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强烈热带风暴北冕 (2008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强热带风暴北冕(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Kammuri,国际编号:08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0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Julian)是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第9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北冕”一名由日本提供,指的是现代88星座中的北冕星座[3]。
Remove ads
气象历史
在7月29日,一个热带扰动在西太平洋海面形成,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该扰动发出报告,给予编号为98w,但98w受强劲的垂直风切变影响下,最终减弱。8月1日,当这减弱后的残余云团移至吕宋海峡时,受惠著西南气流及风切变微弱的环境下,再次发展成热带扰动,被NRL编号为92W.INVEST[4]。几乎在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该扰动发出报告,再次给予编号90w,指它在未来24小时有中等(FAIR)的机会发展成一热带气旋[5]。
8月3日,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将它升格为一热带低压,将它命名为“Julian”,并为吕宋北部多个省份发出热带气旋警告[6]。同日较后,西北太平洋的RSMC—日本气象厅将它升格为热带低压,并估计其中心最低气压约为1002hPa[7]。翌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确认为热带低压后[8],其后报告及预测路径图预测此热带低压会以强热带风暴或台风强度在香港西南约200公里内掠过。同时香港天文台也在8月4日把90w升级为热带低压。
同日,该热带低压受惠著强劲的西南季风支援下,中心风力持续上升,增强成一热带风暴,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把它升级为热带风暴[9]。8月5日,日本气象厅把它升级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北冕[10],北冕稳定向西北或西偏北方向前进,以时速约12公里逼近珠江三角洲一带,同时,北冕似乎受着南海垂直风切变上升影响,对流逐渐减弱,云顶温度上升,似乎开始呈维持强度之势推进。同时,北冕稳定地向西至西偏北推进。在8月5日晚上及翌日凌晨,北冕移入垂直风切变较低的海面上,而且移速似乎减慢,令北冕有充足时间组织,最终在凌晨时份发展出一中心密集云层区,而且增强成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随即在8月6日凌晨3时把北冕升为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亦把它升为强热带风暴[11]。8月6日早上,北冕进一步增强,并达到强度巅峰,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约每小时110公里。下午副热带压脊稍稍西伸,令北冕加速移动并在下川岛登陆。晚上7时45分在广东阳西县溪头镇沿海地区再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80百帕。同日晚上11时减弱为热带风暴。次日下午2时50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
Remove ads
影响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2008年8月6日上午10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香港之南偏西约130公里[12]
8月4日北冕增强为热带低压,香港天文台于上午10时15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13],当时北冕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570公里[12]。天文台表示,北冕与香港有一定距离,当日发出三号信号的机会不大[14]。8月5日下午天文台表示北冕将于翌日最接近香港,当晚考虑发出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5]。随着北冕继续靠近广东沿岸,香港风力逐渐增强,天文台在晚上7时15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16],当时北冕位于香港之南偏东约250公里[12]。三号信号发出后,香港离岸海域及高地普遍吹强风[12]。及后天文台再次指出,北冕将于翌日初时最接近香港,可能在香港西南150公里内掠过,不排除发出八号信号[17]。
8月6日凌晨,北冕增强为强热带风暴,并继续靠近香港[18],天文台遂在凌晨4时发出“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宣布于凌晨5时45分或之前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9]。天文台于凌晨5时40分发出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20],当时北冕位于香港以南约180公里[12]。随后香港风势显著增强,长洲在8个参考测风站中率先测得烈风,离岸及高地更受暴风影响[21]。随着风向转变,天文台在早上8时40分改发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22],当时北冕位于香港以南约150公里[23] 。八号信号生效期间,香港普遍吹偏东强风至烈风 ,离岸海域及高地间中吹暴风[12],昂坪更持续受飓风影响[24]。北冕在上午10时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南偏西约130公里掠过[12]。
天文台在下午2时45分表示,由于北冕远离香港,因此考虑在傍晚改发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25]。随着北冕登陆广东西部,八号信号生效约11小时半,天文台在下午5时15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26],当时北冕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南约210公里[27]。不过改发三号信号后,长洲仍持续受烈风影响[28],至晚上11时左右才完全消退[29],市区则普遍仍受强风影响,因此天文台指三号信号仍需在晚间维持[30]。由于风势减弱,天文台8月7日凌晨4时15分改发一号戒备信号[31],当时北冕集结在香港以西约420公里,香港南部风势仍达强风程度[32]。随着北冕继续远离,对香港的威胁解除,天文台终在早上7时15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33]。
受到北冕的强雨带影响,天文台在8月8日早上7时1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直到早上9时05分取消,强雨带令本港广泛地区雨量超过40毫米。
北冕吹袭期间,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指定自动气象站有6个测得强风,当中2个测得烈风,其中1个更测得暴风,代表三号信号达标,但八号信号不达标;机场以些微之差,未能测得烈风[29]。但由于湿地公园只是刚好测得强风,以及测得强风时间太短暂,事后在天文台强热带风暴北冕报告中,湿地公园测得强风之时间没有纪录[34][29]。风暴期间,长洲、西贡、机场、启德、青衣及湿地公园测得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为每小时89、66、62、55、42及41公里[35]。
8月4日北冕进入澳门的警戒范围,澳门气象局在下午1时悬挂一号风球,当时北冕集结在澳门之东偏南约570公里,逐渐移近广东沿岸。8月5日晚上,澳门风力普遍增强,气象局遂于晚上8时15分悬挂三号风球,当时北冕集结在澳门之东南约220公里,气象局预料北冕于6日晨至上午最接近本澳,气象局将按实际情况,不排除改挂八号风球。8月6日早上,北冕增强为强热带风暴,澳门风力亦进一步增强,气象局遂于早上7时悬挂八号东北风球,当地北冕集结在澳门之南偏东约150公里。八号风球悬挂后,澳门风力加强至疾劲至烈风程度。大潭山率先测得疾劲风,随后三条大桥更测得烈风。随着风向转变,气象局在下午2时改挂八号东南风球,当时北冕最接近澳门,集结在澳门之南偏西约80公里,澳门普遍地区的风向转为东偏南。北冕在傍晚时分于阳江市附近登陆,澳门风力逐渐下降,气象局在晚上8时改挂三号风球,当地北冕集结在澳门西偏南约180公里。随着北冕在内陆进一步减弱,对澳门威胁解除,气象局在8月7日凌晨4时15分除下所有风球。北冕吹袭澳门期间,共6个气象站测得疾劲至烈风风力,更为大部分地区带来超过90毫米的雨量。
Remove ads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在台风北冕登陆后,并没有完全消散,还引致广东落下一场近12年一遇的暴雨,持续了12日。
![]() |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