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拿马经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拿马经济总体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来源请求]。巴拿马运河扼守两洋通道,是世界最重要运河,也成为巴拿马经济一大支柱。该国经济是完全美元化的自由市场经济,通胀一直处于低水平,以服务业为主,集中在金融、商业和旅游业。[5]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4月28日) |
Remove ads
概观
整体经济处于低度开发水平,农林渔业占多数民众生计,但航运相关企业和部分金融保险业有国际地位产生了少数巨富阶级,贫富差距大。[6]巴拿马森林资源丰富且有许多热带树种,桃花心木、西洋杉、柚木等木材在东部藏量丰富,提供了少数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农民则以香蕉、凤梨、甘蔗、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维生。工业基础薄弱,无重工业,制造业主要以农牧产品加工业及民生用品产业等轻工业为主,部分低技术家电能自制。
巴拿马经济依赖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近八成,包括巴拿马运河、银行、科隆自由贸易区、保险、集装箱港口、船舶注册、医疗卫生和其他业务,工业包括制造飞机零件、水泥、饮料、黏合剂和纺织品,主要出口产品有香蕉、虾、糖、咖啡和成衣。
铜矿与金矿有较大藏量,目前居第六大铜矿国,2013矿石开采业产值达4亿3千万美元,东部岩层里石油和天然气有理论上蕴藏量,也成为国际能源业关注焦点,对一般民众而言想脱离农村只有进城从事服务业一途,服务产值达251亿美金,运输仓储和观光业为大宗工作机会来源,大西洋岸的巴拿马个郎港(包括MIT、CCT、Cristobal等三座码头)及太平洋岸的巴拿马Balboa及PSA Panama港口,货柜营运量分居中南美洲主要港口的第一及第二位。2014会计年度第1季,巴拿马运河通行吨位数创下单季历史新高达8,770万吨。
较高知识水准的劳工能在服务业中选择较高端的银行及保险业,巴拿马稳居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区域金融中心之地位,各银行和保险业总资产达979.25亿美元。
观光业在2010年后进展快速,政府也加强观光建设,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140个国家及地区中被评比为第37位,在美洲地区排名第4。饭店业持续投资、举办国际商展成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尼加拉瓜运河在未来开通后势必对巴拿马产生冲击,政府意图投资加强商贸接待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来迎战。[7]
Remove ads
经济史
自16世纪初,巴拿马的地理位置具比较优势,西班牙征服者把黄金和白银从秘鲁经巴拿马地峡运回西班牙,沿岸港口因处理大量殖民地贸易而变得繁荣。巴拿马一直依赖环球商业以维持繁荣和进口,在20世纪前农业未受关注,1980年代大部分居民仍沿用印度土著技术。货物从欧洲进口,其后来自北美洲,无需本地生产,致使工业发展缓慢。
巴拿马经济受国际贸易周期影响,在18世纪因殖民地交易量下跌而停滞,在19世纪因加州淘金热增加货物和乘客而表现蓬勃。1855年,贯穿巴拿马地峡的铁路竣工,经济持续因而增长约15年,直至美国第一条洲际铁路落成,使跨地峡的流量下降。1880年代法国开始建设横跨地峡的运河,加上20世纪初美国的帮助,均刺激巴拿马经济。1903年巴拿马从哥伦比亚分开,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区后不久,宪法裁决采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8]
1914年美国完成建造运河[9],运河流量在1915至1930年间平均每年增加15%,带动运河两端终点城市巴拿马城和科隆的经济,1930年代全球大萧条使国际贸易和运河流量减少,终点城市出现广泛失业,劳动人口转行从事自给农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河交通没有增加,护航体系和美国军队保卫运河,运河沿岸的外来消费增加,致使经济蓬勃发展。战争结束后,经济再次衰退,大批失业人士投身农业。政府展开小规模公共工程,实行主要农作物的价格支持,对指定农业和工业产品增加保护。
经济在战后萧条后快速增长,1950至197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4%,是世界上持续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行业均出现增长。农业产量增加,捕鱼活动扩大(特别是虾),发展种植高价水果和蔬菜,种植抗病香蕉品种以增加出口。商业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先进的批发和零售系统,而银行、旅游、服务和运河区的出口增长迅速。最重要的是,运河的使用量随着世界贸易增加,大大刺激该国经济。
在1970和1980年代,巴拿马的经济增长因环球经济而波动,1973年后国内外因素均使经济增长明显放缓,1973年至1979年期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3.5%。1980年代,经济出现反弹,1980年至1982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分别增长15.4%、4.2%和5.6%。1982年后拉丁美洲急剧衰退,打击巴拿马经济,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仅0.4%,1984年下跌0.4%。
巴拿马在曼纽尔·诺列加掌权后负债累累,1986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欠债2.84亿特别提款权(3.6亿美元),相当于配额的278%。[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因而在1985年至1987年期间实施备用安排框架内的调整计划[10],经济有所恢复。1985年巴拿马经济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1%,1986年增长2.8%。
美国开始游说诺列加助长为毒品国家(narco-state),最终成功制裁冻结巴拿马在美国的资产,1987年12月28日巴拿马因使用美元被迫违约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10]该国出现经济动荡,包括全面罢工和银行系统关闭两个月。[10]1988年11月巴拿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议前一天支付代币,但情况直到1989年才得到解决。[10]1989年5月总统选举被国际社会谴责为欺诈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对巴拿马不断增加的欠款表现着急,因金额已上升至1.21亿特别提款权(1.5亿美元)。[10]
