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崖上的波妞
日本動畫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崖上的波妞》(日语:崖の上のポニョ,英语:Ponyo,香港译作“崖上的波儿”)是由宫崎骏导演、编剧,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长篇奇幻动画电影,于2008年7月19日在日本首映[7]。该作主要角色由奈良柚莉爱、土井洋辉、山口智子、长嶋一茂、天海祐希、所乔治、柊瑠美、矢野显子、吉行和子和奈良冈朋子等人配音。该作是宫崎骏为吉卜力工作室执导的第8部电影,也是个人执导的第10部作品。
该作讲述金鱼波妞在逃离海洋后,困于玻璃瓶里被冲上岸,并获5岁男孩宗介救助。两人相处期间情谊日渐深厚,波妞渴望成为人类女孩,由此习得并使用魔法,引发严重后果。
该作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全球票房逾2.04亿美元,跻身票房史上第八高的动画电影。该作因主题正面积极、视觉设计精美,和兼顾儿童与成人观众的普遍吸引力而广受好评。
Remove ads
故事简介
大海中一只小金鱼偷偷离开她的家,乘着水母来到外界的世界,却不慎卡在海洋垃圾里的玻璃罐内,这时救了她的是一个小男孩“宗介”。
宗介将金鱼救出后把她取名为“波妞”,并决心要保护她。喜欢上宗介的波妞,开始想要变成人类。
登场角色
波妞(ポニョ)
- 本电影主角,藤本和珂兰曼玛莲的女儿。原本名布伦希尔蒂。有着人面鱼身的外貌。
- 偷偷离开家时不小心让自己的头卡在玻璃罐里,而这时救了她的就是宗介,宗介把她命名为“波妞”。
- 有着类似人类的脸而被辰奶奶称为“人面鱼”,因为舔了宗介的血液而成为半人鱼。
- 对于不喜欢的人物会对着对方用嘴喷水,喜欢的食物是火腿,喜欢的人是宗介,最后为了他而舍弃魔法,变成人类。
宗介(宗介)
- 保育园“向日葵园”的5岁男孩。心胸宽广又耿直,在悬崖下遇见波妞并决心要保护她,到最后则喜欢上她。
- 以名字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理莎、耕一)。
- 年龄虽仅5岁,但已能懂得如何发送摩斯电码。
理莎(リサ)
- 宗介的母亲。在日间护理服务中心“向日葵之家”工作。
- 性格开朗明快,平时开着被称呼为“理莎车”(リサカー)的小汽车载着宗介到保育园及通勤,并有着豪迈的驾驶技术。
耕一(耕一)
- 宗介的父亲。内航货物船“小金井丸号”的船长,因为工作缘故不常在家,聚少离多。常使用摩斯电码和家人对话。
珂蓝曼玛莲(グランマンマーレ)
- 波妞的母亲。官方设定为海洋之母。海上的船员们看到其闪亮的身姿称其为“观世音”。能自由改变自己的身体大小。
藤本(フジモト)
- 波妞的父亲。以前是人类,现在是住在海里的魔法师。
- 在海中驾驶自制的“姥鲨号”(ウバザメ号),有操纵水鱼等魔物的力量及张开结界的能力。平时住在海底的珊瑚塔。
- 过去曾为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成员,因迷恋珂蓝曼玛莲而自愿舍弃人类的身份投入海中生活。[8]
- 自1907年开始,用魔法净化、精制海水,从中抽出“生命之水”,储存在珊瑚塔里的井,藤本想利用“生命之水”的力量,使地球再度来到如寒武纪的“海的时代”(希望可以借此来结束憎恨的人类时代),不过却被波妞夺去全部的“生命之水”。
- 在陆地上时为了防止皮肤干燥,必须在周围洒海洋深层水,被理莎误认为是喷洒除草剂的怪人。
- 最后与宗介握手言和,并表示以后把波妞交给他照顾。
妇人(婦人)
- 波妞和宗介遇到的带着孩子的女性。稳重大方。
波妞的妹妹们(ポニョの妹達)
- 非常喜欢姐姐。帮助波妞逃出。
辰&芳江&纪子(トキ&ヨシエ&のり子)
- 三者皆为在“向日葵之家”里坐着轮椅(故事最后不再需要坐轮椅)的老奶奶们。
- 芳江与纪子两人都与宗介关系良好。辰虽常在宗介前一副态度冷淡的模样;但实际上也关心着宗介。
