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捷 (1899年)
臺灣近代畫家陳澄波的妻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捷(台湾话:Tiuⁿ-chia̍p,1899年—1993年)台湾嘉义人,台湾近代画家陈澄波之妻,陈澄波在二二八事件蒙难后,以保存陈澄波画作三十年而著称。[1][2]
生平
1899年,张捷出生于台湾嘉义,是位于南门望族张家之二千金。其父张济美[3]在日治时期时担任嘉义市的保正,也是当地教务委员,在小学时,他曾与未来的丈夫陈澄波是同班同学。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她在就读四年后便辍学,于家中专心学习针线活。[4]
1918年,张捷在父亲的安排下与陈澄波结婚,他因该场囍事而绣制囍字八仙彩[5],当时的陈澄波则担任嘉义公学校担任训导一职。婚后隔年,长女陈紫薇出生。
1924年,陈澄波考取东京美术学校图画师范科就读,张捷留在台湾持续从事针线工作、车布边等针线以支持家计及贴补丈夫在东京的生活,并独立扶养三个小孩,1929年,陈澄波完成了研究科学业,并前往上海市任教。隔年,张捷与孩子们跟随他前往上海居住。[6]在远门前,为祈求能够平安归来,张捷在台湾留下了一束发结。[7]
1931年,陈澄波曾在上海以全家福为主题完成画作《我的家庭》,该作品以分别是陈澄波、次女陈碧女、妻子张捷、长子陈重光、长女陈紫薇为主题。[8][9]
然而随着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件,各地发生反日浪潮,日本人在中国的处境艰难,而台湾人则同样被视为日籍人士,处处受到排挤,陈澄波担心家人安危,安排张捷带着孩子先行返回台湾。
回到台湾后,陈澄波因成为专职画家而经常在外面写生和参加美展。张捷则支持丈夫的梦想,独自持家教子,使丈夫能够全心投入美术创作。
Remove ads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3月2日嘉义市区发生严重的军民冲突,嘉义地方仕绅希望平息事端,组成“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出面调停,推派陈澄波等偕嘉义市参议员六人担任“和平使”前往协商,然而则遭到国民党军队拘禁并受到严刑拷打,被逼迫承认煽动暴动的罪行。3月25日上午,陈澄波与其余被捕的人犯被推上军车,于嘉义车站执行枪决。[10]
陈澄波过世后,他和其他家族成员拆下住居门板充当担架,将陈澄波的遗体运回家中,并为尸体拍照,由于住家光线不足,张捷在拍摄时于后方撑起门板,将陈澄波遗体上半身抬高,并将随后将陈澄波当时所穿,留有弹孔的西服清洗干净,秘密保存。[11]当时,在面对夫逝之痛、政治迫害、生计经济等困难,张捷为了持续保护丈夫的画作,在避免情治单位的搜查下将陈澄波的画作和物品深藏在住家阁楼,并在公开场合在住家门前将丈夫的画框、画架和写生用具烧毁。陈澄波遗体的底片则藏于神主牌位后方。此外,由于感于陈澄波最后遗作《玉山积雪》应永久典藏、遂秘密以交换另幅画作,向拥有该幅画作的柯麟遗族协商保存。[12]
在此之后,张捷并不让孩子们接近阁楼,并告诫子孙以后绝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在每年过年时定期将丈夫画作拿出重新整理一次。[13][14]为了贴补家用,张捷与女儿经常接零工,或者帮隔壁商家装货,赚一篓几角钱的工资以维持生机。[15]
1979年,随着台湾社会逐渐开放,张捷在陈澄波的昔日同学与学生的协助,开始修复丈夫的画作,并作主卖掉一幅陈澄波的画,在此30年期间,他秘密保存丈夫近18,000件的文物与画作。并在雄狮美术的合作下,她于春之艺廊筹办陈澄波逝世后首次的遗作展“陈澄波遗作展”,展出陈澄波的油画、胶彩、淡彩、素描等八十件作品和相关史料,该展览后来约吸引约4万人进场。[16][17][18],但当时的媒体却不敢提及陈澄波的死因。直到1987年台湾解严,1992年,张捷受邀参与国家音乐厅举办的二二八纪念音乐会,时任总统李登辉亲自握着张捷的手向他致意慰问。[19]
1993年,张捷辞世,享耆寿94岁。[20]
纪念
雕塑家蒲添生为其女婿,1963年,他曾替张捷制作一尊铜雕像,该铜像后收藏于蒲添生雕塑纪念馆。[21]1991年,蒲添生曾速写一件草图速写画《张捷》。[22]
2017年,嘉义市文化局所举办之“溯与恕.2017嘉义228事件70周年纪念美展”中,为因应张捷收藏丈夫作品,才得以让陈澄波的作品流传后世之成就,陈澄波的外孙蒲浩明、蒲浩志特别捐赠父亲蒲添生制作的“张捷塑像”较由嘉义市政府收藏,由时任市长涂醒哲代表受赠,该座铜雕像规划将放置“陈澄波先生坐姿”铜雕对面。[23][24]
2021年,陈澄波的后代将玻璃底片和遗照修复后,连同相框里的其他照片、张捷过去使用的家俱、服饰、饰品和三张日治时期地图捐赠给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25]
流行文化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