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孤魂信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孤魂信仰[1],或称孤魂祭祀孤魂野鬼[2],古代称厉祭,为厉鬼信仰的一种形式,为东亚民间信仰,祭祀因战争、械斗、疾役、残杀、冤屈、罪行、天灾、车祸等意外枉死,或无后、夭折死者的信仰,避免无嗣、横死、冤死者,因无香火供养而于人间作祟,逐渐衍生而成。随闽人客家人移民传布至台湾等地,成为台湾民间信仰

名称

因地域、收葬方式、性别等而有不同称呼,如下界爷[3][4]:80有应公圣公圣母金斗公有英公百姓公万姓公万善公阴公(阴光)无嗣阴公水流公水流妈大众爷大众妈大冢公大墓公庙仔公[5]应公仔[5]好兄弟[5],或径称为某姓公众人公某姑娘某先生等等,如经地方人群庙主神封,则会升格称为某某将军、某某千岁等。而福建台湾下界爷有应公万善爷大众爷的称呼最为普遍。

来源

中国传统信仰中认为无人埋葬、奉祀的死者,及旧时受限于宗法制度,女性未出嫁而亡者,或因各种意外、被害而过世者,即为厉鬼,将会无法安息而为祟,以寻求香火供养或报复。人们对此等厉鬼深感畏惧,因此由国家或社会为其主持祭祀,借由统一安葬、祭祀,以安抚亡灵,使生民恢复平静。历代统治君主面对有应公信仰互有依违,时而由国家、朝廷建立“厉坛”、“义冢”等安置,时而则又视为“淫祀”、“淫祠”加以压制、毁坏。近年调查发现,有应公有可能是平埔族原住民的骨骸。因平埔族原本住在平地,丧葬仪式与汉人不同,所以汉人在拓垦时才会常挖掘到无主骨骸。

描述

还有将野鬼也视为恶鬼,认为野鬼狰狞可怕,残忍害人,俗称蛮干鬼,它能使人朝病。[6]旧时人们认为自己住宅中,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家人带来灾祸,在《山海经》中就有鬼国记载。[7]和尚也会在“普施”时表演节目,让游魂野鬼来看热闹,同时也施舍一些饭食、银角,叫游魂野鬼不要去哄抢那些本来应属于这场“功德”对象的“库银”。[8]

孤魂野鬼和祖先灵魂本质是相同,只是一个有人拜、一个没人拜而已。[9]在七月鬼月,传说阎罗王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供祭,在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在中元节祭祀“好兄弟”,道士们也以诵经作法事和准备三牲五果普渡孤魂野鬼。[10]

祭祀

福建

一般定在农历七月三十,民间又称呼为“做𰫕”。在这天里,家家户户都要做“暝头𰫕”,各家妇女以糯米七成、籼米三成的比例来“派米”,磨浆后滴干磨成皮,用红糖熬油与蒸熟的糯米饭拌做馅料,搓圆蒸熟,叠在箩盘上。以三十六粒为“一筳”,作为供品向下界爷施食[4]

临近天黑时,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或路边弄口的地上,摆上三十六块的“暝头𰫕”,一碗菜汤和一碗饭(俗称:菜汤饭),菜汤一般是开水然后再放入一些菜叶(然后放三个瓢羹),而饭是无煮过的“生米”。摆上完供品后,点烛插香。在供奉过程中,如果有向下界爷许愿但愿望达成的话,就得念“有喊有谢”,但如果无许下愿望,都是讲一些诸如保佑平安之类的吉祥话语。上香完毕后,随即烧纸钱元宝[4]

因七月十三是地藏王菩萨神诞,供𰫕就是向地藏王菩萨解救出来的下界爷施食。故一般祭祀结束后,必须要把菜汤和生饭全部撒出去,同时还要拿三块𰫕扔出去,在做这些动作时(特别是𰫕扔出去的时候),口头必须要念“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变无数千,变无数万”。寓意撒出去的供品,就会变得很多很多,供给下界爷食用[4]

Remove ads

台湾

有应公又称“庙仔公”,“庙仔”意思指小庙。通常认为孤魂野鬼无人祭拜、无依无靠,专靠捉弄人来“讨吃”过活。所以人们为了让它们少作祟,就建了“三片壁”,让它们有个歇息。[5]

有应公的祭祀,多于死者骸骨发现或罹难处建立小祠祭拜,即所谓阴庙,部分并结合墓冢、骨灰坛金斗等祭拜。

一般而言,阴庙小祠多无庙门,也无门神门楣上常悬挂有红布,部分题上“有求必应”字样。屋脊亦不做鸱尾等雕饰,与一般庙宇不同。祭祀后,焚烧银纸,庙旁所建焚烧纸钱之处亦称“银炉”。然随其信仰传布,建筑形式常不断扩大,甚至与一般庙宇无异,而有应公也常因为灵异神迹,而在信仰中升格成正神,成为地方守护神。

台湾本省习俗,凡因大病住院者,在入院、出院时,会在医院附近设香案,祭拜医院中的先殁孤魂,称为“院主”或者“院公院婆”、“医公医婆”,感谢其庇佑。有时甚至有设庙奉祀,如台北市襄阳路公园路交叉处,台大医院旧院的围墙内即奉祀有“医公医婆”。

Remove ads

禁忌

一般而言,台湾民间信仰忌讳于日落之后前往阴庙祭祀,除非是赌徒求胜,或祈求违法不正之事。若在阴庙有所祈求时,包含单纯求平安,日后心愿达成后,必定要还愿,如准备祭品或完成应许之事,也可以是捐献香火钱、聘请戏班剧团表演、改建庙宇等等。

记载

  • 钱钟书《围城》:“人家哪里有工夫梦见我们这种孤魂野鬼。”
  •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只落得伴冥途野鬼多。”
  • 沈从文 《好管闲事的人·爹爹》:“ “傩寿先生把儿子一死,也成了与孤魂野鬼相近的一个人了。”

参考资料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