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常德市

中国湖南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常德市
Remove ads

常德市,古称武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市境东、南与益阳市接壤,西南与怀化市毗邻,西与张家界市相连,西北与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接界,北与湖北省荆州市相邻。地处武陵山脉洞庭湖平原交接带,洞庭湖西侧,地势西高东低。澧水沅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注入西洞庭湖。全市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527.91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武陵区朗州路120号。

事实速览 常德市 德, 国家 ...
Remove ads

历史

“常德”,最早见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又见于西汉毛氏《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在鼎州常德军。后升为常德府常德路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裁县留府,废武陵县置常德府。民国初,常德府废,复武陵县,旋改名常德县。“常德”之名沿袭至今。

常德历史悠久,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筑城池,迄今2200多年历史。常德市在秦代属黔中郡,两汉时属武陵郡三国以后直至清代,常德市大致按沅水澧水流域分治。沅水流域,先后是武陵郡、朗州、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辖区远及湘西北、西南、东北、东北地区,素有 “西楚唇齿”、“黔川咽喉”之称。

1988年元月,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省辖常德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4月18日,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通知撤销常德地区建省辖常德市,从此揭开常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常德公用脚踏车

常德位于北纬28度至31度,东经110度至113度之间,时区属于国际时区东8区。地处中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东临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从经济区位划分,常德属于中国经济中部崛起重心地带,位于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结合部,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黄金地段。

常德地貌以平原为主。境内山水相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有“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东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湖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中部过渡地段为丘陵。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经常德,境内有大小河流432条。平湖区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有广阔的天然湿地。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游,属于洞庭湖流域,素有“荆楚要地,黔川咽喉,湘西门户”之称。常德市东据西洞庭湖,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市湖汊交错;西倚湘西山地,与蜿蜒在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及怀化沅陵县武陵山脉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县的山地以及荆州市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的平原相连;南抵资水流域,乌云山脉是常德市与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

Remove ads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常德市委员会 ...

历任领导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常德市现辖2个市辖区、6个,代管1个县级市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常德市还设立以下经济管理区国家级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洞庭管理区西湖管理区(均为由国营农场改制而设立的正县级管理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更多信息 常德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6]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1.3万人。 [10]其中城镇人口300.8万人,农村人口220.5万人。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279,102人[11]。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714,62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435,521人,下降7.62%,年平均增长率为-0.79%。其中,男性人口为2,646,410人,占总人口的50.13%;女性人口为2,632,692人,占总人口的49.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52。0-14岁的人口为785,073人,占总人口的14.87%;15-59岁的人口为3,172,972人,占总人口的60.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1,057人,占总人口的25.02%,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11,703人,占总人口的19.1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968,067人,占总人口的56.2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11,035人,占总人口的43.78%。

Remove ads

民族

Thumb
武陵区司马楼

常德为中国维吾尔族人口第二大聚居地,也是湖南回族聚居地。常德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世居少数民族为土家维吾尔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德全市共有汉族人口5,740,875人,占地区人口的91.98%;少数民族460,49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的7.18%,人口数居第5位;少数民族占地区人口的8.02%;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7个民族分布。

常德市少数民族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回族。全市土家族人口405,745人,占湖南土家族人口的15.37%,为仅次于张家界湖南土家族人口集中分布地;土家族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88.11%。回族37,559人,占湖南回族人口的38.57%,占地区少数民族的8.16%,为湖南回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常德为维吾尔族世居地,也是中国第二大维吾尔族人口集中分布地,常德有维吾尔族人口5,718人,占湖南维吾尔族人口的72.02%,维吾尔族人口总数仅次于新疆蒙古族人口均过千人,分别达到3,866人和2,581人;满族人口均在500人以上,分别达到701、663、551和546人;朝鲜等9个民族人口均过百人[12]。常德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县份为石门县,土家族占全县人口的50.9%。回族和维吾尔族世居地分布于桃源汉寿鼎城区[13]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885,637人,占92.5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93,465人,占7.4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419,095人,下降7.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6,426人,下降4.0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8个百分点。其中,土家族人口减少17,640人,下降4.8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9个百分点;回族人口减少8,307人,下降24.8%,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1个百分点;苗族人口增加5,431人,增长119.4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1个百分点;维吾尔族人口减少855人,下降17.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1个百分点。

更多信息 民族名称, 汉族 ...
Remove ads

语言

常德地区全境通用西南官话(常鹤片),只有东部的安乡县汉寿县的个别乡镇使用湘语。但常德地区内的西南官话的各个方言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异,以桃源方言最为独特。

常德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北方话),与普通话差距不大。但与湖南大部分地区通行的湘语完全不同,不能互通。这与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密切相关。据记载:秦汉以来,不断有北方居民南迁。西晋末年的永嘉丧乱,引起北方人口大南迁,大量人口沿汉水流域南下,渡江到达洞庭流域,这次大迁徙一直延续到南北朝唐朝安史之乱,曾使“襄邓(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百姓,两京(长安洛阳)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

常德方言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横贯境内的沅、澧两水把常德方言划分为两大方言片,沅水流域(武陵、鼎城、桃源、汉寿)和澧水流域(石门、临澧、澧县、安乡、津市)的方言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常德方言与现时通用的普通话在理解上不存在较大差异。

交通

Thumb
常德站

文化

Thumb
桃花源

常德地区的文化具体体现为“德文化”。它是指以常德为地理区域,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居于斯的历代名人名臣们表现出来的道德和民族精神,融合常德地方性民俗文化,包括楚文化芷兰文化,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德文化”包括了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道德文化,以德山善卷先生为代表;二是民族气节,以爱国诗人屈原、常德会战国军抗日官兵为感召;三是为宪政共和赞助人才,包括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临时总指挥蒋翊武、三烈士之一的刘复基蒋翊武亦是)和中国国民党代理事长、为共和宪法而牺牲的宋教仁;四是归隐的文化,包括陶渊明及其时代流行的五斗米教及桃花源的美丽传说;最后是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如常德丝弦等。

晋代诗人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就地处常德市桃源县内。石门县古刹夹山寺建于唐代,历来为佛教圣地;澧县文庙是全省最大的文庙;常德诗墙享誉中外。

历代闻人春申君车胤屈原宋玉陶渊明李白刘禹锡沈从文等都曾在常德寓居或游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和传说;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为共和宪法而牺牲的宋教仁、孙中山总统代理参军长、陆军上将林修梅;中共元老林伯渠、国学大师余嘉锡、历史学家吴相湘、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诗人昌燿、小说家丁玲、清代画僧髨残等名人都诞生在常德。

Remove ads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土人情

地方戏曲种类有汉剧与常德丝弦。

Thumb
常德牛肉粉

友好城市

更多信息 城市, 国家 ...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