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公众形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公众形象是指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形象。
民意调查
非政府机构列瓦达中心于2007年6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普京的支持率是81%[1],是该段时期世界上民望最高的领导人[2];据全俄舆情研究中心于2012年的调查,在俄国人心中,普京的声望高于20世纪以来俄国、苏联其他领袖[3]。普京支持率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从来没有跌破65%[4],但在2013年1月,他的支持率下滑至62%,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5];观察家认为,普京的高支持率是因为他担任总统期间俄罗斯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又在世界舞台上重新抬头[6][7],亦有分析认为,普京的受欢迎程度是归因于部分国有或国营的电视台[8]。
由美国和列瓦达中心在俄罗斯各地2006年6-7月的联合调查显示[9],世界舆论指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民众,也相信俄罗斯正朝着一个反民主的方向,但俄罗斯人普遍支持普京和他的团队的政治进程[10]。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人认为该国在普京的统治下比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年代更民主,人权思想亦更好[8]。
Remove ads
形象

普京试图在媒体上创造一个户外、爱好运动和硬汉形象,因此他经常参与能展示体力、异常或危险的行为,如极限运动及与野生动物互动,如共青团真理报在2007年发表普京一张袒胸露背的度假照片,配上标题“要像普京”[13]。普京为创造硬汉形象而冒险的经历包括[14]:
- 驾军用飞机:普京于2000年曾在车臣驾驶一架苏-27战斗机,并于2005年8月16日驾驶一架图-160超音速重型轰炸机[14]。
- 武术:普京于2000年9月5日在东京讲道馆展示了他的武术技能[14]。
- 野外冒险:于2007年8月,普京在图瓦寒冷的西伯利亚河流袒胸露背地参与骑马、漂流、钓鱼和游泳等运动[13]。
- 深水潜水:在2009年8月1日,普京在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深潜1395米,并在水底向记者讲话[15]。
- 驯服老虎:2008年,普京参观了乌苏里江国家公园,并在那里驯服了一头东北虎,然后量度它的牙齿和为它配备一个跟踪器[13],但那头老虎后来死了[16]。
- 驯服北极熊:2010年4月,普京前往俄罗斯北极地区,在那里驯服了一头北极熊和在它身上安装卫星连接装置[17]。
- 骑摩托车:2010年7月,普京在塞瓦斯托波尔骑哈雷摩托车[14][18],但普京意外地被芬兰列在黑名单上[19]。
- 空中灭火:2010年8月,俄罗斯电视台播出视频,普京驾驶一架灭火飞机Be-200飞艇射水,协助扑灭2010年俄罗斯森林大火[20][14]。
- 生态跟踪工作:2010年8月下旬,普京在堪察加半岛沿岸参与鲸鱼生态跟踪工作[14][21]。
- 驾驶赛车:普京曾于2010年11月7日在圣彼得堡测试一辆F1赛车,达到每小时240公里的最高速度[14][22]。
- 水肺潜水:2011年8月11日,普京在古希腊殖民地的考古遗址潜水[23]。
- 保护濒危动物:普京试图以机动滑翔机引导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的迁徙路线,结果鸟儿没跟他走,普京指这与强风有关[24]。
- 捕捉大鱼:2013年7月,普京在图瓦举起一尾重21千克的大梭鱼,许多媒体和网民质疑鱼是否可以那么重[25],有些博客也指出普京的钓鱼之旅并没有官方的时间表,服装亦与他以前穿着的服装相同[26]。
- 冰球:2015年5月17日,普京与帕维尔·布雷等俄罗斯前球星搭档在一场冰球表演赛上亮相,并独进8球,帮助自己的球队18:6获胜[27]。
- 演唱及钢琴演奏:2010年12月11日,普京在圣彼得堡一场慈善音乐会中演唱《蓝莓山》及演奏钢琴[28][29];在同一音乐会,普京又演唱他最喜欢的间谍电影《盾与剑》中的爱国歌曲《祖国从哪里开始》[29];普京亦常在其他场合演唱[30]。普京曾在钢琴上演奏旋律他的家乡城市圣彼得堡的市歌[31]。
