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宗主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宗主权(英语:suzerainty)是指一个国家代表其属国附庸国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1][2]宗主权下,属国对其内政仍具主权(或称自治)。[3][4]行使这种权力的国家普遍被称为“宗主国”。[5]

定义

“宗主权”原是指封建领主对诸侯行使之权利,当时领主被视作封臣的“宗主”。[6]现代国际法体系成型后,“宗主权”一词就用来介定奥斯曼帝国及属国的关系。

与主权下的领土属土不同,宗主权下的属国对内政仍拥最高权力。[3][4]个别例子中,属国甚至具一定程度“国际法人”(International personality)的身份,能就通邮、通商、兴建铁路等非外交事宜,直接与外国签订条约[7]学者普遍认为,用现代国际法去解释宗主和属国的关系具一定难度。[8][9]

中国

藩属国是藩国和属国的合称,历史上中国主张自身是天下的中心,周围国家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中国则为其提供保护。例如越南朝鲜等。即使在天下分治时期,中国政治理论通常仍只承认统治中原的君主具有正统的地位(如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五代北宋等)。

理论上,藩属国从中国皇帝身上得到主权的代理权,但中国皇帝对从属国的影响力因朝代而不同。藩属国常以“进贡”之名行贸易之实。属国进贡后中国常还以等值或更多的礼物,其价值往往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荷兰葡萄牙等欧洲殖民国家在早期也以朝贡的名义来华贸易。但这套系统在18世纪之后便逐渐衰败,因清朝皇帝开始区分实质统治的地区(藩部)和名义上称臣纳贡的“藩属国”(也称“册封国”或“朝贡国”)。西方势力进入中国之后加速其瓦解。[10]

欧洲国家常用宗主关系和有限主权论,形容清朝和其周边国家的关系。譬如李氏朝鲜越南阮朝等等。向中国朝廷朝贡的国家,因中国并不能干预其对外交往,被欧洲国家视为独立国家[11]

Remove ads

朝鲜

李成桂立国之始,就派使节到明朝,拟两个国号方案“朝鲜”(古朝鲜国名)和“和宁”(李成桂之父李子春就仕之地)奏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圈定朝鲜二字,于是开始以“朝鲜”为国名。朝鲜是明朝清朝的藩国,直至中日甲午战争为止。

越南

阮朝嘉隆帝立国之始,便派使到清朝,自称为“南越国长”求封为“南越国王”,清朝嘉庆帝不认同“南越”二字,改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于是开始以“越南”为国名。

缅甸

元朝政府设置缅中行省,管理缅甸东北部地区后并入云南行中书省。明朝中叶后一度断绝来往,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遣使往来,纳贡求封。

琉球

琉球国对中国明、清两朝称藩属,后被日本萨摩藩作为附庸国,同时向江户幕府纳贡。1879年并入日本,改称冲绳县

尼泊尔(廓尔喀)

1790年廓尔喀入侵西藏乾隆帝福康安等人领兵入藏增援。1792年中,清军攻入廓尔喀境内并逼近加德满都,廓尔喀最后遣使求和。此战之后,廓尔喀成为中国的属国,并“定下五年一贡之制”。[12]

泰国(暹罗)

暹罗康熙年代开始向中国进贡,1767年,暹罗首都被缅甸攻陷,国王被杀。后来,华侨郑昭成功击退缅甸军队,被推举为王,迁都曼谷,继续向中国朝贡。后来大将帕佛陀约华朱拉洛篡位,号称拉玛一世,并遣使中国接受册封。[12]

锡金(哲孟雄)

1791年,中国清代西藏出兵支援锡金对抗廓尔喀。廓尔喀战败后,甘丹颇章政权暂时确立了对锡金的控制,锡金向其进贡。[13]

浩罕

浩罕立国后与邻国连年交战,加上清军压境,1758年浩罕君主伊尔达娜向阿富汗国王求援未果后,接受中国宗主权,成为大清属国。[14][15]

其他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与周边国家文献有出入),中国的属国或朝贡国,还包括南掌、苏禄、阿富汗、兰芳、拉达克不丹坎巨提等等。[16][17]

具争议例子

西藏

7世纪至9世纪,吐蕃是个独立的帝国,和中原王朝的唐帝国成互相结盟的平等关系,与唐朝在今中国西北维持长达两百多年的军事对峙;在时期由于蒙古经略、藏传佛教萨迦派对蒙古贵族的号召力,双方凉州会盟,使得元朝统治者通过萨迦政权在西藏行使治权,西藏作为宣政院辖地而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720年之前西藏的和硕特汗国被认为是中国的一个藩属国。1720年后,清政府派驻驻藏大臣,对西藏的掌控日益加强,将西藏视为藩部。20世纪初,噶厦在清朝灭亡后迅速联合英国驱逐满汉官员。但是,噶厦从未向国际社会宣布独立,国际社会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间国际组织承认西藏独立。1951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管治西藏至今并对其拥有主权。西藏独立运动人士认为中国历史上对西藏只有从檀越关系而来的宗主权,从未曾实际统治西藏。

