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悲惨世界 (音乐剧)
1980年音樂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悲惨世界》(法语:Les Misérables,又译孤星泪)是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改编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主角冉阿让在多年前因为家人没有食物而去偷面包遭判重刑,假释后计划重新做人、改变社会,但却遇上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该剧于1980年在法国巴黎的体育宫首次公演,原本预计上演八周,结果延长加演,共演出了16周,因之后的场地时程已被预订才不得不下档。
悲惨世界曾被英国BBC电台第二台的听众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1]。2005年10月8日,该剧在伦敦皇后剧院庆祝20周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经预订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鲁·洛伊·韦伯的《猫》,成为伦敦西区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19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Remove ads
制作
1980年,小说《悲惨世界》被改编为法语音乐剧,在巴黎的一个体育场演出,并发行了概念专辑。但首版在演出三个月后就因合约到期而停演。
1983年,英国戏剧制作人卡梅伦·麦金塔(Cameron Mackintosh)从导演彼得·法拉戈(Peter Farago)之处收到了这份法语概念专辑。法拉戈非常看好这部音乐剧,并请求麦金塔制作一份英语版本。麦金塔一开始并不愿意,但最终同意了。麦金塔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召集了一个制作组,为英国观众改编这部法语音乐剧。1985年10月8日,英语版的悲惨世界在伦敦巴比肯中心(the Barbican Centre)首映。伦敦西区的成功引发了之后百老汇版本的制作。
伦敦首演后,评论多为负面。《周日电讯报》的弗朗克西斯·金把演出描述为“一部维多利亚时代特色的夸张通俗情节剧”,《观察者》的迈克尔·拉特克里夫把该剧称作“一种愚蠢虚假的娱乐”,而文学学者们因为反对把文学经典改编成音乐剧而谴责它。[2][3]然而公众的选择不同:票房创下纪录。三个月的演出票全卖光,评论也随之改善。时至今日,伦敦版本从1985年起不间断地上演,是世界上连续上演时间第二长的音乐剧(仅次于《The Fantasticks》)、伦敦西区上演时间第二长的戏剧(仅次于《捕鼠器》)[4][5] 、伦敦西区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第二长为《歌剧魅影》)。2010年,悲惨世界在伦敦皇后剧院上演了第一万场。[6] 2010年3月,悲惨世界以伦敦的三个制作版本庆祝了25周年:皇后剧院的原版;25周年巡回版,在1985年的首演场地巴比肯中心(the Barbican Centre);在O2体育场的25周年纪念演唱会。[6]
百老汇版本从1987年3月12日首演到2003年5月18日结束,共演了6680场。它当时是百老汇上演时间第二长的戏剧,现在是第四长。[7]该剧被提名了12项托尼奖并赢得8项,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原创曲谱。
随之而来的无数巡回版、国际版和地区版被搬上舞台,还有录音、演唱会和广播制作。2006年,百老汇上演复排版直到2008年。2012年年末,改编自该音乐剧的电影上映。
内容