- 绘画:普京曾有画作《在磨砂窗口上的图案》(Узорназаиндевевшемокне)在圣彼得堡慈善拍卖会以37亿卢布出售[32]。
- 外语:普京亲自充当过德语翻译,用英语演唱过歌曲。
Remove ads
有关商品
普京的名字和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和产品品牌[20],例如普京伏特加、普京牌罐头食品、普京牌鱼子酱、普京头像T恤等[33],而时尚产品方面亦有刻有普京头像的镀金iPhone、普京特别定制款的劳力士[34]等。
俄罗斯服装品牌阿尼娅与万尼亚曾在2014年俄罗斯国庆日推出一系列的印有普京肖像的T恤,设计者表示他们设计了爱国主题的T恤,而这些T恤展示他们对普京的看法,又指普京对他们来说是真正的英雄,认为俄罗斯在索契冬奥金牌榜双料冠军、在2014年乌克兰亲俄罗斯武装冲突中不屈服于西方、取得曲棍球世界冠军等成就也应归功于普京;该系列T恤在3天之内被抢购一空[34]。
对普京的批评
俄罗斯国内反对派称普京是“叶利钦的亲西方、卖国和对本民族进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延续者”[35]普京回应说:“在这个国家,有些像走狗一样向外国使馆乞食,指望得到外国基金会和政府的支持,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人。”[36]
2004年在普京当选总统后,曾有意改革俄联邦会议制度从而扩大该党优势。前总统叶利钦明确反对,警告普京“不要让民主开倒车”[37]。2007年国家杜马大选时,尽管普京声称选举是“广泛透明和诚实”的[38],但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仍然对结果评论说:“这是一出可耻的闹剧,它不符合国家利益和民主体制。”“你们今天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民主危机。一个没有主张的政党,没有参加辩论的多名候选人和30天前就计算出的舞弊结果,现在跃入你面前的电视萤幕上。”[39]2009年12月,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在评价普京执政10年的功过时说:“从重大的经济及国家政策的角度讲,与上一个十年相比,现行(普京的)执政团队并没有巩固国家,反而是进一步搞坏了国家,进一步削弱了国家。普京政权仅仅是前政权(叶利钦政权)的变种而已,其威望在许多方面只是靠空洞的言辞说教来维持的,其所作所为实际上进一步加深了上世纪90年代所建立的犯罪性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挽救国家的唯一出路是采纳俄共的社会经济改革纲领,在俄罗斯重新恢复社会主义原则。”[40]
2006至2007年,另一种俄罗斯组织发起了由卡斯帕罗夫和利蒙诺夫领导的游行[41]。游行遭到多方面阻碍:在一些城市,游行者遭到警方干预,至少150人被捕;[42]而且据公众投票,大多俄罗斯民众并不支持游行。[43]同时,真正参加游行的人也不多,2007年5月欧盟峰会时的游行中,前来采访的记者甚至比游行人群还要多。[44]后来,有记者问普京他对游行有什么看法。普京回答说,这些游行举动“不应干扰俄罗斯人的正常生活”。[45]2007年3月3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游行堵住了街道,令当地司机大为头痛。[46][47]圣彼得堡市长评论说:“人人有权批评当局,但批评也要注意文明。”[47]在问到卡斯帕罗夫被捕事件时,普京称卡斯帕罗夫当天的发言大多是英语,并认为他的话是说给西方人听的。[48]借此,普京指一些当地反对派支持者受外国操纵[49],他说:“反对我们的人其实并不希望我们制定改革计划……他们希望俄罗斯越弱小越好,他们想让俄罗斯无组织无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在幕后动手脚,坐享其成。”[50]2007年12月4日,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美国哈佛大学指普京“把俄罗斯从混乱中拉出”,并指他“在历史上有稳固的地位”[51]。2011年秋,俄罗斯反普京运动变得更加明显,有街头抗议者称支持普京的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在议会选举舞弊[52]。2011年12月,戈尔巴乔夫批评普京决定在抗议下参与总统大选,又劝普京放弃从政[53]。
Remove ads
根据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有四分之一的人俄罗斯认为国内存在对普京的个人崇拜,30%的人认为越来越多迹象说明普京的个人崇拜正在出现,33%的人则认为俄罗斯没有任何有关普京的个人崇拜[54]。
