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曲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悲惨世界》是1980年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的一部法语音乐剧,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1983年,卡梅伦·麦金塔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召集了一个制作组,为英国观众改编这部法语音乐剧。1985年10月8日,英语版的悲惨世界在伦敦巴比肯中心首映。伦敦西区的成功引发了之后百老汇版本的制作。此条目介绍音乐剧中的大部分歌曲。
![]() |
序幕
“序曲”是这出音乐剧的开场曲,这出音乐剧也使用序曲介绍剧中的设定 – 1815年法国的土伦。“囹圄苦囚”接在“序曲”之后演唱,这首歌虽然一开始由一群男囚犯进行合唱,不过最后是由冉阿让与贾维对唱。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也没有任何序幕。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Ouverture与Le bagne : pitié, pitié。
“假释期间”是序幕中的第二首歌曲。 前段描述冉阿让刚出狱时对世界的期待,后半则遭遇一连串的挫折,直到主教邀请冉阿让来借宿。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也没有任何序幕。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En liberté conditionnelle。
这首歌曲也被称为Valjean Arrested, Valjean Forgiven(冉阿让被逮捕与宽恕)。这首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冉阿让偷窃米里哀主教的银器,第二部分为冉阿让被两位警员逮捕。前者在大部分的录音版本都没有收录,当两部分都被演唱时,这首歌又被称为The Bishop (米里哀主教)。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也没有任何序幕。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L'évêque de Digne。
这首歌的全名为Valjean's Soliloquy – What Have I Done?(冉阿让的独白 – 何错之有?),是序幕中第四首歌,也是序幕中最后一首歌。这首歌由主角冉阿让 演唱,描述在主教救赎之后冉阿让决心改过。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也没有任何序幕。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Pourquoi ai-je permis à cet homme?。
第一幕
这首歌曲由各种不同旋律组合而成,曲调又快又复杂。前段由一群各式各样的穷人,后段则由女工合唱,并且由几位工人独唱,同时伴随着反复的管弦演奏,最后芳婷被工头逐出工厂。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这首歌是此版本的第一首歌曲,法语名称为La journée est finie。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Quand un jour est passé。
在“可爱小姐”之后演唱的歌曲是“芳婷遭捕”,这两首歌有时会被当成同一首歌。这首歌曲描述了失业的芳婷在码头徘徊,卖了头发又买了牙齿,最后为了生存而决定卖淫。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虽然没有出现,不过有一部分的剧情出现于La nuit,芳婷卖出头发的桥段则出现于Les beaux cheveux que voilà。这首歌的缩减版本则于结尾加入J'avais rêvé d'une autre vie,部分旋律与终曲相同,也有部分旋律是“可爱小姐”的慢速版。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Tu viens, chéri!。
这首歌是由芳婷所唱的,诉说着她一开始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但因为情人托若米堤抛下她与珂赛特,因而对世界美好便逐渐地失去希望,又因为珂赛特生病需要钱,但却被解雇,因此其只能靠卖掉头发、牙齿及身体,来赚钱,才会唱出这首对世界失去希望的悲伤歌曲。
这首歌曲接在“可爱小姐”之后演唱(这两首歌有时会被当成同一首歌)。由于冉阿让在这首歌的演出,因此这首歌又被称为Valjean's Intervention(冉阿让的干涉)。讲述沦为妓女的芳婷被一名男子骚扰,而贾威二话不说就认为是芳婷的错,但恰巧冉阿让看见了这一幕,于是他要求贾威放了芳婷。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被分割为两首歌曲,其中一首歌曲名为Dites-moi ce qui se passe,另一首歌曲名为Fantine et Monsieur Madeleine。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并未收录。
冉阿让奋力抬起马车救了压在马车下的割风。目睹此景的贾维想起在狱中有不寻常力气的冉阿让,他一直试图追捕多年前逃脱假释的冉阿让。
这首歌由主角冉阿让在贾威告诉他冉阿让已被逮捕后,心中便陷入纠结是否该坦承自己才是真正的冉阿让,曲调相当缓慢,而且部分曲调与“只待明日”相同。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这首歌没有在此版本出现,但是有部分内容出现于“Comment faire?”。此版本多出了叙述冉阿让之过去的剧情,因为法国原版本并没有序幕。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被称为Le procès : comment faire?