Remove ads
制作
《崖上的波妞》最初的构想来自于2004年的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完成后,当时制作人铃木敏夫指出《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角色苏菲、马鲁克、火魔卡西法三者之间的互动非常有趣;便希望能做出这种适合儿童欣赏的动画。[9][10]
最初拟定的企划为改编作家中川李枝子的童话作品《不不幼儿园》(いやいやえん),这是一部关于托儿所小孩的故事,这部作品宫崎骏曾在2001年时将其中一段章节制成短篇动画《捕鲸记》(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用短篇动画电影)。后续宫崎骏以之前在濑户内海福山市的鞆之浦的员工旅行时所观赏的港町景色为灵感,进一步将作品暂拟定为《崖上的不不幼儿园》(崖の上のいやいやえん),[10][11]宫崎骏2004年曾在那里待过2个月[12],而当时他住的地方正是悬崖上的小屋子[13]。之后宫崎骏带着拟定的构想,在2006年10月带领吉卜力的工作伙伴开始制作[13]。
原本预定使用和以前一样的表现手法,但在制作前阅读了夏目漱石的作品《草枕》后,前往英国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欣赏了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画作后,深受《欧菲莉亚(Ophelia)》的感动而对作画方式重新评估[14]。之后,宫崎骏“想再回去纸上作画的动画根源,再一次,自己划桨,拉起帆渡海”。只用铅笔作画”的意图,使这部作品不使用电脑(CG)作画,而全部使用手绘作画(但之后的色彩、摄影是数字处理),在一年半内,大约有70名工作人员画了17万张图[15]。制片人铃木敏夫说宫崎骏想在表现手法上发起新的挑战,尤其此作80%的场景是海水,而这也是他第一次以大海为舞台[16],宫崎骏亲自画所有的波浪,试图找出最好的呈现手法[13]。而宫崎骏表示有意去做一部连5岁小孩都能看懂的电影[15]。
Remove ads
- 故事融合了安徒生童话的《美人鱼》,并除去基督教色彩[17]。
- 剧中的月亮比平时还大,显示了地球平衡的崩溃。除此之外,月亮还有更深的涵义[14]。
- 部分设定受到理察·华格纳的歌剧《女武神》影响[14]。
- 剧中出现类似泥盆纪的海中生物,但实际上这些生物是宫崎骏想像出来的[14]。
- 波妞的造型来源出自于该作品的作画监督近藤胜也当时约3岁大的女儿。[18][19]
- “波妞”这个名字为宫崎骏所想的点子;他认为这听起来就像是用来形容碰到柔软东西时的拟声词。[20]
- 角色宗介是以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朗5岁时为蓝本[21]。
- “宗介”这个名字来自夏目漱石的小说《门》[14]。
- 藤本的模特儿则为作画监督近藤胜也,为宫崎骏参访近藤家后所想的灵感。[18][19]
Remove ads
工作人员
- 原作、分镜剧本、导演:宫崎骏
- 监制:铃木敏夫
- 出品人:星野康二
- 音乐:久石让
- 作画监督:近藤胜也
- 作画监督补:高坂希太郎、贺川爱、稻村武志、山下明彦
- 原画:田中敦子、山田宪一、芳尾英明、山森英司、二木真希子、大冢伸治/小西贤一、本田雄
- 动画检查:馆野仁美
- 动画检查补:中込利惠、藤井香织
- 作画协力:AnimeToroToro、中村Production、StudioTakuranke、StudioCockpit、动画工房、GONZO、Brain's・Base、龙之子Production、Khara
- 美术监督:吉田昇
- 美术监督补:田中直哉、春日井直美、大森崇
- 背景:伊奈凉子、芳野满雄、平原さやか、福留嘉一、武重洋二/男鹿和雄
- 色彩设计:保田道世
- 映像演出:奥井敦
- 编辑:濑山武司
- 整音:井上秀司
- 音响效果:笠松广司
