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尼亚斯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尼亚斯语(Li Niha)是一种属于南岛语系的语言,使用者大都住在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尼亚斯岛和巴图群岛。截至2000年,该语言的使用者人数约有77万人,但语言学家指出该语言使用人数较少,可能会受到威胁。尼亚斯语以动宾主语序为基本语序,可以细分为五种方言。
概况
尼亚斯语是印尼北苏门答腊省尼亚斯岛和巴图群岛岛民所说的语言,和尼亚斯岛北面锡默卢岛锡古莱族所说的锡古莱语(Sichule)很相似。截至2000年,尼亚斯语的使用者人数大约有77万人。尼亚斯语有五种方言,其中以北部方言(特别是古农西托利方言)最具权威,尼亚斯岛南部和巴图群岛居民使用的南部方言则处于弱势,在尼亚斯岛北部更是如此,其他地区的尼亚斯语使用者通常都认为这种方言低俗。另外还有中部方言、西北部方言和西部方言[1][2]。
早期部分到尼亚斯岛传教的德国传教士从事过尼亚斯语研究,其中海恩里赫·松德曼将《圣经》翻译成尼亚斯文,爱德华·弗里斯(Eduard Fries)则为后来的德国传教士撰写尼亚斯语教材[3]。印尼政府亦于1983年出版尼亚斯语的语法书[1]。截至2014年,当地研究尼亚斯语的学者不多,关于尼亚斯语的研究大多由外国人完成。语言学家和移居国外的岛民指出,尼亚斯语使用人数不多、研究人数稀少,年轻人不学习尼亚斯语,外来语泛滥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些因素都对尼亚斯语构成了威胁[4]。
Remove ads
音系
尼亚斯语只有一种音节,就是结构非常简单的开音节——所有音节都以元音(而非辅音)收结[8];尼亚斯语也没有复辅音和长元音。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元音开头的单词都以声门塞音(/ʔ/)开头[6]。
在大多数情况下,尼亚斯语会把重音放在单词的倒数第二个音节。单词的后缀会被视为音节的一部分,不过前缀不算[5]。
语法
尼亚斯语有名词、动词,但没有形容词;形容词的功能由动词承担[9]。
尼亚斯语的名词性词(名词以及人称代名词、指示代名词、名词性关系子句等具备名词功能的论元)会在特定情况下发生词首变化。只有以下列辅音和元音开首的字词才会变形[10]: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条件的尼亚斯语单词会发生辅音变化[11]:
- 是不及物动词的主语或及物动词的宾语,即通格名/动词[12];
- 是表示所有关系的字词;
- 例:在“salawa mbanua”(村长)一词中,定语“mbanua”是“banua”(村)的变形。
- 是介词宾语;
- 是部分心理动词的感事或刺激者。
- 例:在“a-ta'u mba'e nono”(猴子害怕小孩)一句中,“a-ta'u”(害怕)的感事主语“mba'e”(猴子,原形为“ba'e”)和刺激者宾语“nono”(孩子,原形为“ono”)都发生了词首变化。
元音开头的词有“n-”和“g-”两种变化形,其中以“g-”较为常见,但在这种情况下,词首变化和语音似乎没有联系。在部分情况下,有关名词的字义决定了词首添加的辅音,例如多义词“öri”可以变形为“nöri”(村落联盟)或“göri”(手腕、护身符),两者的意义并不相通[13]。
Remove ads
和巴塔克语托巴方言、马达加斯加语一样,尼亚斯语也以动宾主语序为基本语序。一般而言,尼亚斯语把名词放在关系子句和指示代名词的前面[14],把属格名词放在所有格(代)名词的后面[15]。
书写系统
尼亚斯语以拉丁字母拼写[2]。尼亚斯语南部方言辅、元音的拼写大致上和辅、元音的国际音标一致,但是以下除外[5][16]:
备注
脚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