清朝政府长期地治理过西藏。清政府18世纪率军驱除入侵西藏的蒙古准噶尔汗国军队,从此继清朝后继续驻军西藏,并在西藏设有驻藏大臣进行实际上的管理,同时保留自治的甘丹颇章政权。[18][19]清政府并在19世纪与20世纪时与大英帝国签定过《中英藏印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涉藏条约。由于噶厦政府并未参与《中英藏印续约》的谈判,噶厦否认清廷所签条约,拒绝开放与印度的贸易。1903年英军由锡金入侵西藏。由于清廷无法迫使噶厦政府听令,乔治·寇松侯爵1904年4月对国会表示,清廷对西藏的宗主权是“假装的政治姿态”(英语:a constitional fiction, a political affectation)。[20][21]自由亚洲电台史学研究员华伦史密斯则指出1906年《中英续订藏印条约》条文变相承认中国清朝对西藏的主权,[22]但其他同情藏独人士认为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从未因此可以解释为西藏不是中国的一部分。1907年《英俄条约》虽有“承认中国对西藏宗主权”之条款,[23][24]但由于中国并非签署国,条文对北京并没有约束力。[25]

1911年辛亥革命后,拉萨发生第一次驱汉事件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13年宣布西藏独立,[26][24]其后更传出蒙藏互认独立的消息,但十三世达赖喇嘛与西藏政府否认,未对此表示认可。[27]虽然西藏噶厦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往来,并派遣制宪国大代表,但从1912年到1949年西藏一直处在割据状态,中华民国中央政府鞭长莫及,虽英国势力范围不包括西藏,但中国政府亦无法从政治和军事上控制西藏。直到1951年解放军进军拉萨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控制西藏。

2008年10月29日,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正式宣布,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的主权。美国与欧盟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西藏的主权。[28]

外蒙古

1911年蒙古在满清统治200多年后恢复独立。1913年《中俄声明文件》(连《附件》)与1915年《中俄蒙协约》先后承认中华民国对外蒙古之“宗主权”,但两份文件亦指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一部分”。[29][30]条文解释与当时一些西方学者对“宗主权”的定义存在出入。1924年《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更直认外蒙古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31]不过随着同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和1946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承认蒙古独立,上述有关主权或宗主权的内容均已告失效。[32]

印度

锡金王国

紧接着印度1947年的独立,锡金却嘉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签订了一个宗主条约。此条约确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以换取锡金王国的自治,直到1975年锡金王国的君王被废黜锡金现为印度人口最少的邦。

不丹

印度现今虽已不干涉不丹外交国防、通讯等方面,但印度仍提供不丹皇家军队很大的协助,并承诺抵御外侮。

拉克沙群岛

位于阿拉伯海上,喀拉拉邦西南方的拉克沙群岛是印度最小的联合属地。蒂普苏丹于1787年,统治雅敏迪维群岛(Amindivi)(包含雅敏尼(Amini)、喀德马(Kadmat)、契珥单(Kiltan)、察他喇(Chetlat)及比差(Bitra))。在第三次英祢战争(Third Anglo-Mysore(迈索尔)War)后治权转移至英属印度的南卡纳达区。其他的岛屿成了肯诺(Cannanore)的阿剌克家族(Arakkal)的进贡国。之后英国因阿剌克的欠款接管了这些地区、依附在马德拉斯省下的玛拉巴(Malabar)区。印度1956年的国家重组法中,将这些岛屿从印度本岛行政单位中划出,结合所有小岛成立新的领域联盟。

奥斯曼帝国

埃及

1517年,奥斯曼帝国塞林一世征服埃及,并将之纳为行省。19世纪初,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之藩属,在土耳其宗主权下,埃及在国际社会中仍拥有很大活动空间,在毋须知会宗主国情况下,能直接跟外国签署通邮和通商条约。[7]

保加利亚

根据1878年《圣斯特法诺条约》和《柏林条约》成立的保加利亚大公国,法律上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33]但在奥斯曼帝国宗主权下仍有很大国际活动空间,可直接与外国就通邮和通航等议题签订条约。[7]

英国

南非

1881年第一次布尔战争结束后,英国南非共和国签署《比勒陀利亚公约》,除确立英国对南非之宗主权外,亦承认南非的“完全自治”地位。根据《比勒陀利亚公约》,英国能于南非境内自由调动军队,并控制南非的对外关系,包括缔结条约及与外国进行外交往来。[34]

两国于1884年签订《伦敦公约》,取代《比勒陀利亚公约》。《伦敦公约》容许南非在毋须英国批准下直接与奥兰治自由邦缔结条约。[35]至于与其他国家所签订之条约则仍须交付英国审批,但英方须于六个月内作出决定并知会南非。[36]

其他

在现今的国际关系中,大国控制或者代理小国的外交和国防存在的事实。通常,这和传统宗主不同处,在于弱国可以通过公民投票取消这关系。

资料来源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