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文泰中学
香港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文泰中学(英语:Clementi Secondary School),前称官立汉文学校,于1926年成立,为香港第一所由英国殖民政府开办的中文中学。
![]() |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Remove ads
历史

官立汉文学校开设前,香港大部分中文学塾,都由民间私办。根据李我所述,香港私塾仍然保留至太平洋战争结束。中文私塾的毕业生多数会往中国内地升学,课程亦衔接中国学制。
1925年12月,香港绅商周寿臣、罗旭龢、李右泉、曹善允、尹文楷、李景康、俞叔文、冯平山、刘子平、李亦梅等,藉中环华人行6楼华商俱乐部举行叙会,商议请求政府拨地,创立一所官办中文学塾,以中文作为教学语言。此议获教育司庵氏(G. N. Orme)赞同,乃委派汉文视学官李景康负责草拟办法,香港第一所由英国殖民政府开办的中文学校因此诞生,定名“官立汉文学校”。
学校在1926年开课,首任校长为当时的汉文视学官李景康先生。校训出自《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成立之初,以医院道荣华台分设师范第1、2年级;假育才书社课室设中学1、2、3年级;另医院道中华会馆设高小1、2年级。学生共200人。1927年,汉文中学迁入西营盘官学堂薄扶林道旧址。1941年12月,日军攻占港岛。太平洋战争期间,由于日军占领香港而停办。
Remove ads
战争结束后,于1945年复校,并在1946年易名为“官立汉文高级中学”,兼收女生。
1951年,殖民地政府为纪念前香港总督金文泰爵士对香港中文教学的贡献,将学校易名为“金文泰中学”。金文泰爵士于1925年就任香港总督,是一位汉学家和“中国通”,精通中文和广东话,并是皇家亚洲学会的会员,曾被前香港总督卢吉爵士提名出任香港大学创校校长,但因改派到英属圭亚那出任辅政司而未能成事。金文泰夫人得知学校易名一事后,于1958年1月4日自英国寄赠“金文泰爵士纪念杯”一座,以为纪念。现在金文泰中学图书馆仍藏有当年由金文泰爵士捐赠的中国典籍,故金文泰中学是全港最具历史价值书籍的拥有机构之一。
战后复校后,一度与皇仁书院共用坚尼地道校舍。
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的独立时期,三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金文泰中学的毕业生。及后金文泰中学的校友(例如冯秉芬爵士)亦参与中文大学创设,而金文泰中学的毕业生历来亦多进入中文大学攻读不同学科。由于金中与中大在七、八十年代的学制相接,至使中文大学创校初期有大部分学生来自金文泰中学,令当时金文泰在香港坊间有“中大预备学校”之称。至今因为考试及学制的改革,中大已不是金文泰毕业生唯一的大学目的地,但至今有不少金文泰校友任教于中大、及担任中大及其成员书院的校董。
1961年及以前, 香港政府以小学会考以定能否有机会升读中学,当时香港中学学位严重不足,大半小学生要被淘汰失学。小学会考及升中试都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名次,全港首50名会得到葛亮洪奖学金,金文泰中学每年录取了不少葛亮洪奖学金得主。1961年9月,随着位于炮台山炮台山道的新校舍落成启用,金文泰中学迁入现址至今。
该校于2001年获校友提名,参加优质教育基金主办的杰出学校奖励计划,结果在校风及培育一项评选中获颁优异奖。
校徽及校训
1949年6月,梁世华校长邀请徐虹矶先生设计校徽图形:徽形如盾,蓝质白章,中绘木铎,有横列文行忠信四字,刻于铎之两旁上端,盾下作通心白色带卷折飘扬之状。
徽形如盾者,取《礼经》所谓礼义以为干橹之义也;木铎,古者施教,振之以警众者也;文、行、忠、信者,取夫子四教之义,即该校校训也;色取蓝白者,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蓝,盖青之所自出也。今世谓弟子之胜师者,亦曰青出于蓝,盖欲学者不可忘其师承之所出自耳。白者,素色也,逸诗有素以为绚之辞,夫子有绘事后素之语,甘然后受和,白然后受采,学者当以美质为尚也。
校训:文、行、忠、信
- 文(学文):中英兼擅,具备文化素养。
- 行(修行):才德并进,实践律己恕人。
- 忠(存忠):忠诚处事,勇于承担责任。
- 信(主信):信实待人,建立健全人格。
校舍
- 1945年,汉文中学借用湾仔活道工业学校校舍上课。
- 1945年11月,汉文中学借必列者士街青年会校舍重新开办。
- 1961年9月,位于炮台山道30号的新校舍启用。
- 1962年,当时的教育司唐露晓夫妇为学校主持颁奖及校舍启钥礼。
- 2003年,校舍新翼于8月22日建成,学校面积增加1344平方米。同年11月27日,由当时的警务处处长,校友曾荫培联同多位主礼嘉宾,为校史馆、家长教师会园艺角、校舍新翼主持揭幕仪式,并为“杨宇杰综合活动中心”、“冯秉芬爵士图书馆”、“利荣森博士图书馆”、“金文泰中学校友演讲厅”主持命名仪式典礼。
历任校长
社团
- 文(Man House)
- 学文:中英兼擅,具备文化素养。
- 行(Hang House)
- 修行:才德并进,实践律己恕人。
- 忠(Jung House)
- 存忠:忠诚处事,勇于承担责任。
- 信(Shun House)
- 主信:信实待人,建立健全人格。
杰出校友
- 冯秉芬爵士,CBE,JP:望族冯平山家族成员,香港商人和政治家,前市政局、立法局和行政局非官守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创办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校董、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校董会主席 (1951-1972),金文泰中学冯秉芬爵士图书馆及香港中文大学秉芬堂以其命名
