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林省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实行东北新省区方案之前为东北三省其中之一,方案实施后为方案中规划的东北九省中的其中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吉林省,简称吉,为中华民国的一省,抗战后东北九省方案将其分为吉林省、松江省和合江省。
Remove ads
省名由来
吉林系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据《吉林通志》记载:“国语(即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其曰吉林者从汉文而省也”。
历史沿革
![]() | |||||||||||
---|---|---|---|---|---|---|---|---|---|---|---|
史前时期 | 旧石器时代 | ||||||||||
新石器时代 | |||||||||||
夏 | 古朝鲜 北扶余 肃慎 濊貊 东胡 山戎 | ||||||||||
商 | 古朝鲜 北扶余 肃慎 濊貊 东胡 山戎 | ||||||||||
周 | 北扶余 肃慎 濊貊 箕子朝鲜 东胡 | ||||||||||
春秋 战国 |
肃慎 濊貊 东胡 山戎 | ||||||||||
秦 | 辽西郡 辽东郡 | ||||||||||
汉 | 卫满朝鲜 辽东郡 辽西郡 幽州 玄菟郡 | ||||||||||
三国 | 辽东郡 高句丽 | ||||||||||
晋 | 高句丽 前秦 前赵 后赵 前秦 | ||||||||||
南北朝 | 北魏 东魏 北齐 高句丽 | ||||||||||
隋 | 辽东郡 柳城郡 燕郡 高句丽 | ||||||||||
唐 | 高句丽 范阳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安东都护府 渤海国 | ||||||||||
辽 | 东京道 上京道 东丹 | ||||||||||
金 | 东京路 咸平路 上京路 北京路 | ||||||||||
元 | 辽阳省 | ||||||||||
明 |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辽东都指挥使司 | ||||||||||
清 | 吉林将军 吉林省 | ||||||||||
中华民国 | 吉林省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吉林省 | ||||||||||
Remove ads
清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重用张作霖任“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打击东北革命党人。民国五年(1916年)5月,袁世凯逝世,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预埋的炸药炸死。其子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司令,继续统领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占吉林省城后,立即占领各机关,组织傀儡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开始和平接收,9月上旬在重庆宣布郑道儒为吉林省政府主席,主持在长春市组建吉林省政府,随后委任接收专员约70人,由东北行营分批空运至长春。因苏联军队实施军管,并协助中共成立吉林省工作委员会及长春市委、长春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和平接收受阻。为给苏联施加压力,国民政府命吉林省的接收专员奉命同东北行营一起于当年11月中旬撤至北平。经国民政府与苏联交涉后,再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重返长春。正在接收之际,苏军于4月14日撤出长春,中共东北民主联军攻占长春,歼灭国民政府收编的东北保安第二总队、长春员警总队、土匪武警等杂牌2万余人,王宁华等一批接收专员被俘,正在筹建中的吉林省政府尚未运行便瓦解了。
同年5月,国军主力以沈阳为基地,沿中长路北进,先后攻克四平市、长春市、吉林市及其周围各县。攻克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公主岭3市和永吉、磐石、桦甸、伊通、双阳、长春、九台、德惠、农安、怀德10县,实际控有面积为3万837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53万1192人。国民政府任命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兼任吉林省政府主席,重建吉林省政府。梁华盛于6月1日率驻沈阳的接收专员60余人赶到长春,16日在吉林市正式成立吉林省政府,在国军控制的市、县组成了市、县政府。
Remove ads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中旬开始,中共军队东北民主联军相继发动夏、秋、冬三大攻势,并取得节节胜利,国民政府在吉林省据点仅剩长春、永吉等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9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攻陷吉林市,吉林省政府官员由吉林逃至长春。23日,国民政府任命东北剿总副司令、长春地区防守司令郑洞国兼代吉林省政府主席,免除梁华盛的职务。4月10日,驻永吉的国军部队突围而出,撤至长春。5月23日开始,共军对防守长春之国军展开围困战。月底,长春机场亦为共军所控制,沈阳与长春间之空中交通遂告中断。9月12日,辽西会战正式展开。10月15日,中共策反成功,曾泽生之第六十军在长春叛变投降;18日,新七军亦相继投降;21日,指挥官郑洞国被俘。中华民国吉林省政府彻底垮台。
管辖范围

民国十九年(1930年),据各县调查报告汇总,全省面积为329662.5平方公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据中央地质调查所测量,全省面积为282332平方公里。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以原满洲国的吉林省、滨江省部分、长春市置吉林省,总面积为1080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32万1758人。周围邻省分别为北界嫩江省,东界松江省,南界安东省,西界辽北省。
行政区划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省政府驻吉林县(后改称永吉县);抗日战争结束后,省政府驻吉林市。为今吉林省吉林市市城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攻陷吉林市,吉林省政府迁至长春市。
清代吉林省设立的东南路、东北路、西南路、西北路四道,在民国元年(1912年)已经裁撤。民国二年(1913年)1月,临时大总统公布三道《划一令》。据此,全省划为东南路、东北路、西南路、西北路四道,并任命观察使。
民国三年(1914年)5月,各道易名为延吉、吉长、依兰、滨江,并委任道尹。6月,公布各道辖区,共辖37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据国民政府有关地方行政制度的规定,裁撤各道。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前,吉林省共辖有41县、1设治局:
东北光复后,国民政府将东北改划成9省2市。将满洲国的吉林省、间岛省、长春市合并称吉林省。全省辖有4市、21县、1旗,为:长春市、吉林市、延吉市、公主岭市,永吉县、蛟河县、舒兰县、磐石县、桦甸县、敦化县、双阳县、长春县、九台县、德惠县、农安县、榆树县、怀德县、伊通县、乾安县、扶余县、延吉县、和龙县、汪清县、安图县、珲春县、郭尔罗斯前旗。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5日公布的“东北新省区方案”,全省辖有2市、18县、1旗。新设的吉林、长春2市,九台县,在满洲国时期已经存在,沿革过程,详见吉林省。因省境较小,不设行政督察区。
行政区划年表
政府
- 吉林省政府主席
- 秘书长
- 吴至恭(1946年6月~1948年3月)
- 崔垂言(1948年3月~1948年10月)
- 民政厅长
- 财政厅长
- 王宁华(未到职,沈藻代理)
- 姜守全(1946年11月~1948年10月)
- 教育厅长
- 胡体干(1946年6月~1948年10月)
- 建设厅长
- 徐晴岚(1946年6月~1948年10月)
- 长春市长
- 吉林市长
- 张庆泗(1946年6月~1948年3月)
- 会计处长
- 侯景文(1946年6月~1948年10月)
- 社会处长
- 孙心超(1946年10月~1948年10月)
- 宣传处长、警务处长
- 黄炳寰(1946年6月~1947年5月)
- 员警总队副队长
- 何大刚(1946年6月~1946年9月)
- 保安司令部司令
- 梁华盛(兼任,1946年9月~1948年3月)
- 保安司令部副司令
- 黄炳寰(兼任,1946年9月~1947年5月)
- 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 王候翔(1946年9月~1948年3月)
- 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
- 匡新之(1946年9月~1948年10月)
参考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注释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