很多圣彼得堡的官员会在办公桌上放置普京雕像[55];普京的家乡圣彼得堡曾举行一项赞扬普京的写作比赛,有数千名青少年参加,最佳作品被录在名为《与总统对话》书内,其中部分的题目为“一切依靠你”、“仅次于上帝”、“弗拉基米尔(普京),我们的命运在你手中”等[55];有流行音乐组合的作品《普京》登上了流行榜的榜首,其中一句歌词为“士兵们,开火吧!我们要保护普京”[55]。
2005年初,一个名为“纳什”(Наши,意为“我们的国家”)的青年组织于俄罗斯成立[56],它的自我描述成是一个民主反法西斯组织。该组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避免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于俄罗斯重演。该组织领袖瓦西里·雅克门科表示,“(普京政府的)敌人不能发动违宪政变。”[57]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赛吉·马尔科夫说:“我们的目的是建立一种一切为总统和他的目标献身的意识形态。”[56]对于“纳什”组织,他评论说:“他们希望俄罗斯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大而自由的国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让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保存它的政治制度。”[58]
西方媒体批评指,在俄国主要电视台内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对者。[59]然而,在独立媒体中还是会有反对意见和西方媒体的评论[60][61],大多数俄罗斯独立媒体在大城市内都有广泛读者。但是在偏僻地区,很多人无法收看独立媒体,因此他们只能看到官方口调。[62]
Remove ads
2010年年底,维基解密公开的美国使节电报中,普京被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称为“领头狗”,比作蝙蝠侠,又指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成为“普京腐败、专制的盗贼统治中心,官员、寡头和犯罪组织结合在一起,组成的虚拟黑手党国家”[63][64],而普京指这些指控为诽谤[65]。西方评论家和俄罗斯反对派把普京被描述为一个独裁者[66][67]。传记作家玛莎·格森曾在普京传记中将其视为独裁者,又将他比作卢卡申科[68][69]。英国前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曾描述说普京是一个“无情的独裁者”,指他“气数已尽”[70];美国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称普京为“世界稳定与和平的真正威胁”[71]。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披露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把普京描述为“敏感、不能接受批评的专制者”,指他普京憎恶批评,最终会镇压异见和争论[72]。
美国学者指出,普京的政策“使得俄罗斯的民主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73]美国学者批评俄罗斯对车臣政策,认为普京借口战争侵犯车臣人民人权,且在国内给反对派施加压力。[74]美国学者批评俄罗斯在普京上台后显现出的政府干预市场倾向,认为就算普京没有授意阻止俄民主进步,他也没有积极打击这些阻碍。[73]许多西方人士[谁?]指称普京利用媒体宣传统一俄罗斯党思想,且授意成立俄罗斯祖国党,抢走俄共的选票。[75]
2004年1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俄时指出,普京压制反对派媒体,逮捕支持反对党派的财阀,这是“民主倒退”的体现。[76]学者莉莉亚·杰夫卓娃认为若普京进一步推行权威主义政策,俄美关系最终会破裂。[77]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卸任后在个人自传《抉择时刻》评价世界各主要国家领导人时写到“有时候,他骄傲自大,有时候,他又充满了魅力,但更多的时候,他表现得太过强硬”。[78]第十四世达赖喇嘛2014年8月在接受德国记者专访时批评普京太过自我中心,认为普京想要“重建柏林墙”。[79]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