- 曾荫培,GBS,OBE:前香港警务处处长 (2001-2003),新创建集团首席执行官 (1964年毕业)
- 李明逵,GBS,QPM,CPM:前香港警务处处长 (2003-2007)、香港中文大学及新亚书院校董,太平绅士,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 (1968年毕业)
- 谭润棣:加拿大新民主党政客,前多伦多教育委员
- 刘世镛:刘世镛会计师行、才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办人,香港中文大学校董、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评议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院董、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友会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会长、香港中文大学第五届荣誉院士
- 梁中昀,BBS,MH:前香港学联旅游董事局主席,前香港家长协进会主席、前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会长
- 梁永义:圆玄学院社会服务部总监、担任社署辖下多个委员会委员委员
- 吴克俭,GBS,SBS:前教育局局长、前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主席,前香港教育学院校董会副主席
- 李永健:大律师、2007年香港立法会港岛选区补选侯选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毕业
- 颜才绩:前东区区议会委任区议员 (2007-2011)
- 李镇强: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前东区区议会议员
- 齐禧庆:第四届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长、前快报执行总编辑、前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
- 黄世泽:时事评论员,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代表会主席
- 周竖峰:本土派人士,历年来首位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本土庄会长
- 徐海山:前观塘区议会月华选区区议员
- 梁国雄:前立法会议员(新界东),注︰中六肄业[1][2]
- 阮品强:已故民主党创党党员及前中西区区议会中环选区议员(1961年中六[3])[注 1]
- 蔡松霖: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首席助理秘书长
- 伦兆铭:前香港电台助理广播处长(1963年中六)[4]
- 陈汉铨[永久失效链接]:结构工程学专家,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荣誉教授,前香港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主任
- 杜祖贻,BBS: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系主任兼研究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讲座教授、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校荣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6]
- 林己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数学家,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荣休教授 (Professor Emeritus of Mathematics)
- 崔 琦: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被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
- 黄卓然: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前美国华裔物理学家协会主席 (1999年-2000年),现工作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 周庆麟:数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教授,其学生丘成桐为其在香港中文大学设立周庆麟数学奖学金,以谢师恩
- 吴秀兰:物理学家,1995年欧洲物理学会髙能和粒子物理奖得主,曾参与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发现J/Ψ粒子的实验,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物理系讲座教授
