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孔教学院三乐周𠖳桅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孔教学院三乐周𠖳桅学校(英语:Confucian Sam Lok Chow Mud Wai School),为香港大埔区一所已停办津贴小学,于1963年以“孔教学院三乐学校”之名创办,至2006年因收生不足被“废校”。
Remove ads
历史
此校前身为“孔教学院三乐学校”,于1963年在横头磡徙置区第7座(原称为H座)地下开办,为一所半日制小学,共开办36班。由于获孔教学院时任主席黄允畋捐款3万港元,故此校以其家族堂号“三乐堂”冠名[3]。按照原定计划,此校于同年3月开办,但因第一代校舍仍未完工,最终延迟半年才开课[4]。
受屋邨重建影响,此校于1978年起申请校舍重置。两年后,此校获批大元邨一所刚建成的“火柴盒”小学,并随即迁入;然而,旧校舍仍维持运作,直至1982年为止。由于孔教学院决定将已故前主席周𠖳桅捐建新校的款项,及黄允畋所捐奖学金悉数改作重置经费,故此校更名为“三乐周𠖳桅学校”[5]。
自1997/98学年起,此校上、下午校收生持续下跌[6],而在2001年改为全日制后情况更为严重,每年只收一班[7]。因此,此校于2003年后被勒令停招小一[8][9],至2006年正式停办[10],结束其合共43年的历史。
Remove ads
校舍
此校第一代校舍位于横头磡邨第7座(原H座)地下,设有18间课室[3]。
随着此校于1982年完全迁出,原有校舍随即腾空,但校舍所在的楼宇直到1988年才拆卸。原址于两年后完成重建,成为同一屋邨的停车场大楼。
此校位于大元邨的第二代校舍,为一座后期型“火柴盒”小学,占地4,140平方米,设24间课室及少量特别室[2],并曾于7楼加建一层。
在三乐周𠖳桅学校2006年停办时,校舍曾分配予同区圣公会阮郑梦芹小学下午校作分拆[11]。然而,由于此校校董就交还校舍未达共识[12],再加上该校改与另一所学校合并,最终没有迁入。
因“双非”入学潮缘故,教育局于2017年将此校校舍再分配予新界妇孺福利会基督教铭恩小学,以开办为期9年的“有时限小学”[13]。随着该校亦将于2027年停办,校舍长远将重建为公营房屋[14]。
联系学校
此校开办初年,曾与同系大成中学结为联系学校,所有学生可获推荐升读该校[15]。然而,有关升学安排早已终止,即使该校后来亦迁入大埔,联系亦未曾恢复[6][7]。
历任行政人员
- 1963年-1996年:黄允畋 先生
- 1996年-2006年:汤徫抡 先生
校友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