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徐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徐桐(1819年—1900年),字豫如,号荫轩,清末守旧派官僚。汉军正蓝旗人,尚书徐泽醇之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出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徐桐是保守派人物之一,固守理学,极端爱清爱国,对西方文化技术不屑一顾,光绪时身居高位,谗言慈禧力挺义和团等民粹运动,其子徐承煜也很排外,但私下好玩洋物。庚子事变时,徐桐家反遭到拳民掠夺,大受羞辱。北京陷落后,受儿子建议,悬梁自杀,以免被联军与慈禧追究。著有《治平宝鉴》。[1][2][3]
生平
徐桐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等职。坐修改中卷干磨勘,罢职。咸丰十年(1860年),特赏检讨。
同治帝登位后,在上书房行走。任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企图为光绪皇帝收继义子溥儁的己亥立储事件,徐桐力主支持,其实幕后为刘豫师之谋划。[4]
徐桐治理学,敌视西洋文化。徐桐府邸位于东交民巷,他厌恶与洋人为邻,署其门联曰:“望洋兴叹,与鬼为邻。”徐桐主张借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奏请慈禧太后下诏“无论何省何地,见有洋人在境,径听百姓歼除”。亦信阴门阵[5]。
但义和团进据北京期间,徐宅被拳民抢掠[6],他本人更被拳民拖出公审,此时已八十岁的徐桐要跪地苦苦哀求才避过虐待[7]。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徐桐悬梁自缢。[8]
其三子刑部左侍郎徐承煜亦为主战派,慈禧太后处死主和五大臣[9]时任监斩官。徐桐自尽后,徐承煜埋其尸于后院。而徐家妇女由几岁至八十多岁集体自杀[7]。后徐承煜为日军捕获,被清廷处死。《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按约惩办主战大臣,褫徐桐职务,剥夺恤典,随即论罪弃市,以其先死免于追究。[10]徐桐六子徐仁昭和八子徐忠昭逃往易州白杨村居住,民国初前绥远将军贻谷亦投靠徐家在此居住。
徐桐府邸位于今东城区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大街相交处的东南角。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府邸为比利时使馆占用,现为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紫金服务中心[1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