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宜兰机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宜蘭機場
Remove ads

宜兰机场(日语:宜蘭飛行場)是台湾日治时期宜兰地区北机场、南机场、西机场(员山乡内城附近)等三座机场的统称。太平洋战争末期,这些场地是日军神风特攻队的基地之一。

Thumb
员山机堡

配置

  • 北机场(北飞行场):民用机场,战时军方征用。今址位于金六结营区,周围仍有些碉堡[1]
  • 南机场(南飞行场):军用,宜兰第一飞行基地。根据农航所1975年1月21日空照图[2],范围涵盖国立宜兰大学城南校区与宜科一路及凯旋路之间的区域,跑道尾巴可以直接看到龟山岛
  • 西机场(西飞行场):军用,宜兰第二飞行场。今址位于员山乡内城村金车酒厂,但没有遗迹,周遭剩下数个机枪碉堡。

历史

日治时期

宜兰飞行场于昭和11年(1936年)6月30日完工,7月13日公告设置[3],7月15日举行开场仪式[4]。机场位于台北州宜兰郡宜兰街金六结,最初为民用机场,占地74,672坪。同年8月1日由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日语日本航空輸送开启旅客、货物与邮便物运输的航线(东线:台北飞行场-台中飞行场-高雄海军用地,西线:台北飞行场-宜兰飞行场-花莲港陆军飞行场)[5]。昭和13年(1938年)下半,日本航空输送株式会社与国际航空株式会社合并而成大日本航空株式会社,昭和14年(1939年)4月开辟台湾岛内循环线,加入增设的屏东与台东两站,形成台北─宜兰─花莲─台东─屏东─台南─台中─台北之东西回线[6][7]。1939年6月29日,宜兰飞行场扩大为81,845坪[8]

航空特别攻击队

Thumb
机场风向袋旗杆
Thumb
八角管制塔

台湾的特攻执行部队中,陆军由第八飞行师团,海军则是第一航空舰队,陆军航空队使用宜兰北与西机场,海军航空队则使用南机场。第八飞行师团于宜兰布署的特攻队有飞行第19战队、飞行第20战队、飞行第105战队与诚第26战队,机种有一式战斗机三式战斗机。海军于宜兰布署的特攻队为第205航空队日语第二〇五海軍航空隊和第765航空队,机种则有零式战斗机九九式舰上爆击机九六式舰上爆击机日语九六式艦上爆撃機。宜兰飞行场也是在台湾其他特攻队飞往石垣基地、宫古岛基地的中继站,昭和20年5月以虎尾飞行场为基地的特攻队-第132海军航空中练队(龙虎队)的9架九三式中间练习机日语九三式中間練習機组成之特攻队,即是自虎尾飞行场出发,先飞到宜兰飞行场,而后再飞往石垣岛出击[9]

昭和20年(1945年)3月26日美军主力登陆庆良间群岛,开启冲绳岛战役。由宜兰飞行场出击的日本陆海军航空特攻队,自昭和20年(1945年)4月11日开始,由陆军飞行第19战队特攻队大出博绍少尉率领的3架三式战斗机出击开始,至同年6月7日桥爪和美一等飞行兵曹所属神风特别攻击队第21大义队的两架零式战斗机出击为止, 总共有62架特攻机自宜兰出击[1], 其中海军航空队员45名,陆军有37名战殁[10][11]

太平洋战争时,日军征用民用的北机场,并兴建南机场,作为神风特攻队起降用,并征用民夫,用人力由北机场沿今日的复国巷拉到南机场。复国巷当时称作飞行机路,原本很宽阔,现在已经变成小巷弄。

日军曾在今进士里(进士路)附近,兴建大群机堡,用来停放与保护战机。大战末期,曾经动员当地民众、学生、农夫,拣拾稻草,制作假冒飞机,吸引美军投弹,以减少市区伤亡。

Remove ads

战后

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宜兰飞行场,将北机场改为金六结新兵训练中心,南机场在1946年处理掉日军残余旧式飞机后,便转移地方防卫部队管理。在1945年至1996年间,中华民国空军松山基地指挥部辖下的“空军宜兰基地勤务分队”为连级编制,当时全队约一百多人,除了有正副分队长、辅导长、机务长、通信长、补给官、医官之外,其余为士官、士兵,负责防卫守护基地、紧急起降、紧急医疗救护、紧急补给。后来,缩编为排级编制,约略30-40人;后来,又再缩编为班级编制10-20人。

现况

南机场目前已变更为科学园区用地,将在当地开发新竹科学园区宜兰园区。并有一部分原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宜兰校区,但因为经费不足导致迟迟无法开发,后由国立宜兰大学接手为城南校区。宜大将此处作为“无人机创新研究飞行基地”,是国内第一个拥有空域的大学,并计划再开发“青农创业育成基地”。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