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孙铭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孙铭武
Remove ads

孙铭武(1889年9月15日—1932年1月18日),字述周,满族辽宁清原县清原镇中寨子村人。[1]1931年10月成立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后任总司令。

事实速览 孙铭武, 出生 ...

同年被时任满洲国奉天省警备司令于芷山吉林省通化市三源浦设下“鸿门宴”将其杀害[2]

生平

1908年,孙铭武考入兴京县警官教练所,后任兴京县北四区区官与地方保安团团总,并参加讨袁之役。1919年加入奉军第十六师,先任工兵第三连连长,后晋升至第三营营长。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成为第三期学员。[3]先后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孙铭武任昌黎县警察局局长,并任直隶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4]1925年解甲归田。

组建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

1931年9月18日,日军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当时孙铭武身处沈阳,耳闻目睹了事件的发生。返乡后,孙铭武与其弟孙铭久、孙铭宸商议后决定组织起武装抗日。孙铭武将其150亩水田和15间房子典押,以所得资金购买了100支枪械、1万余发子弹。[5]同年10月19日,孙铭武与兴京第九大队二十八步兵中队长李栋材共聚齐400多人,于大苏河乡歃血为盟,组建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并创作了《血盟救国军军歌》宣布起义。而《血盟救国军军歌》被部分媒体认为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母本”。[6]救国军活跃在辽东地区,与日军及伪军进行作战,其弟孙铭久亦在与伪军战斗中伤重不治身亡。随后队伍不断扩大,于1932年初达到千余人,并推选孙铭武为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成为东北地区抗日队伍中最早崛起的一支军队。[3]

遇害

1932年1月15日,时任奉天省警备司令官的于芷山向孙铭武提出了“合作”的意愿,被孙铭武以:“双方互不相扰,划分地域,保存抗日力量”为由拒绝。[3]1月19日,于芷山又邀请孙铭武、张显铭等辽东血盟抗日救国军的主要将领前往三源浦赴宴谈判。由于孙铭武对于芷山还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可以拉拢于芷山的部队来一同扩大抗日力量,遂率其帐中20余名军官前往赴约。[7]当晚于芷山并未出现,而是让人先摆宴席接待孙铭武等人,宴毕借口天晚,又强留住宿。孙铭武疑此次宴请为“鸿门宴”,遂写下遗书交由手下刘锡九带出。当晚谈判未谈成,半夜时分于芷山命人将前来谈判的救国军军官21人全部枪杀于三源浦西门外。[8]

后续

孙铭武胞弟孙铭宸率救国军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编为李春润率领的第三军团第六旅,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继续在清原县组织抗日部队。[9]孙铭宸后于1933年2月8日在大连港被日本水上警察逮捕,后遭杀害。[10]

中华民国内政部曾褒扬为抗日捐躯的孙铭武、孙铭宸兄弟。[11]

2014年9月1日,孙铭武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第一名。[12][13]

相关条目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