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華民國榮譽頭銜稱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荣誉头衔,也是中华民国的最高学术荣誉,但并非职务。

职责

中央研究院院士仅为荣誉,平常并无任何职务或实质酬劳,两年一次的院士会议则为院士唯一需要出席的活动。虽然院士并不担任中研院任何职务,但许多院士是在中研院担任研究员时当选,或是当选后兼任研究员或通信研究员。所以院士同时担任研究员的比率相当高。

选举

中央研究院院士具有中华民国国单一国籍或双重国籍(名誉院士除外)系由院士会议选举选出,每二年选出一次,原分为数理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三组(2001年以前分别称“数理组”、“生物组”、“人文组”),2014年起从数理科学组中分出工程科学组,每次新任院士名额至多40位,每组至多十位[1]。院士候选人可以由各大学院校、学会、研究机关、中研院院士或评议员提名,2023年起候选人需在表格上增填国籍,由中华民国内政部协助审认国籍以确认符合《中央研究院组织法》第4条的院士条件,之后经过评议会以通信方式无记名投票进入“初步名单”。之后评议会会再于会中投票,决定正式的院士候选人,并于院士会议中投票选举。

中央研究院院士于1948年在中国大陆选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后,受到国共内战的影响,迁徙至台湾的中央研究院,于1958年才选出第二届院士。第一届院士中,只有少部分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

现任院士名录

中研院现有院士277人,其中数理科学组65人、工程科学组60人、生命科学组96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56人(国内93人、国外168人、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16人)[2]

更多信息 当选届数, 当选日期 ...
Remove ads

已故院士名录

中研院已故院士计226人,其中数理科学组79人、工程科学组6人、生命科学组62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80人。[4]

2009年10月29日,在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贝时璋去世之后,于1948年同年当选的第一届中研院院士皆全已逝世[5]

更多信息 当选届数, 当选日期 ...
Remove ads

名誉院士

2016年7月,院士会议前,有数理科学组5人(另已过世2人)、生命科学组6人(另已过世1人)、人文及社会科学组2人。院士会议时,选出2位工程科学组的名誉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长克莱顿·丹尼尔·莫特英语C. Daniel Mote Jr.,及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教授中村修二[6][7][8]

院士纪录

年龄

最年轻当选的院士
  • 数理科学组:李政道(第2届),约31岁4个月
  • 工程科学组:孔祥重(第18届),约44岁8个月
  • 生命科学组:殷宏章(第1届),约39岁6个月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刘遵义(第14届),约37岁7个月
最年长当选的院士
  • 数理科学组:林同骅(第21届),约85岁1个月
  • 工程科学组:刘锦川(第30届),约76-77岁
  • 生命科学组:林仁混(第27届)或王学荆(第28届),约72-73岁[注 1]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王泽鉴(第34届),约86岁1个月
最长寿的院士
  • 数理科学组:苏步青(第1届),约100岁6个月
  • 工程科学组:叶玄(第8届),最年长且至今健在
  • 生命科学组:贝时璋(第1届),约106岁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马寅初(第1届),约99岁10个月
最早逝的院士
  • 数理科学组:萨本栋(第1届),约46岁6个月
  • 工程科学组:
  • 生命科学组:蒋观德(第27届),约54岁4个月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梁思永(第1届),约49岁4个月
在任时间最长的院士
  • 数理科学组:杨振宁李政道(第2届),现任
  • 工程科学组:冯元桢(第7届),现任
  • 生命科学组:贝时璋(第1届),约61年6个月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邹至庄(第8届),现任
在任时间最短的已故院士
  • 数理科学组:梅贻琦(第4届),约3个月
  • 工程科学组:
  • 生命科学组:蒋观德(第27届),约4年6个月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傅斯年(第1届),约2年8个月
Remove ads

性别

第一位女院士
最年轻当选的女院士
  • 数理科学组:吴健雄(第2届),约45岁10个月
  • 工程科学组:孟怀萦(第28届),约49岁6个月
  • 生命科学组:黄以静(第20届),约46岁10个月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刘翠溶(第21届)或李惠仪(第30届),约54至55岁[注 2]
最年长当选的女院士
  • 数理科学组:王瑜(第28届),约66-67岁
  • 工程科学组:
  • 生命科学组:周芷(第30届),约70-71岁
  • 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卞赵如兰(第18届),约68岁2个月

亲属关系

父子同为院士
父女同为院士
兄弟同为院士
  • 梁思成(第1届人文及社会科学组)、梁思永(第1届人文及社会科学组)
  • 李远川(第20届生命科学组)、李远哲(第13届数理科学组)、李远鹏(第27届数理科学组)
  • 陈建仁(第22届生命科学组)、陈建德(第23届数理科学组)
  • 杨祖佑(第19届工程科学组)、杨祖保(第27届工程科学组)
  • 钱永佑(第21届生命科学组)、钱永健(第28届生命科学组)
姐弟同为院士
堂兄弟同为院士
表兄弟同为院士
夫妇同为院士
  • 袁家骝(第3届数理科学组)、吴健雄(第2届数理科学组)
  • 黄秉干(第16届生命科学组)、黄周汝吉(第14届生命科学组)
  • 詹裕农(第22届生命科学组)、叶公杼(第22届生命科学组)
  • 卞学𨱑(第24届数理科学组)、卞赵如兰(第18届人文及社会科学组)
  • 李文华(第20届生命科学组)、潘玉华(第24届生命科学组)
岳父和女婿同为院士
  • 王世杰(第1届人文及社会科学组)、艾世勋(第9届生命科学组)
  • 陈省身(第1届数理科学组)、朱经武(第17届数理科学组)
  • 汤佩松(第1届生命科学组)、沈元壤(第18届数理科学组)[9]
  • 赵元任(第1届人文及社会科学组)、卞学𨱑(第24届数理科学组)
平辈姻亲同为院士
  • 俞大绂(第1届生命科学组)、傅斯年(第1届人文及社会科学组,俞之妹夫)
  • 刘昉(第23届生命科学组)、谢道时(第29届生命科学组,刘之连襟)[10]

奖项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