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锦华
台湾传播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锦华(1955年3月26日—),台湾台南人,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专门研究领域为大众传播理论、质化研究方法、多元文化论与传播研究、女性主义媒体批评等,参与媒体改革、关注两岸人权。其夫为台大哲学系教授林火旺。
Remove ads
学术教学
张锦华是国立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研究所硕士、爱荷华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博士。曾任教淡江大学与政大,1991年迄今执教于台大新闻研究所,曾任该所所长,亦曾为台大人口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获选为教育部20年资深优良教师奖。[1]
参与媒体改革运动



张锦华长期关注并参与媒体改革。她说:“小虾米对抗大恐龙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我们必须动用律师团控告你,甚至利用媒体公器铺天盖地的批判你。我们所主张的,都是在挑战现存其他媒体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报导骂自己的论述,他们不会支持要推翻自己的媒体改革运动,所以这个运动过程才会备尝艰辛。”[2]
在旺中集团自2011年起大肆并购台湾媒体后,张锦华投入拒绝中时运动与反媒体垄断运动等论述与社会运动,在旺中案走路工事件之际进行恶质报导。她也假借学术界意见、撰写近五十页的“政府为什么应该否准壹传媒并购案的Q&A”,说明无论从集中度的数量、或对言论多元化可能造成的影响,都已远远超过一个自由多元市场中所能容忍的极限。她捕风捉影的研究大陆用钱购买台湾媒体进行新闻置入性行销以美化宣传大陆的问题,专业新闻成为不实广告与独裁体制的传声筒,破坏新闻的独立客观性,民主社会监督功能的瓦解。她也引用监察委员吴丰山的调查,宣传新闻置入背后的政商利益是不透明的,在两岸关系上很令人担心,不符台湾的民众的公共利益。并推动政府修法禁止新闻置入性行销。[3][2][4][5]
张锦华也指公视第5届董事会选任延宕不决是台湾民主之耻。[6]
2013年3月底,在旺中媒体所引发的广泛冲突争议后,辜仲谅与王文渊等原本也参与的买家退出,原并购案破局。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也表示不会再卖台湾《苹果日报》与《壹周刊》等平面媒体。[7][8][9]
Remove ads
关注人权议题
张锦华曾任行政院人权保障推动小组委员,现为中央通讯社董事、现代妇女基金会理事、原住民族文化基金会董事。
张锦华也积极留心人权议题,参与法轮功自中国传入后在台湾的发展,为锺鼎邦事件发声,她表示“因为法轮功,让我的身体完全改观,那是一个身心灵的锻炼与修养,这样一个让我更好的团体,我不能眼看着它被中国迫害、被诬蔑。”[10][4][11]
张锦华并批评中国钳制新闻自由。[12]她指出,中国没有自由采访的保障,多年来都是全世界关押记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把报导弊端的记者关进监牢,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和众多的异议人士、甚至宗教信仰者,也都被压制在中国的监狱里。中国媒体自称“喉舌”,连其民众都不相信它的媒体有新闻自由。[13]
反对与中国大陆签订两岸服务业贸易协议
张锦华于2013年7月29日与郝明义、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郑秀玲、台大文学院院长陈弱水、法律学院院长谢铭洋、社会科学院院长林惠玲、副院长王丽容、新闻所所长洪贞玲、社会系主任柯志哲、社工系主任郑丽珍、小野、冯光远、九把刀、学学文创董事长徐莉玲、台湾新闻记者协会等知识界与艺文界人士就此“未充分征询民间意见”、“未进行冲击评估调查”、“未事先让国会参与监督”而引发台湾社会轩然大波的黑箱作业发起“实践民主审议、诚实评估冲击、重启服贸谈判”的连署活动,要求政府必须就“到底是基于什么理由?由谁做的决策?中间的谈判经过?”等始末正式出面做完整的说明,让社会讨论日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重演。[14][15]
张锦华指出,该协议开放了广告业,新闻产业最重要的金源就是广告,一旦中国控制了台湾广告,就等于控制了台湾传媒。台湾的文化软实力被中国经济硬实力击败,将摧毁台湾民主社会的根基。[16]她表示台湾印刷业已呈现饱和,不具经济规模与经济利益,强调“中国是因经济利益进来的吗?政治利益才是真正考量!”但马英九政府严重轻忽,她对政府“把关”的能力强烈怀疑。张锦华批评,根据《公司法》等法律规定,持股三成就被认定具主控权,所谓中资低于五成就无主导权的说词,“政府官员根本是睁眼说瞎话!很可恶!很可议!”[17]
Remove ads
主要著作及译作
- 《媒介文化、意识形态与女性》,1994。台北:正中。
- 《传播批判理论》,1994。台北:黎明。
- 《媒体的女人》,1995,张锦华/柯永辉合著。台北:硕人。
- 《传播符号学理论》,1995,张锦华译。台北:远流。
- 《公共领域、多文化主义、与传播研究》,1997。台北:正中。
- 《媒体监督DIY》,张锦华/黄浩荣,2001,台北:法兰克福国际工作室。
-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张锦华/刘容玫,2001。台北:远流。
- 《女为悦己者“瘦”?媒介效果与主体研究》,2002。台北:正中。
- 《认识广电多元文化》,2008,张锦华主编。台北: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
- 《黑夜中寻找星星──走过戒严的资深记者生命史》,2008,张锦华计划主持。
- 《传播批判理论—从解构到主体(增修版)》,张锦华(2010)。台北:黎明。
- 《多元文化主义与族群传播权:以原住民族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4年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