- 录音演出:木村绘理子
- 指挥、钢琴演奏:久石让
- 演奏:新日本交响乐团
- 声:麻衣
- 合唱:栗友会合唱团
- 特别协赞:アサヒ飲料
- 特别协力:LAWSON、读卖新闻
- 制作担当:奥田诚治、福山亮一、藤卷直哉
- 制作:吉卜力工作室
Remove ads
主题曲
- 《海的妈妈》(海のおかあさん)
- 《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
- 能生在这个世界真好(生まれてきてよかった)──由铃木敏夫提供。
票房
此片在日本481家戏院上映(国产电影的纪录),上映首日票房达到纪录保持者《千与千寻》的83%[24]。上映三日票房收入达15亿日圆[25]。但在2ch上的讨论指出,《千与千寻》只在336家戏院上映,而它首日票房为5.5亿日圆,《崖上的波妞》相对的上映戏院较多却只有4.5亿日圆,并贴上在东京的戏院里空的座位的照片,和之前的大排长龙与座无虚席形成强烈对比[26]。上映31日后票房则突破100亿日圆[27]。
台湾方面,最终票房$4170万新台币[28]。
反应
日本时报给此作4到5颗星的评价,并赞扬它的单纯主题元素和视觉效果,把它和宫崎骏的经典动画龙猫相提并论[29]。美国影评家罗杰·埃伯特则给予《崖上的波妞》4颗星的评价,并认为画面上的手法表现能让成人或幼童皆能感受到作品的奇幻魅力。[30]。
2010年2月5日在日本电视台首次于电视频道上播放时,在关东一带曾获得高达29.8%的收视率。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后,由于本片中有海啸拍打崖边的画面,容易让人引起灾后的联想;加上宫崎骏激烈反核,后续本片遭日本各大电视台无限期禁播[31]。
2022年4月,《Paste (magazine)》评选前100名不限年份的最佳日本动画电影,《崖上的波妞》排名第79名[32]。2023年3月,本片在烂蕃茄发表“根据烂番茄评论家评比,100部不限时间的最佳日本动画电影”排行榜名列第20名[33]。
获奖纪录
- Mimmo Rotella财团奖
- 入选第65届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竞赛名单[34],最终获得数字未来电影影展特别奖与Mimmo Rotella财团奖[35]。
- 意大利杂志《CIAK》观客奖[36]
- 2008年度每日电影奖大藤信郎奖[37]
- 2008年电影院大奖:票选最佳电影第10名
- 2008年第18届日本影评家大奖:电影音乐奖
- 2009年东京国际动画博览会第8回东京动画奖年度最佳动画、国内剧场部门优秀作品奖、原作奖(宫崎骏)、美术奖(吉田昇)[38]
- 2009年第32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优秀动画作品奖、最优秀音乐奖(久石让)、冈田茂奖(吉卜力工作室)[39]
- 2009年第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音乐(久石让)[40]
音乐专辑
印象专辑
原声带
杂谈
- 宫崎骏当时在拟定企划时,向制作人铃木敏夫表示比起制作以幼儿所为题材的动画、他个人更希望能建立一间真正的幼儿所。之后在2008年便完成了让已有儿女的吉卜力工作室员工;专门使用的幼儿所“三只小熊的家”(三匹の熊の家)。[10][43]
- 《崖上的波妞》在2008年7月19日举办的首映公开会当天,日本恰巧在海外发生3级的地震而发布海啸警报,因动画剧情中有波妞在海啸上奔跑的桥段,宫崎骏当时在会场上开玩笑表示看来是波妞现身了。[44]
- 起初铃木敏夫在《崖上的波妞》上未采用任何宣传用的文宣标语。之后铃木敏夫从波妞与小婴儿的那一段章节中;感觉到那名婴儿似乎很不开心被生在这世上的模样,便逆向操作想到作品的文宣标语“能生在这个世界真好”(生まれてきてよかった)。[4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