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学甲法源禅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學甲法源禪寺map
Remove ads

法源禅寺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间佛寺,主祀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陪祀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韦陀伽蓝二护法等,佛寺地处嘉南平原定寺名为法源,是取直指佛法之本源并普度众生之意。

事实速览 法源禅寺, 基本信息 ...

简史  

禅寺的起源是出自一个私人的信仰,于光绪6年(1880年)后社庄今一秀里有一庄民李寄,将观音菩萨神尊恭奉于自家之中,也供邻里的庄民前来礼佛朝拜。其后庄中更有陈清顺、李葛、林串条、李棍、谢武、陈兴、李学、阿清候、陈金春等善信尊李寄为师,便于光绪12年(1886年)二月共创佛堂,并定佛堂之名为万成堂,开始是一个在家持斋修行的斋教团体。[1][2][3]   

光绪30年(1904年)开山堂主李寄归真后,堂务由其弟子陈清顺承续,到宣统二年(1910年)时陈清顺等九名弟子前往盐水埤仔尾堂,迎请三尊观音菩萨尊身回佛堂供奉。在大正五年(1916年)辟设佛教布教所,至昭和2年(1927年)陈清顺认为,佛寺的住持应由僧人担任方才合于教义,便禀明佛陀后期许创立纯正的佛教僧团,且于同年十二月筹画迁移至现址重建万成堂,并商请周圆、永锡二位禅师协助。[1][3]

1930年大雄宝殿落成,并且恭奉玉质释迦文佛华严三圣,以及韦陀伽蓝两尊护法神祇,同年众信徒代表召开会议,推选当时已剃度之义常禅师即陈清顺为第一代第二任住持,而锡禅师则在佛寺竣工之后,即前往嘉义竹崎清华山担任德源禅寺住持,其后又建灵山宝塔,以便让往生的乡民进行火化与归葬。[1][3]

1936年三月义常禅师圆寂,信徒代表与一些地方仕绅招开会议,由日籍僧人东海宜诚禅师提名议决,聘请永锡禅师为第二代第三任住持,待至1948年,惟觉禅师留学归国后旋即继任第三代第四任住持,同时更迭寺名为清凉山法源禅寺。惟觉禅师接续近三年教务后即卸任旋即驻锡清华山,然之后相继奔走于嘉义佛教教会行政及德源禅学院,继任之住持则由永静尼师接任为第五任住持,然领众三年后又旋即告老归隐清华山。[1][3] 

1953年永锡禅师复出任职住持为第六任住持,其后禅师增建大殿以及两庑之僧寮,并建置寺产土地一甲余。为追思先贤于1961年增建祖师堂,1965年大殿再度扩建竣工,1966年禅师因年迈之故告退寺务便交与弟子处理,由开云禅师继任住持开果则担任监院一职,1968年为配合学甲国民中学因扩建标地兴学所需,迁建五层灵山宝塔[1][3]

由于信徒日渐增多原建置场域不敷使用,加上善信不时的倡议,1987年乃决议拆除原建筑予以重建,同年十月动土重建禅寺,新禅寺设计有大雄宝殿、圆通宝殿、僧寮斋堂、讲堂等建筑,另也增设幼稚园校区及活动中心。历经七年的建造, 1994年一月,建寺百十周年举办佛学讲座暨全国诗人联吟大会,并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法,于同年举行盛大落成庆典。[1][3]

Remove ads

教育  

1972年起开办法源寺托儿所,同时增置土地1甲2分,至1979年于寺前置新式楼房两栋设立宏耀纪念图书馆。1982年复又申请法源寺幼稚园,正式立案。[1][3]

公益  

1978年十月成立法源慈爱基金会,以济助急难贫困并设置奖助学金,鼓励乡民子弟向学。慈善会于2023年认养14位弱势儿少未来每月的健保费,同时获得台南市重庆寺鹿耳门天后宫嘉义市城隍庙、嘉义县半天岩紫云寺等捐款成立“健保爱心专户”,协助弱势儿少们缴清所积欠的健保费用。[4][5][6]

1998年台南县消防局成立时,法源禅寺捐助学甲区第一辆救护车[7]另外由禅寺住持开云法师代表,购置救灾指挥车及碳纤维氧气瓶与台南市政府消防局[8]

图集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