这首歌也被称为“芳婷之死”(Fantine's Death)。这首歌的节奏慢,而且曲调相当柔和。旋律基本上与“一厢情愿”相同。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这首歌没有在此版本出现。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La mort de Fantine。
芳婷死后冉阿让欲实现芳婷的遗言要照顾好珂赛特,但贾维必须要逮捕这位逃亡多年的犯人冉阿让,而产生了这首曲子;在歌词中展现很多音乐上的技巧,两人一高一低的合唱二重奏, 并且前面使用宣叙调后面则用咏唱调,让这首曲子更加精采,合唱也产生火花,非常动人。
这首歌是年幼珂赛特的一首独唱,她在歌中唱到有一座城堡,她在那里不用打扫,且有一位身穿白衣的淑女会照顾她。在结尾的部分,这首歌被一段跳脱主旋律的小调打断,并带出了德纳第夫人的出场,但这段在许多录音的版本中都被删除了。在这首歌结束后,德纳第夫人命令小珂赛特到森林里的井中取水,虽然珂赛特再次以云端城堡(Castle on a Cloud)的旋律回应说她不敢一个人去,但德纳第夫人仍强迫她去,且在她面前称赞自己的女儿爱潘妮,并再度斥责珂赛特(在爱潘妮示意她珂塞特尚未离去后),警告她不要让她要求她第二次。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主要的旋律在该版的法语名称为Mon prince est en chemin,在开始时有一长段纯乐器的演奏;而德纳第夫人出场的那段则被称为Mam'zelle Crapaud,后来才在英语版时被加入云端城堡这首歌的结束。
- 1991年巴黎复排版:在这个版本中,此首歌被称为Une poupée dans la vitrine,意思为展示窗中的娃娃。这反映了原著中,小珂赛特看见了橱窗中的娃娃,非常想要,而后来冉阿让也买了那个娃娃给她。
由泰纳迪埃夫妇和酒店的人客合唱。前半部分讲述泰纳迪埃的酒店中的日常运作;后半部分讲述泰纳迪埃夫人对泰纳迪埃先生的抱怨。
珂赛特取水时,遇到一名黑衣男子便慌张地躲在一旁,但冉阿让的温柔使珂赛特放下戒备,而与他一起回到旅馆。
一瞬之间是悲惨世界 (2012年电影)的原创歌曲,描述冉阿让带领珂赛特离开酒店,并且答应照顾她[1],这首歌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这首歌是由贾维所独唱的两首歌曲之一,也是这出音乐剧较知名的歌曲之一,讲述贾威追捕冉阿让多年不成,因此贾威在夜中向繁星发誓必要将冉阿让逮捕。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Sous les étoiles。
[2] 讲述人民对新政府日渐不满,受人民爱戴的拉马克将军危在旦夕,革命将会在他死后一触即发。旋律与序曲极为相似,并且所有角色都是先前未出现的如:马吕斯、安灼拉、伽弗洛什。
悲惨世界 (2012年电影)中更将其中老乞丐女人与年轻妓女的争执,以及皮条客的介入的剧情更改为伽弗洛什的独白。
在巴黎街头中,破产的德纳堤夫妇领导一个街头帮派,他们正准备敲诈将要到来的慈善人士,让爱潘妮望风。爱潘妮看到她暗恋的马吕斯,要他离开这里,但马吕斯看见跟着冉阿让的珂赛特,对她一见钟情。泰纳堤突然认出了慈善人士是冉阿让,和同伙一起围击他,爱潘妮发出警报“贾维来了!”。
贾威来查清案情,冉阿让伺机待着珂赛特逃跑,贾威发现后,便认为他就是冉阿让。
爱潘妮回想起童年时和珂赛特在一起的时候,并且不情愿地答应帮助马吕斯去找出珂赛特的住处。
这首歌的全名是“ABC之友社 – 红黑之歌(The ABC Café – Red and Black)”描述ABC之友社在准备革命,同时成员之一的马吕斯告知其他成员自己坠入爱河的事,安灼拉认为现在革命最为重要,马吕斯与安灼拉因而争执。最后伽弗洛什捎来拉马克将军的死讯,安灼拉则宣示将要在拉马克葬礼上发动革命。
