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宜兰县史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宜兰县史馆是台湾宜兰县的史料馆,隶属宜兰县政府文化局。是台湾第一座为编纂地方史志、搜藏史料、推广历史而成立的县级史政机关。
简介

宜兰县史馆由以“文化立县”为理念的时任宜兰县县长的游锡堃推动,1990年8月成立文献小组为其前身,1992年元旦成立筹备处,位于宜兰县立文化中心三楼。1993年10月16日开馆,成为全国第一个地方史料馆。2001年迁往县政中心的新馆,新馆设计为半球形建筑物外观有如假山,邻接宜兰县政府大楼。2004年,宜兰县史馆法制化,成为宜兰县政府文化局的附属机关。[1]

宜兰县史馆成立后,很快引起台湾史学界的重视,国史馆馆长张炎宪称宜兰县史馆是台湾历史文化重建的新标竿[2][3][4],也是台湾本土文化重建过程中,极富启发性、开创性和前瞻性的创举[5][6]。各地方政府先后派员参观[7],全国各县市纷纷成立文史机构与博物馆[8],省府也连番响应,1995年8月9日省长宋楚瑜正式函省府各厅、处、室、团及各县市政府,以加强政府机关文献史料、文物搜集典存,表彰历史之传承,要求各机关,以任务编组方式,成立机关史馆(室)[9]。 宜兰县史馆的创立,先于各县市成为全国典范,造成全台重视乡土史料风潮,其影响日益深远[10],不止是在宜兰县史上的意义,也不单在政治上强调台湾乡土史,来对抗中央的中原史观,更重要的是,它如火车头、如发电机般,带引、形塑新的文化风潮,化为一波波由乡土史观出发的文化政策及活动[11]。
Remove ads
展览活动与任务计划

县史馆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展示区,下层为阅览区。展示有常态展览,也办过“台湾第一”[12]、“宜兰第一”[13][14]、记录宜兰女性活动史料影像文物的“阿嬷故事馆”[15]、“新移民女性特展”[16]、中央广播电台“听‧台湾之音”声音史料[17]等多项特展。县史馆并参与纪录宜兰县的重要事件。[18]下层典藏与宜兰有关的论文与期刊资料、文献手稿、古文书、宜兰居民家族谱系、地图等馆史资料,是研究宜兰的第一手史料,并建置数位典藏数据库供社会大众与研究者使用。
县史馆也出版宜兰口述历史与纪录。[19]县史馆志工、日文宜兰文献翻译计划、各类出版品等也多次荣获国史馆台湾文献馆杰出文献推广与出版书刊等奖项。由于宜兰与日本、琉球的历史关系密切,常有日本学者、作家造访。[20]
2011年接任馆长的廖英杰希望县史馆朝数位博物馆、专业图书馆方向发展,不只是典藏文物,还要研究展示,加强与学校合作,透过校外教学让老师与学生认识、亲近县史馆。[21]
Remove ads
雪谷纪念园区
宜兰县政府以台湾民主运动先驱蒋渭水的字“雪谷”将县史馆前方有山有水的绿地命名为“雪谷纪念园区”,作为国人了解蒋渭水行谊及台湾近代史发展的专属空间。[22]
捐赠史料
天主教灵医会意大利籍神父秘克琳在宜兰传教近半世纪,长年在台湾耕耘艺术与文化,创办兰阳青年会与兰阳舞蹈团,兰阳舞蹈团更是全球首支在教宗前献艺的表演团体。他于2013年把近50年来写过的文字资料、拍下的影音、演出海报与照片等珍贵史料,全数捐给宜兰县政府,留存于宜兰县史馆。[23]
参考资料
参见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