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周

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周
Remove ads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宇文氏建立,定都长安,北周自建国后,统治实权一直在北周太师宇文护身上,皇帝无力与之抗阻,为了摆脱宇文护的束缚,经过一连串的计划与斗争,北周武帝宇文邕终于杀死了宇文护,掌握大权,并以德施政,人民安乐,在位时更成功灭北齐,统一北朝。但他死后三年,北周便被杨坚所取代,后由隋灭陈统一中国

事实速览 周, 京城 ...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
Remove ads

历史

北周由宇文泰奠定根基。北魏六镇之乱时,宇文泰投靠权臣尔朱荣,随其入关中讨伐叛逆,后来投于以关中陇西为根据地的大将贺拔岳的麾下,并渐渐受重用。贺拔岳拥兵关陇,与高欢并为北魏两大军事集团首领,两人争锋相对,相互猜忌,最终贺拔岳被高欢收买的侯莫陈悦所杀[1]。贺拔岳所属将领在贺遇刺后,拥立宇文泰为统帅。宇文泰击败侯莫陈悦,实际控制关陇。

北魏孝武帝在讨伐高欢失败后,逃奔关中。宇文泰虽收容了他。但不久就将孝武帝杀害,改拥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535年)。而东方的高欢在孝武帝逃入关中后拥立东魏孝静帝,把朝廷迁到河北邺城,建立东魏(534年)。

西魏建立后,宇文泰成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奠定宇文氏在关中的基础。宇文泰任用苏绰等人改革,使西魏进一步强盛。进而攻入南梁成都,夺取西川地盘。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嫡长子宇文觉承袭为安定郡公、太师大冢宰。次年,宇文泰之侄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觉即位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

宇文护不久杀魏恭帝及其弟、子及其他西魏宗室。天王宇文觉不满宇文护专权,企图铲除宇文护,但反被其所杀。宇文护拥立宇文觉庶兄宇文毓为天王,是为北周明帝。明帝赦免被牵连获罪的西魏宗室,封元罗为韩国公奉祀西魏。几年后,宇文护又杀明帝,但仍按明帝遗命,拥立明帝异母弟宇文邕为北周武帝。宇文护执掌政权十五年,成为北周实际上的主宰。他承继宇文泰、苏绰的政策,消灭威胁政权的军阀,使北周政权更巩固。北周武帝年间,宇文护的儿子乱政害民,宇文护的威望大降。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北周武帝乘机刺杀了宇文护,重夺政权。

北周武帝执政后,积极推广汉化并励精图治。575年发兵征北齐,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仅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未降,奉逃奔突厥的皇子高绍义为帝。北周统一华北后国力一度兴盛,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周宣帝生前即传位年幼的儿子北周静帝宇文阐。580年6月8日宣帝病死,外戚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进而把持朝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联合叛变反抗杨坚,爆发尉迟迥之乱,但被杨坚所派的韦孝宽王谊高颎等人平定。期间杨坚亦诛杀北周明帝长子太师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及尚在人世的宇文泰五子,并与突厥通好,突厥他钵可汗遂将高绍义交给北周。581年3月4日,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受禅称帝,改国号,北周享国二十四年而亡。杨坚建国不久,就将北周近支宗室诛杀殆尽,将宇文洛封为介国公作为北周奉祀。

Remove ads

政府行政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仿照《周礼》描述的六卿(六官),建立起独特的六官制度。当年,北周建立,仍然沿用这一制度[2]:85

大冢宰

大冢宰为北周六官之首,相当于丞相。

文化

此时期佛教艺术创作,大多数位于长安。印度笈多王朝雕像为许多大型佛像的原型。在敦煌千佛洞则有一些北周风格的壁画,在这些壁画中,山水画固然重要,不过仍逊于人物画。[3]

北周一反北魏孝文帝后的汉化风,重新提倡鲜卑文化,以鲜卑语为公家语言,也重新恢复鲜卑姓氏和向汉人赐鲜卑姓氏。

儒学

北周统治者总体崇尚儒学,依靠儒家经典《周官》制定官僚制度,依靠儒家经典规范官员礼仪言行,优待儒士,建立学院宣扬儒学并搜罗和编修儒家典籍。由于北周帝王的倡导,儒学在北周时期得以广泛传播,儒家典籍也不至于毁于战火之中[4]

人口

北周周静帝大象时期(580年)北周三百多万户,人口九百多万人[5]

北周人口盛时约1250万[来源请求]

君主

更多信息 肖像, 庙号 ...
Remove ads

藩王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