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娘母
中古汉语声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娘母[1](ɳ)是中古汉语的一个声母,属舌音知组,即舌上音,次浊声母。该声母在韵图中列在二、三等,与列在一、四等的泥母互补。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5月28日) |
其例字如下:
一等 | 二等 | 三等 | 四等 |
拏nra、赧nranx、闹nrauh、豽nruet | 黏nriem、纽nriux、赁nrimh、昵nrit |
拟音
与同为舌上音的知、彻、澄母多独立于端、透、定母不同,娘母在当代所有汉语方言及域外方音中均不能独立于泥母,且在反切中泥娘母反切上字相混的现象也较多,一些学者认为娘母并不是独立的声母,只是为韵图的整齐而设,将其拟音定为和泥母相同的[n]。在主张娘母独立的学者中,部分将其拟为卷舌鼻音[ɳ],部分将其拟为舌面前鼻音[ȵ](后者为将娘母和日母分开,多将日母拟为舌面前鼻音加浊塞音[ȵʑ])。
现代方言、语言中的读音
在北京音系中,娘母同泥母,为n [n]。
在晋语核心区域的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等地(这些县市都属于古汾州境域),娘母字与泥母字读音有别,娘母字声母读为/ɳ/或者/nz/,如汾阳话:挠/ɳɑu/≠脑/nɑu/、扭/ɳou/≠努/nou/、拧/ɳə̃/≠能/nə̃/、女/ɳɤu/≠弩/nɤu/、喃/ɳã/≠南/nã/、蹑/ɳəʔ/≠那/nəʔ/、攮/ɳuɔ/≠齉/nuɔ/。
在朝鲜语中,舌头音舌上音不分,娘母同泥母仍为ㄴ [n],但娘母三等和泥母四等一样,在大韩民国标准语中按照头音法则,在[j]前会脱落为零声母ㅇ。如“女”(nriox)有녀和여两读。
在日语中,娘母同泥母和日母,吴音中仍为な/ナ行[n],汉音中塞化成だ/ダ行。
越南语中,娘母多数保持为n [n],少数颚化同日母,成为nh [ȵ]。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