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怡陶碧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怡陶碧谷(英语:Etobicoke,发音为/ɛˈtoʊbɨkoʊ/,最后的k不发音),又译伊陶碧谷,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西部的一个地区。怡陶碧谷曾一度于大多伦多市内具有市级行政地位,但自从1998年大多六市合并后已成为多伦多市的一部分。怡陶碧谷东边以汉伯河为界,南临安大略湖,西接密西沙加和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机场有一小部分是位于怡陶碧谷),北边以士刁士大道与旺市为界,西北端则与宾顿为邻。
Remove ads
历史

密西沙加族人从1695年起定居于现怡陶碧谷一带,夏季于此处捕鱼和务农,冬季则到较偏远地方打猎。[1]而“怡陶碧谷”一名亦来自密西沙加语的“wah-do-be-kang”,意即“赤杨生长的地方”,[2]指怡陶碧谷溪和汉伯河之间的土地,而上加拿大首任土地测量官锺斯则将之拼为“ato-be-coake”。
上加拿大政府于1787年从密西沙加族人收购了安大略湖湖岸的一大片土地(即多伦多购地),当中包括了怡陶碧谷。[3]在总督约翰·格雷夫斯·闪高的管治下,“Etobicoke”于1795年成为官方名称。[3]殖民者陆续迁至此处:怡陶碧谷在1805年有84名居民,到1809年则增至137人。[3]
怡陶碧谷正式于1850年1月1日设乡,[4]到1881年人口升至2976人。[5]美美高[6]、新多伦多[3]和朗布兰治陆续于1911年至1930年间脱离怡陶碧谷乡自组地方行政架构。[4]
怡陶碧谷乡于1953年联同另外12个城镇(当中包括旧多伦多市)脱离约克县,组成新的大多伦多市;再于1967年重新与美美高(Mimico)、新多伦多和朗布兰治合并成怡陶碧谷区(Borough of Etobicoke),并于1983年改组成怡陶碧谷市。怡陶碧谷再于1998年与大多伦多市另外5个城镇合并成新的多伦多市。[4]
Remove ads
人口
怡陶碧谷虽然于1998年并入多伦多市,但加拿大统计局于2001年进行的人口普查仍然分别呈报怡陶碧谷的人口数据。[7]据当年人口普查所示,怡陶碧谷有338,117名居民。2006年和2011年人口普查则没有另列怡陶碧谷的人口数据,但当局亦有提供怡陶碧谷区内三个国会和省议会选区的数据:
此三个选区合共覆盖的范围与前怡陶碧谷市相同。
六市合并后,前怡陶碧谷市隶属怡陶碧谷-约克区议会;其覆盖范围较前怡陶碧谷市为广。此区议会所涵盖范围于2006年有595,320名居民,较2001年下降1.5%,约40%居民为有色少数族裔,50%居民为移民。[12]由于怡陶碧谷南部邻近大西洋街为西藏人(来自中国、印度及尼泊尔)聚居处,加上当地不少售卖藏族食品的商店,所以又有“小西藏”的外号[13]。
Remove ads
交通

怡陶碧谷区内的公共交通由多伦多公车局(TTC)提供。TTC旗下的多伦多地铁布鲁亚-丹佛线于怡陶碧谷区内设有四个车站,而TTC亦于区内营运多条巴士线。此外,密西沙加公车局(MiWay)亦有多条巴士线驶经怡陶碧谷,连接密西沙加和布鲁亚-丹佛线上的基伯龄地铁站(Kipling Station):东行往基伯龄地铁站的巴士在怡陶碧谷区内只限乘客下车,而西行往密西沙加的巴士在怡陶碧谷区内只限乘客上车(在两架密西沙加公车局巴士之间换乘的乘客则例外)[14]。
GO运输公司旗下有三条通勤铁路线驶经怡陶碧谷,分别为湖滨西线、苗顿线和基秦拿线。
怡陶碧谷区内有三条省级高速公路,包括401号省道、427号省道和伊利沙伯皇后道(QEW),此外还有市级的嘉甸拿高速公路。嘉甸拿公路于怡陶碧谷内的路段过往曾属QEW,但省政府于1998年取消QEW在427号省道以东的省道资格,并将之下放予多伦多市政府。
教育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