音乐剧的标志是孤儿珂赛特打扫德纳第酒店的图片,通常为法国国旗背景上的小珂赛特头像。该图像来源于埃米尔·贝亚德(Émile Bayard,1837-1891)为小说作的插图,出现于最早的几个法语版本中。

序幕
1815年,法国土伦监狱,囚犯们在做苦役(“囹圄苦囚”)。24601号囚犯冉阿让,在19年的牢狱生涯后被警探沙威假释释放。根据法律,冉阿让必须示人他的黄色假释身份证明,以表明自己是个有前科的罪犯(“假释期间”)。冉阿让因他的假释犯身份被社会唾弃,然而迪涅的米里哀主教却给他食物和住处。在主教家过夜时,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器逃跑,被镇上的警察抓回。主教不但声称银器是送给冉阿让的,还送他两个值钱的烛台,让警察放走他。主教告诉冉阿让要好好利用银器做一个诚实的人并且说他已经向天主赎了冉阿让的灵魂(“主教之歌”)。为自己的作为羞愧难当,被主教的仁慈和善行所震动,冉阿让决定遵从主教的建议,撕毁黄色身份证,逃脱假释,改头换面开始新的人生(“何错之有”)。
第一幕
八年后,冉阿让用假名在滨海蒙特勒伊成为了富有的工厂主和市长。他工厂里的一名女工,芳汀,因为寄给私生女珂赛特寄钱的信件被其他女工发现而和她们争吵(“长日将尽”)。冉阿让介入了冲突但只是吩咐工头解决问题。其他女工要求工头解雇芳汀,工头因为之前芳汀对他动手动脚的拒绝而怀恨在心,把她赶出工厂。芳汀回想起她破灭的人生梦想和抛弃她和她女儿的爱人(“我曾有梦”)。芳汀急需寄钱给抚养珂赛特的德纳第埃,卖了小金盒、头发和牙齿,最后沦为妓女(“漂亮女人”)。当芳汀回击一位侮辱她的嫖客时,沙威——此时已经成为滨海蒙特勒伊的警探,逮捕了她。冉阿让到场后意识到自己在芳汀的悲剧中也有一份自己的无意的推动,让沙威放走她,送她去医院(“芳汀遭捕”)。
随后,冉阿让奋力抬起马车救了压在马车下的割风(“失控马车”)。目睹此景的沙威想起在狱中有不寻常力气的冉阿让,他一直试图追捕多年前逃脱假释的冉阿让。然而,沙威确认冉阿让已经在别处被捕,即将上法庭。冉阿让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到法庭坦白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救了那个受冤的陌生人(“我是何人”)。在医院,垂死的芳汀产生幻觉,看到珂赛特在身边玩耍。冉阿让赶到承诺照顾珂赛特,芳汀听到后欣然逝去(“到我身旁”)。此时,追捕他的沙威赶到医院,冉阿让恳求沙威给他三天去接孤女珂赛特,但沙威不相信他不会借故逃脱的承诺。两人紧张对峙,冉阿让在争斗中渐占上风打倒沙威逃脱(“正面对峙”)。
同时,在蒙费梅伊的小饭店,被德纳第埃夫妇虐待霸凌的小珂赛特幻想着充满玩偶的云中城堡和爱她的白衣仙女(“云端城堡”)。德纳第埃夫人出现,骂小珂赛特偷懒,命令她到树林里的井里打水。德纳第埃用各种方式诈欺客人们,他的夫人嘲讽他(“酒店主人”)。冉阿让在井边找到珂赛特并带她回家(“井边段落”)。冉阿让提出支付芳汀留下的债务为带珂赛特走,德纳第埃夫妇假惺惺地讨价还价,最终冉阿让支付了一千五百法郎得以成交(“讨价还价 – 与狼共舞”)。冉阿让带领珂赛特离开饭店,并且答应照顾她。
1832年的巴黎,受人民爱戴的拉马克将军重病将要过世。在圣米歇尔广场的贫民窟,流浪儿伽弗洛什混迹在乞丐和妓女们中间,革命学生安灼拉和马吕斯在广场上演讲(“天可怜见”)。早先失去了酒馆的德纳第埃夫妇此时在巴黎领导一个街头帮派,他们正准备敲诈将要到来的慈善人士,让爱潘妮望风。爱潘妮看到她暗恋的马吕斯,要他离开这里,但马里斯看见跟着冉阿让的珂赛特,对她一见钟情。德纳第埃突然认出了慈善人士是冉阿让,和同伙一起围击他,爱潘妮发出警报“沙威来了!”(“抢劫案件”)。沙威来解决骚乱,冉阿让和珂赛特趁乱逃离现场,德纳第埃向沙威指出冉阿让(“沙威出现”)。沙威以繁星自比,在星空下起誓一定要捉到冉阿让(“黑暗之星”)。爱潘妮回想起童年时和珂赛特在一起的时候,不情愿地答应帮助马吕斯寻找她(“爱潘妮的差事”)。