1989年6月30日,美国和德国通过决议,宣布巴拿马没有资格进一步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务支持。[10] 1989年12月,美国入侵巴拿马,迫使诺列加投降,最终解决这局面。[10]1990年4月仍拖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15特别提款权(约合2.2亿美元),1992年5月2日重新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11]
1994年埃内斯托上任总统后,提出经济自由化计划,旨在开放贸易体制、吸引外资、私有化国有企业和实行财政纪律,1997年将两个港口私有化,批准出售铁路早期资产。巴拿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8年初改革银行业法例,废除中央银行。经济改革在停滞两年后开始落实,国内生产总值在1997和1998年分别增长3.6%和超过6%。巴拿马运河和科隆自由区的航运和港口活动,从1996年缓慢出现反弹,是带动增长的主要行业。
1999年9月1日,前总统阿努尔福·阿里亚斯·马德里的遗孀米雷娅·莫斯科索上台后,试图加强社会保障计划,尤其是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保护和一般福利,该政府成功处理巴拿马运河移交,并能有效管理运河。
2004年马丁·托里霍斯当选总统,在国民议会占多数议席。托里霍斯上台后,巴拿马经济持续强劲增长,2007年展开巴拿马运河扩建项目,2016年6月26日完成工程通航,耗资53亿美元,占当时国内生产总值约25%[12],该扩建项目将运河承运能力翻倍,容许巴拿马型大型船只通过,[12]这有助降低高失业率。巴拿马经济表现强劲,2008年贫困水平下降至29%。
2008年,巴拿马是收入分配不均第二高的拉丁美洲国家,托里霍斯政府改革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支持区域贸易协定和发展旅游业。巴拿马不是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国,在2006年12月就自由贸易协定事宜与美国独立谈判,在实施后有助推动国家经济增长。
2009年5月里卡多·马蒂内利当选总统,于7月1日承诺促进自由贸易、建立耗资10亿美元的巴拿马市地铁系统[13]、改革医疗保健系统和完成巴拿马运河扩建计划,强调发展成为更安全、现代和支持国家的重要性,致力通过高效和负责的管治以改善国民的生活条件。

Remove ads
经济行业
巴拿马拥有庞大的金融服务业。由于没有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救助陷入困境的银行,因此巴拿马银行非常保守,2012年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5.6%,相当于法定下限的两倍。[14]该行业增长依靠向运河贸易提供融资,后来演变为诺列加的毒品交易清洗黑钱。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巴拿马试图摆脱作为避税天堂,与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签订双重征税协定,2011年4月与美国签署交换财务信息的协定。[14]

巴拿马的主要农产品有香蕉、可可豆、咖啡、椰子、木材、牛肉、鸡、虾、玉米、马铃薯、大米、大豆和甘蔗。2009年,农业和渔业占巴拿马国内生产总值的7.4%。
巴拿马是粮食净进口国,供应主要来自美国。[15] 农业雇用人数占劳动人口的比例,高于占巴拿马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许多农民从事自给农业。
税制
巴拿马的税制受财政法规管,以地域为基础,即是税收只适用于当地进行业务产生的收入或收益。[16]如果在巴拿马设立销售或行政办公室,或为对外交易再开发票以赚取利润,只要相关交易在境外进行则无须缴税,因相关盈利而派发的分红也不用缴税。
2005年2月,巴拿马的一院制议会批准财政改革方案,以提高新营业税的收入,增加债务水平,该方案以46对28票获得通过,向公司征收总收入1.4%的税款,并向美洲最大的自由港科隆自由贸易区中经营的公司征收1%税项。
总统马蒂内利曾承诺实施单一税制10%,以提高收入、控制通胀、大量提升实际工资大量。但该政府把销售税从5%提高至7%,以及增加其他税项,以资助全国各地多项基础设施项目。
运输
巴拿马是拉丁美洲高速公路发达的国家,首都巴拿马城有六条高速公路。
巴拿马的道路、交通和运输系统普遍安全,交通灯最近进行检修,大部分已被替换成能遥距控制的交通灯。由于交通繁忙、经常堵车和街道改造方案,在日间驾车情况缓慢和费力。夜间在照明和驾驶条件不佳的道路上行车困难,在许多情况下受地方当局限制,这通常发生在非正规住区,在这些地区行车夜间特别危险。[17]巴拿马的交通靠右侧前进,法律规定司机和乘客佩戴安全带。[17]
目前,巴拿马的公共交通范围广泛而有效,但巴士的颜色对游客造成困惑,它们通常涂上鲜艳的色彩,描绘著名演员、政治家或歌星,现时流行巴士司机亲自对车厢内部和外部进行设计。巴拿马城的街道计划不周,因此路面经常堵车。
统计
下表显示1980年至201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 [18]
巴拿马政府统计显示,2002年至2006年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16.9、131.0、140.0(初步估算)和151.4亿(估计)美元。[19]2002至2006年间增长强劲,多个行业增长强劲,交通运输和通讯业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大部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在2003至2004年、2004年至2005年、2005年至2006年分别增长7.5%、6.9%和8.1%。[20]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较2007年11.5%放缓。2009年上半年增长因全球经济衰退而放缓至2.4%,但有望在2010年改善,增长率仍然是该地区最高之一,增长由建筑业、交通运输、港口及巴拿马运河相关活动、旅游业带动,使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009年下降至43%,政府发行的债券在2010年2月达到投资级别。[21]联合国最近的报告强调巴拿马的减贫进展,2001至2007年间整体贫困率从37%下降到29%,而极端贫困率从19%下降到12%。然而,巴拿马仍然是拉丁美洲第二大收入分配不均的国家。[7]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