- 卢玮銮:毕业于中大新亚中文系,师承当代大儒唐君毅,前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近代著名散文作家、教育家,常用笔名“小思”
- 雷明德: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主任,美国物理学会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前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 (1998-2004年) (1962年毕业)
- 黄铭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生物学家,现任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主任,讲座教授,裘槎环科所所长
- 伍灼耀:化学家,于美国师承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系杰出教授 (Distinguished Professor),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黄林秀莲访问学人,德国洪堡 (Alexander von Humboldt) 基金资深科学家奖
- 梁伯华: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 (Seton Hall University) 亚洲学系主任、美国华人专业人士协会会长、美中医学及技术基金会行政会长、中华文化研究基金创会主席
- 梁怡:地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讲座教授,2007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得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冯国培:生物化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院长,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主任
- 谭凤仪:太平绅士,生物学家,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系主任 (生物)
- 施仲谋:香港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亚洲研究中心院士,中南大学兼任教授
- 郑燕祥:前香港教育学院副校长、亚太教育研究学会会长、香港教育学院研究及国际合作中心总监,兼任亚太教育领导及学校质素中心主任
- 麦淑卿:前实用教育中心校长[7](实用教育中心已于2004年易名为艺术与科技教育中心)[8]、前大埔官立中学校长 (1997年9月至2000年8月),前南屯门官立中学校长 (2000-2008),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体育委员会校长委员 (1999年9月1日至2001年8月31日)
- 鲁荣光:前东华三院冯黄凤亭中学校长(1963年中六)[4][9]
- 冯展鹏:前太古小学校长[10]
- 岑世璘:前太古小学校长(1953年中六)[11][12]
- 庄棣华:香港鱼类学及博物学家[13]
- 胡耀辉:前五育中学校长,因“五育事件”而辞职[14]
- 高赞明:前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1961年中六)[15]
- 袁伯盈:前东莞同乡会学校校长(1952年中六)[16]
- 容华经:前广东道官立小学、南元朗官立小学及大埔官立小学校长(1953年中六)[11]
- 靳杰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享誉国际水墨画家,同时为物理学家 (1962年毕业)
- 杨兴安:作家、香港小说学会副会长、香港 (海外) 文学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 叶特生:前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香港早晨主播,著名电视主持人
- 叶青霖(释常霖):香港著名资深摄影师、香港专业摄影师公会创办人
- 刘致新:香港著名红酒评论家,《酒经月刊》担任总编辑
- 袁志伟,JP: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 (新闻及资讯)
- 甘仕良:著名钢琴家、曾与多位殿堂级歌手合作演出,包括梅艳芳、张国荣、谭咏麟及林忆莲
- 卢觅雪:前无线电视、商业电台节目主持、前《东周刊》副总编辑
- 张凤妮:香港小姐、前无线电视艺人
- 刘 莲:香港电台节目监制及编导
- 利嘉儿:前无线电视合约艺员
- 閰 韵:著名钢琴家
- 钱 璟:著名古筝演奏家
- 阮子健: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
- 岑倚兰:香港记者协会主席
- 郭孟浩:行为艺术家,自称“蛙王”
- 梁泰来:香港商业电台节目主持人及对外事务部总监
- 吴肇铜:前无线电视、金牌编剧
- 源家祥:已故香港配音员(1956年)[17]
- 唯灵: 己故香港资深美食家
- 黄思进:组合LOCKSMITHS成员
- 刘宇轩:ViuTV 全民造星V 三十强,组合MATCH成员
- 梁璧联:前香港体育学院羽毛球总教练(1966年中五)[18]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