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米尔公园
臺灣臺北市士林區的公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帕米尔公园,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溪山里、阳明山国家公园内双溪流域,1985年完工,系1949年为逃离中国大陆而越过帕米尔高原的难民所建与聚会地。
景象
从士林区至善路开车到枫林桥右转上山,约20分钟可见帕米尔公园[1]。此地巨石堆叠[2],面积约5公顷[3],属溪山里[4][5]。园区入口巨石刻着的“抱冰”二字、竖有担任帕米尔啮雪同志会长达卅七年的理事长韩克温塑像[4]。
进入后,区内沿山势引水设池[3]。另有许多碑文有“中国殇”、“风雪江山”等字眼,是帕米尔啮雪同志会所留下[5]。会员将于右任老鼓励他们的书法作成十七处石刻、五处碑文[6]。虽因陋就简,但有亭榭、梅树、竹林、花圃、荷花池及摩崖石刻,粗具园林规模[3]。区内的小屋原展览帕米尔啮雪同志会的文物,但因多年来对外开放,文物已遭窃[4]。
里还有座冠上“圣人”之名的庙,据说是一位清代慷慨济贫的人,或一位抗日份子[5]。
由来

1949年2月,原任职于中国大学中文系的张立斋带母亲与妻儿往西北投奔[7]。不愿意中国共产党统治的人们先在兰州集合,与兰州任运输排长的李健春等转往新疆哈密,然后在哈密专员尧乐博士协助下,会合迪化、伊宁的难民,循着古丝道至疏附,以越过帕米尔高原到巴基斯坦[2]。在新疆蒲犁边界哨所的军人张轸,也加入了逃亡的行列[4]。李健春回忆众人在绝地攀冰踏雪而行,老弱妇孺在路旁、崖下冻死或饿死[2]。如张立斋七旬的母亲,就在越过帕米尔高原时死在高山上[7]。经四十五天的翻山越岭[2],难民再从巴基斯坦转往印度加尔各答[4]。在时为驻印度大使罗家伦与监察院长于右任奔走下,于1950年到1956年陆续到台湾[2]。
为纪念逃亡过程,幸存者在1950年4月16日成立帕米尔啮雪同志会[3]。李健春之子李明说明“啮雪”,是形容在帕米尔高原时连水壶都会冻成冰块、啃著雪[4]。
逃亡者之一的张轸到台湾后,至内双溪的万溪产业道路旁开发土地,盖了一座小屋[4]。至于张立斋则到华冈学园教书,除撰写《文心雕龙注订》、《文心雕龙考异》外,计划将逃亡的回忆写成《西行瘁语》一书,但就在1977年9月7日赴美国探亲时车祸身亡,《西行瘁语》稿件下落不明[8]。
1977年,为帕米尔啮雪同志会聚会,李健春计划把张轸的小屋原址整修后设置成文物馆,并兼作李健春自己的房舍,便带领他三位子女一起挑砖、担水、铺路、设路灯[4]。李健春以七年时间,将这块地整顿成一座公园,1985年完工[2]。邻居阮文贤表示,李健春自费拿退休金辟建公园,一阶一花一木,可说都是李健春由无到有辟建[4]。1985年当年,就是记者会介绍的假日旅游景点[9]。
Remove ads
维持
帕米尔啮雪同志会发起人约六十人,会员曾达二百多[4]。过去会员常到此聚会[5]。但随着岁月凋零飘散,第二代向心力不足,因此该会几乎不再有任何正式活动[4]。一次,李健春在附近遭台湾猕猴攻击,送医急救[10]。1997年,他争取台北于右任铜像设立在公园时,就感叹自己已七十五岁,同志会后继无人[1]。他也因丧偶而不再积极管理,后在湖南乡亲介绍下续弦,暮年长居中国大陆[4]。
在内政部长黄主文清查国有土地财产时,将这块公园认定是属于国有土地,归阳明山国家公园所有[4]。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将帕米尔公园和下方的天溪园,一并规划为生态教育园区[11]。经管理处2007年整理后,成为游客可以轻松散步的场地[5]。2022年4月27日,内政部长徐国勇接受代表台湾书法界的张炳煌陈情,使管理处在5月12日把帕米尔公园整顿[6]。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