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三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三丰,本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辽西懿州人(一说福建省邵武人)[注 1][1],为宋末元初至明初著名道士,活跃于14世纪。其生平事迹因史料记载不一而存在多种说法,主要见载于《明史·方伎传》及地方志书。

事实速览 张三丰, 字 ...

武当山道教传统记载,张三丰曾于湖北均县武当山修道,并奉玄天上帝为主神[2]。此外,武当派武术各分支流派相传其为武当派武术的开山祖师,并与太极拳的发展有密切关联[3]。然而,其武学贡献的具体细节因缺乏早期可靠文献而存有争议。

张三丰的籍贯历来有多种说法,除辽东懿州外,福建邵武近年因发现家谱及地方志记载而被部分学者视为可能的出生地[4]。其名号繁多,包括“全一”、“君宝”、“玄玄”等,而“三丰”之号相传源自其游历宝鸡时见三山峰挺秀有感而取[5]。由于“丰”字与“豐”的简体字同形,现代文献中常见误写为“張三豐”。

Remove ads

生平

按《明史·方伎传》[1]记载,张三丰曾在武当山结庐而居,后来在宝鸡死而复活,还和明朝蜀献王见过面。明太祖明成祖派人到处寻找张三丰但都没有找到。后来明英宗给他赠了个“通微显化真人”的封号[6]

主要思想

张三丰抱持三教合一思想,学贯三教, 更精研于理学。张三丰认为“”为三教共同之源,道生天地万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7]

张三丰认为正邪之别比三教之分重要。他说,儒、佛、道都讲道,它们的功用都是“修身利人”,“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渡人”,同孔子一样,老子所传的也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儒家修养人道,仙家修炼仙道。张三丰以修人道为炼仙道的基础,强调无论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他把道家的内炼思想同儒家的修正身心学说合在一起,说:“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著作

张三丰内丹著作甚丰,有《金丹要旨》、《金丹秘诀》、《金液还丹歌》、《无根树二十四旨》、《地元真仙了道歌》等明代即已刊行。后有《张三丰先生全集》,共八卷。由清朝李西月编著,是明清道教隐仙派的作品汇集,主要章节有:《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谭全集》、《玄要篇》、《无根树词》、《云水前集》、《云水后集》等。

荣誉

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为“清虚元妙真君”[8]

衍生教派

明时出现的道教派别多与张三丰有所联系,如:武当玄武派、千师仙道派、宝鸡三丰派武当三丰派王屋山三丰派三丰自然派三丰蓬莱派三丰日新派等相继出现。

道光年间,出现一位名叫李西月的人,自称遇张三丰亲授秘诀,讲道纳徒,活跃于四川乐山一带,创立了当时最大的道派之一[9][10]

张三丰晚年把火龙真人隐仙派法脉传承,传予太和四仙中的杨善登,杨善登亦是千师仙道派的开山祖师,直到清末千师仙道派部分传承因为战乱丢失,幸好苏齐把民间道教混合进来,并易名千师仙馆,现时千师仙馆由千师三子发展到有五个分馆。

影视形象

剧集

Remove ads

电影

动漫

  • 天子传奇6洪武大帝》:设定师承于文天祥,父亲为张世杰,拥有最强肉身可随意转换年龄,越年长实力越强,同南宋末帝赵昺为君臣关系,于南宋灭亡后同赵昺于太极玄棺修练(此情节明显违背史实,赵昺实际上于8岁时被蒙古军逼至崖山,由宰相陆秀夫背负投海身亡),数十年出棺一方面收武当七子为徒创立武当派,另一方面指导朱元璋等人去修练。

注释

延伸阅读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