这首歌的全名是“Rue Plumet – In My Life”(普鲁梅街 – 我的一生),是这出音乐剧较知名的歌曲之一。这首歌曲很大一部分由珂赛特与冉阿让进行二重唱,马吕斯与爱潘妮亦在接近结尾时演唱。 前段珂赛特想要冉阿让告诉她,她的身世之谜,后半则描述艾波宁带马吕斯来到珂赛特的家。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这首歌在此版分为两部分,由珂赛特演唱的部分称为Cosette: Dans la vie,由马里于斯演唱的部分称为Marius: Dans la vie。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被称为Rue Plumet – Dans ma vie。
这首歌描述珂赛特、马吕斯互相坦承爱意与一旁悲伤的爱潘妮看着幸福的两人演唱。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Le cœur au bonheur。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Le cœur au bonheur。
这首歌由爱潘妮独唱。这首歌曲的副歌虽然增加了一些不同的桥段与歌词,但是曲调基本上与“到我身旁”相同。一开始使用D调,之后转调至B♭(B-flat),最后使用F调。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虽然这首歌是由芳婷所演唱的L'air de la misère改编而来,但是当时这首歌尚未成形。此版本由爱潘妮独唱的歌曲名为L'un vers l'autre,与目前的“形单影只”不相同。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Mon histoire。
爱潘妮发现泰纳迪埃与帮派一伙正准备抢劫冉阿让家,便用尖叫阻止他们。冉阿让听见了叫声,珂赛特声称是自己叫的,他以为是贾维又一次发现了他的藏身之处,决定立即带着珂赛特渡过海峡逃往英国。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的前夜,冉阿让准备带珂赛特离开;马吕斯和珂赛特悲伤地被迫分离;爱潘妮哀叹自己的暗恋;安灼拉和学生们准备即将爆发的革命;马吕斯犹豫是随珂赛特而去还是留下参加革命,最终来到安灼拉身边要与他们一同战斗;贾维带领手下准备镇压革命,透露自己将作为密探混入学生;泰纳迪埃夫妇准备从赴死的革命者身上捞点油水。
第二幕
悲惨世界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歌曲,并且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详见此条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学生筑起街垒,。爱波妮女扮男装来到街垒
贾维回到街垒声称带来了敌军的内部消息却被伽弗洛什识破真实身份。
伽弗洛什识破贾威真实身份后的曲目
回到街垒的爱潘妮中弹,死在马吕斯的怀抱中,并首次注意到爱潘妮一直以来对他的暗恋。马吕斯和安灼拉哀悼爱潘妮的死,要以她的名义作战。
冉阿让来到街垒,为了寻找珂赛特的爱人
在敌方的第一次攻击中,冉阿让击退一个狙击手挽救了大家。冉阿让要求把贾维交给他处置,朝天开枪无条件地放走了他,并告诉他自己的地址
夜晚降临,学生们伤怀过往的时光、友谊和生命,马吕斯想着珂赛特,冉阿让在一旁听着
这首歌是由冉阿让所唱,因为明天就要革命了,冉阿让希望马吕斯可以平安的回来,不要让一个年青人就这样死去,其实这首歌也是冉阿让对马吕斯和珂赛特爱情的肯定,祝福他们可以不要天人永隔,可以永远在一起
清晨来临,安灼拉意识到巴黎人民抛弃了起义者们,但坚持决一死战,相信会有后来人实现他们的理想,而伽弗洛什带着大家在唱一次“你有听到人民在唱歌吗?”
