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志宏

耶穌會神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志宏(英语:Rev.George Donohoe, S.J.,1921年7月19日—1971年2月15日),美国旧金山人,耶稣会神父,在台湾耕莘文教院时创办耕莘青年写作会、耕莘青年山地学习工作团。

事实速览 张志宏, 原文名 ...

生平

早年

张志宏原名Donohoe, S.J.,1921年7月19日生于旧金山,1939年入耶稣会,圣名George[1]。1946年他到中国传教[1][2],曾至北平活动[3],1951年于上海晋铎[1],后赴菲律宾宿务圣心中学教书[1]

创办耕莘青年写作会

Thumb
耕莘文教院

1963年,耕莘文教院落成后,在台湾大学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的耶稣会神父以此作为举办各类艺文活动的地点[2]

张志宏于1964年至台湾[1][2],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文研究所担任副教授[4]。 他会订阅林海音主办的《纯文学》月刊,购买纯文学丛书给喜爱写作的年轻人[1]喻丽清高中毕业后,常和同学到耕莘文教院看书,因此认识了张神父,就担任其三年的秘书[5]

1966年,张志宏在耕莘文教院举办第一届暑期写作研习班[6]。在第二年就有余光中王文兴王蓝颜元叔张秀亚白先勇、林海音、谢冰莹琦君来此当讲师[2]。之后,张志宏和郑圣冲神父以及喻丽清、朱广平、何志韶三位执行秘书,连续举办了十届暑期写作研习班[6]司马中原回忆说,张神父创办的青年写作会,汇集了北台湾大学与研究所的文艺青年,给予他们研讨和意见交流的机会[7]。除了每天上午8点至12时为共同课程外,学员们在下午能依照自己的志趣任选诗歌、小说、戏剧、哲学或新闻等课,并参加晚间的讨论会和文艺座谈会等[6]。张志宏在每位讲师下课时,都亲自送到门口,也相对地受到讲师们尊重[2]

创办耕莘青年山地服务团

1967年,张志宏从清泉天主教堂范祥斌神父得知山地原住民困境,便在该年建立隶属中国互助运动协会的耕莘青年山地服务团(耕莘青年山地学习工作团),招募大专院校学生参加,深入新竹县尖石乡的义兴、梅花、玉峰、石磊、田埔、秀峦、养老、泰岗、新光、五峰乡清泉等部落服务[8]。学员的工作为农业股、医疗股、教务股、育乐股、训练股、总务股等,且必须服务已遴选出新团委后才可交棒[9]。向是属于耶稣会的丁松青到台湾不久,便跟着耕莘山地服务队到清泉服务,之后派驻到当地作神父[10]

张志宏四十多岁却已有过敏性气喘、经常感冒、濒于失明边缘的眼疾,还要到美国募捐[1][2]。王文兴表示主持的耕莘写作班和耕莘山地服务队都需要眼力和体力,张神父依然乐观进取[11]

去世

1971年2月,张志宏率领着大专青年百余人在中部横贯公路徒步数天,在15日走到花莲县秀林乡长春桥附近[7]。上午10点40分时有一辆载运木材的卡车转弯,张志宏就被木材尾端撞落溪谷,于往花莲市门诺医院抢救途中过世[4]。2月中旬,葬于彰化市静山墓园[2]

身后

因负责募款的张志宏去世,1973年,耕莘山地服务队增加筹募股,专门负责筹措各项经费,书籍、文具、医药[9]。1981年,耕莘青年写作会纪念创办人张志宏逝世十周年,出版纪念文集[7]

参考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