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灵顿英文中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威靈頓英文中學
Remove ads

威灵顿英文中学(英语:Wellington College,前称威灵顿书院,俗称“威记”)曾为香港一所私立中学,由张沛松于1947年在香港创立,并同时兼任首任校长及校监两职。其于1970年代全盛时期分校多达6间,每年学生人数超过10,000人,每所校舍有不同颜色运动服作识别)。其停运前的末代校监为杨棣伟,末代校长为张达全(张沛松之子)。

事实速览 威灵顿英文中学 Wellington College, 地址 ...
Thumb
威灵顿英文中学前九龙湾校舍,曾为香港伍伦贡学院,现为香港紫荆书院

校政管理

历任校监
  • 张沛松 先生(1947年-1972年,任内离世)
  • 杨棣伟 先生(1972年-2001年,任内离世)
历任校长
  • 张沛松 先生[2](1947年-1972年,创校校长)
  • 张杨棣芬 女士JP[3](1972年-?)
  • 杨棣伟 先生[4](?-1985年)
  • 张达全 先生[5](1985年[6]-2001年,末任校长)
历任副校长
  • 周萝茜 女士[1]

曾设立校舍的位置

历史

威灵顿本有中一至中七班别,当时校誉良好。1970年代的威灵顿,为上下午班制,中一至中五,学生大多来自中下阶层。随着香港政府设立资助中学,吸引大部分优秀学生离开,使其后学生质素变差,威灵顿先后于1980年代内结束其他分校。

至1990年,仅存的九龙湾分校改为全日制,再于八年后复设开办中六中七课程。此校校园面积约3.6万平方呎,中五重读收生只收会考成绩4E(4分)以上学生。校内四个社分别为“仁爱”(红色为代表色)、“忠信”(蓝色为代表色)、“勤勉”(黄色为代表色)以及“和平”(紫色为代表色)。

后来由于教育署决定取消买位中学制度,此校曾争取加入直接资助计划[6]。然而,由于拟转制为直资的中学须有自置(或由政府或财政司司长法团持有)校舍,而地铁公司又以“与政府有契约在身”为由,拒绝把德福花园校舍售予校方[9],最后无法转制。其后,再加上校风渐趋恶劣,打架事件极多,以及张沛松家族无意续办,此校最终于2001年停办。

九龙湾分校原址由港铁租予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于2023年迁出后再转租予另一间私立学校 - 香港紫荆书院

停办事件

早于1997年,此校已传出可能停办,而张沛松家族亦早有停办的后备方案[9]。而作为后备方案一部分,张沛松家族安排当时的其中一个助理校长(等同于“署理校长”,因原来的校长张达全长期不在香港),以及部分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主任和老师,转职到张氏家族于同年开办的张沛松纪念中学;可是,校方在公开场合宣称校方无意结束德福校址。

但是,随着1998年新学年中一只开设三班(1999学年不招收中一学生);校方仍安排部分原任老师转到张沛松中学;及当时的助理校长不断以“校方正积极争取”为理由拒绝正面回应事件,于是学校结束的传言不绝于耳。最后,在2000年5月校方将接近一半的老师以“教员人数过多”为理由而解雇,学校结束的结果才曝光。其后,被解雇的教师向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求助,调查发现校方意图向老师和学生隐瞒学校结束,其处理手法遭受指责;另一方面也批评在校教师没有向校方施压以厘清事件;无论如何,事件中的助理校长在2001年学校关闭之后成为最后一批到张沛松中学的教职员之一。在最后一届开学礼上,校方才低调承认德福校址不再经营。

虽然学校面临结束,但教育署(后并入教统局)仍于2000年(即关闭前一年)开始花大笔金钱在校内装置网络系统和购置电脑以推行资讯科技教学。在学校结束后,有关器材如何处置不得而知[来源请求]。截至2000年7月为止,威灵顿英文中学与闽光书院圣道女子英文中学、以及圣玛加利女书院同为当年香港仅余的4所买位私立中学[10]

Remove ads

著名教师

著名/杰出校友

政治及公共事业界
演艺界
教育及体育界
其他界别
  • 林亨利(香港圣约翰救伤队总监办公室主管总监督)
  • 冯两努(已故香港商界、传媒界与政界人物)[注 3]
  • 彭玉荣(前东亚银行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1967年中五[29][30]
  • 邝伟雄(香港风水命理学家)
  • 陈德锦(香港作家)
  • 黄嘉谋 (香港电台、凤凰卫视主持)
  • 钱佩卿香港电台唱片骑师)[31]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