这首歌曲又被称为The Second Attack(第二波攻击),是这出音乐剧的重要情节。描述伽弗洛什到前线回收革命者的弹药,当他独唱着Little People(市井匹夫)时突然被枪杀了。
英国诗人James Fenton为了伽弗洛什之死而写了一首名为Ten Little Bullets的歌曲。伽弗洛什于“天可怜见”独唱时使用了Ten Little Bullets的主旋律[3]。然而这首Ten Little Bullets在以前的录音版本并未收录。只有2006年的百老汇复排版重新使用。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La mort de Gavroche。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录音中被删除。
此曲以器乐为主,大多数的录音版本都没收录。重复的第一小节的主旋律由“你有听到人民在唱歌吗?”变化而来,此曲的剧情结束前重复著“红与黑”的主旋律。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从此版本的录音中移除。
泰纳迪埃在下水道中掠夺尸首的财物,当冉阿让暂时昏过去时从马吕斯的“尸体”上偷了一个戒指后逃走“弱肉强食”。 这首歌也被称为“下水道”(The Sewers )。
这首歌是由贾维所唱,因为放过冉阿让,内心十分的自责,因为他觉得冉阿让本就该死,但因着冉阿让在前面放了他,所以贾维对冉阿让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认知有些分不清,最后内疚因而自杀。
巴黎的街道上,女人们哀悼死去的学生们
“人去楼空”由马吕斯独唱,马吕斯重伤昏迷一段时间,清醒后回到ABC咖啡馆为了悼念他的朋友都在堡垒被杀害而唱这首歌。此歌曲部分旋律与“主教之歌”相同。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名称为Seul devant ces tables vides。
这首歌可分为Every Day与Marius and Cosette(马里于斯与珂赛特)两部分,由珂赛特、马吕斯与冉阿让演唱。第二部分与“爱已满溢”相同。 冉阿让因失去珂赛特而痛苦,但意识到不能将她一直据为己有,给了两个年轻人的结合以祝福。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但是相同的音乐片段有在其他剧情演奏。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从此版本的录音中移除。
冉阿让对马里斯坦白自己的逃犯身份,并且因不愿连累珂赛特的声誉而要离开,让马吕斯承诺不让珂赛特知道真相?
马吕斯和珂赛特举办了盛大婚礼
泰纳迪埃夫妇扮成贵族混入宴席,找到马吕斯,说自己在起义之夜的下水道目睹岳父冉阿让谋杀了人背着尸体,企图讷诈他,为证明所言为真出示了“尸体”上拿来的戒指。马吕斯立刻认出这是自己的戒指,意识到冉阿让就是救命恩人,拉着新娘去找他。泰纳迪埃夫妇享受宴席,庆祝自己在这个乱世的生存。
最终幕
这首歌曲是悲惨世界音乐剧倒数第二首(或是最后一首,这取决于歌曲的编制)。这首歌有时会与“终曲”结合成一首歌,结合后的歌曲被称为“最终幕”(如同音乐剧的序幕)。芳婷与爱潘妮(2012电影版将爱潘妮改为米里哀主教)欢迎冉阿让获得救赎,“冉阿让之死”借用了“一厢情愿”的曲调,最后步入结局,“带他回家”。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Épilogue: la lumière。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Final: c'est pour demain。
终曲与“你有听到人民在唱歌吗?”相同,是这出音乐剧的最后一首歌曲;这首歌曲经常与“冉阿让之死”一起被录制为同一首歌曲,并且简称为“最终幕”。
法语版本
- 1980年法国原版:当时这首歌并没有出现,此版本以“冉阿让之死”为终曲。
- 1991年巴黎复排版:这首歌在此版本的法语名称为Final: c'est pour demain。
各种录音版本的收录歌曲
- 图示
- 注解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