾结夹板船,偷运送私盐登岸销售[1]

戴潮春事件

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发,淡水同知秋曰觐大墩乌日庄战役中阵亡,彰化陷落。竹堑城(今新竹市)众仕绅推举张世英担任厅丞,命令姜殿邦、刘维翰(字宗卿,大肚垦户、秀才,姜殿邦之友)招募乡勇助战。姜、刘二人立即率领数百人直抵大甲,驻守于城内。当时大甲城已被戴军包围一个多月,水道亦遭阻断,众人曾汲取沟底的污水饮用。姜、刘军队跪地祈雨三日,然并未下雨[6]。当时大甲城内有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林氏(林春娘)见到戴军阻断水道之情景,便挺身祈雨三次,雨水都随之落下,使军队士气大振[7][8]。之后,兵备道丁曰健自中国渡台平乱,姜、刘率领义军跟随丁曰健征讨戴军[9][10]

在事件平定后,姜、刘二人皆获赐五品衔,赏戴蓝翎,担任候补都阃府(都司);并将林氏一同题请旌表,在大甲城内建立牌坊[11],即今之林氏贞孝坊[12]

逝世

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13],姜殿邦逝世,享年62岁,朝廷授予其“修武佐校尉”之官位[1]

家庭

事实速览 北埔双安桥, 位置 ...

姜殿邦娶张氏做为妻子,生了2男3女[1]。姜殿邦曾将其中一位女儿嫁给梁家(跟随姜家前往北埔拓垦的佃农家族)的梁荣昌,划分“墩仔”一带的山地当作嫁妆,并于1851年[14]兴建“双安桥”一座,一起陪嫁给梁家,梁荣昌因此成为金广福垦号下的佃农[15]

墓地

光绪十八年(1892年)冬月,姜家在邦正园(今邦正公园)“开基义友冢”右侧替姜殿邦设立坟墓[2]。后来姜家重修祖墓,将姜殿邦之骨灰[16]迁移至姜家大墓园[2],不过原墓碑仍立于邦正公园内[16]

评价

《树杞林志》:“呜呼!姜、刘各义勇之命,赖有节妇而生;而节妇之芳名,亦因姜、刘各义勇而愈著,斯亦奇矣!”

参见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