在咖啡馆,安灼拉带领着一群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准备革命,而晚到的马吕斯则沉浸在突如其来的爱情中(“ABC之友社 – 红与黑”)。加伏罗什带来了拉马克将军的死讯,学生们慷慨激昂地走上街头(“你有听到人民在唱歌吗?”)。在冉阿让的花园,珂赛特想着和马吕斯的偶遇。冉阿让不愿告诉珂赛特往事的真相。爱潘妮带着马吕斯来到冉阿让的住处(“我的一生”)。马吕斯和珂赛特见面后确认了对对方的炽热爱情,而爱潘妮在一边悲伤地看着(“爱已满溢”)。爱潘妮发现德纳第埃一伙正准备抢劫冉阿让家,便用尖叫阻止他们(“卜吕梅街抢案”)。冉阿让听见了叫声,珂赛特声称是自己叫的,他以为是沙威又一次发现了他的藏身之处,决定立即带着珂赛特渡过海峡逃往英国。
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的前夜,冉阿让准备带珂赛特离开;马吕斯和珂赛特悲伤地被迫分离;爱潘妮哀叹自己的暗恋;安灼拉和学生们准备即将爆发的革命;马吕斯犹豫是随珂赛特而去还是留下参加革命,最终来到安灼拉身边要与他们一同战斗;沙威带领手下准备镇压革命,透露自己将作为密探混入学生;德纳第埃夫妇准备从赴死的革命者身上捞点油水(“只待明日”)。
第二幕
学生筑起街垒,沙威假扮成起义者加入。爱潘妮女扮男装来到街垒,马吕斯要她送告别信给珂赛特。冉阿让接收了信件,得知了马吕斯和珂赛特的恋爱关系(“筑起街垒”)。爱潘妮独自走在巴黎的街道上,幻想马吕斯和她在一起,表达对于马里斯爱意(“一厢情愿”)。沙威回到街垒声称带来了敌军的内部消息(“沙威来临”),被认识他的伽弗洛什揭穿了密探身份(“市井匹夫”),沙威被学生们绑起。回到街垒的爱潘妮中弹,死在马吕斯的怀抱中(“落下小雨”)。马吕斯和安灼拉哀悼爱潘妮的死,要以她的名义作战。冉阿让来到街垒,为了寻找珂赛特的爱人(“痛苦之夜”)。在敌方的第一次攻击中,冉阿让击退一个狙击手挽救了大家。冉阿让要求把沙威交给他处置,朝天开枪无条件地放走了他,并告诉他自己的地址(“首波攻击”)。夜晚降临,学生们伤怀过往的时光、友谊和生命,马吕斯想着珂赛特,冉阿让在一旁听着(“与我同饮”)。马吕斯入睡后,冉阿让为他向上帝祈祷,祈求上帝让马吕斯活下来,逃过即将到来的猛攻(“带他回家”)。
清晨来临,安灼拉意识到巴黎人民抛弃了起义者们,但坚持决一死战,相信会有后来人实现他们的理想(“痛苦之晨”)。伽弗洛什爬到街垒的另一边收集尸体的弹药,中弹身亡(“伽弗洛什之死”)。安灼拉和学生们毅然赴死,除了冉阿让和马吕斯所有起义者都阵亡了(“最后战役”)。冉阿让抱着受重伤昏迷的马里斯进入下水道逃走,沙威发现了他们。德纳第埃在下水道中掠夺尸首的财物,当冉阿让暂时昏过去时从马吕斯的“尸体”上偷了一个戒指后逃走(“弱肉强食”)。冉阿让抱着马吕斯走到下水道出口时,遇上了等在那里的沙威。冉阿让乞求沙威给他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将垂死的马里斯带给医生,沙威不情愿地同意了。沙威因为对自己一直以来坚信的善恶观动摇和怀疑而投入塞纳河自尽(“沙威自尽”)。
巴黎的街道上,女人们哀悼死去的学生们(“韶光易逝”)。在ABC咖啡馆,马吕斯哀悼他逝去的战友们(“人去楼空”)。马吕斯想知道是谁在街垒战后救了他,珂赛特安慰他,重新确认了他们坚定的爱情,并展望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冉阿让因失去珂赛特而痛苦,但意识到不能将她一直据为己有,给了两个年轻人的结合以祝福(“爱与悲痛”)。冉阿让对马里斯坦白自己的逃犯身份,并且因不愿连累珂赛特的声誉而要离开,让马吕斯承诺不让珂赛特知道真相(“冉阿让的自白”)。马吕斯和珂赛特举办了盛大婚礼(“世纪婚礼”)。德纳第埃夫妇扮成贵族混入宴席,找到马吕斯,说自己在起义之夜的下水道目睹岳父冉阿让谋杀了人背着尸体,企图讷诈他,为证明所言为真出示了“尸体”上拿来的戒指。马吕斯立刻认出这是自己的戒指,意识到冉阿让就是救命恩人,拉着新娘去找他。德纳第埃夫妇享受宴席,庆祝自己在这个乱世的生存(“盛宴乞丐”)。
最终幕
