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廖述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廖述宗(英语:Shutsung Liao,1931年6月1日—2014年7月20日),生于台湾台南,生前为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中研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医学家、台湾独立运动推动者,知名于摄护腺癌与男性荷尔蒙的科学研究、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简称NATPA)的创会以及陈文成事件调查。[1]
![]() |
Remove ads
生平
廖述宗在1931年6月1日生于日治台湾台南州台南市,为知名台湾画家廖继春的三子,台湾地质学家林朝棨的侄子。高中毕业于台中一中,就读期间曾在学校旁的操场目睹二二八事件的集体枪决。大学考入国立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曾转入医学系但反悔回到农化系,1953年学士毕业,于1956年硕士毕业后赴美求学。[2]1957年偶然受到芝加哥大学生化学者Paul Talalay的邀请,从康乃尔大学转入芝加哥大学就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博士。1961年博士毕业后,至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研究中心1966年诺贝尔奖得主Charles Huggins的实验室担任研究员,研究摄护腺癌症。1962年成为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系的助理教授,1969年升为副教授,1972年升为正教授。[3]学术生涯以男性荷尔蒙与摄护腺癌症研究最为著称,生前持续从事分子生物医学研究[4],于1993年获得台湾医学会杜聪明奖,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组第20届院士,1997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5][6]
廖述宗自1975年开始筹划海外台湾独立运动组织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在1980年组织正式创立。1981年7月3日,发生陈文成教授命案,廖述宗与NATPA邀请芝大教授兼市府首席法医克纳许 Dr. Robert H. Kirschner并联系法医赛瑞尔·魏契协助调查,推动美国国会举行陈文成案调查听证会,调查后做出案件为“谋杀”而非“自杀”的结论。[2]
Remove ads
逝世
廖述宗2014年7月20日于美国芝加哥海德公园逝世后,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为纪念创会会长,成立NATPA廖述宗教授纪念奖表彰“长期耕耘,并对台湾有卓越贡献”,或“有潜力为台湾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内外台湾人。[7]同时成立NATPA廖述宗教授研究奖,奖助台湾研究相关的论文。[8]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