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和动力的冉阿让在修道院等待自己的死亡。芳汀的灵魂出现,感谢他教养了自己的女儿,要带他进入天国。马吕斯和珂赛特冲进房间道别。冉阿让感谢上帝让他活着看到了这番景象。马吕斯感谢冉阿让救了他的命,把他称作圣人(冉阿让之死)。冉阿让给了珂赛特写在纸上的告解,说明了自己的过去和芳汀的故事,在芳汀和爱潘妮灵魂的陪伴下死去升入天国。在那里,革命中死去的亡魂唱起展望未来的天堂之歌(“你可听见人民在歌唱/尾声”)。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舞台剧版本

在1980年发行了法国概念专辑之后,同年9月,由法国资深电影导演Robert Hossein执导的舞台版在巴黎的巴黎体育宫制作上演。演出大获成功,共上演100场,超过50万人观赏。[10][11][12]
大部分概念专辑的演员也参与了舞台演出。[10][13] 演员阵容包括:Maurice Barrier饰冉阿让、Jean Vallée饰沙威、Rose Laurens饰芳汀、Maryse Cédolin、Sylvie Camacho和Priscilla Patron饰小珂赛特、Marie-France Roussel饰德纳第太太、Yvan Dautin饰德纳第先生、Florence Davis、Fabrice Ploquin和Cyrille Dupont饰伽弗洛什、Marianne Mille饰爱潘妮、Gilles Buhlmann饰马吕斯、Christian Ratellin饰安灼拉、Fabienne Guyon饰珂赛特、René-Louis Baron饰公白飞、Dominique Tirmont饰吉伦诺曼先生、Anne Forrez饰吉伦诺曼小姐,以及Claude Reva饰叙事者。[10][13][14][15]
Remove ads
在1982年,英国的音乐剧监制喀麦隆·麦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开始制作英语版本,并由赫柏特·克雷兹莫(Herbert Kretzmer)填词。英语的版本由崔佛·南(Trevor Nunn)导演,于1985年10月8日在伦敦Barbican Theatre开幕。百老汇的版本则在1987年开幕,并在东尼奖12项提名中夺得八个奖项,包括最佳音乐剧和最佳原创音乐,而且上演直至2003年。在百老汇历史中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悲惨世界排行第三。
最初的版本中,由康姆·威尔金森饰演冉阿让,弗朗斯·卢菲勒饰演爱潘妮,瑞贝卡·卡因饰演珂赛特,帕蒂·卢珀恩饰演芳汀,Philip Quast饰演沙威探长,艾伦·阿姆斯壮饰演德纳第。
1985年12月4日,该剧移至宫殿剧场继续上演,并于2004年4月3日移至皇后剧院,上演至今。1995年10月8日,为庆祝该剧上演十周年,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进行了十周纪念演出,并发行DVD。这场演出为了展现音乐本身的魅力,简化了表演和服装道具,在演出结束后,17个不同国家版本的冉阿让扮演者依次在各自国家国旗的指引下上台,在当晚主演康姆·威尔金森的领唱下,每人依次用本国语言唱出一句剧中曲《你可曾听到人民的声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之后当晚的全部演员合唱一曲《待明日》(One Day More)。
2006年伦敦西区的版本中,约翰·欧文琼斯饰演冉阿让,康奈尔·约翰饰演沙威,特蕾西·本奈特饰演德纳第夫人,巴利·詹姆斯饰演德纳第,凯利·埃尔斯饰演芳汀。
百老汇版本于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汇剧场开幕,康姆·威尔金森和弗朗斯·卢菲勒在此重新演绎他们的角色。当年该剧被评为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并且同时获得了另外五个奖项:迈克·马奎尔获最佳男主角奖,弗朗斯·卢菲勒获最佳女主角奖,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鲍伯利获最佳剧本奖,特莱沃·努恩和约翰凯尔德获最佳导演奖,戴维·赫西获最佳灯光设计奖。
本剧在百老汇剧院演出至1990年10月10日,而后迁移至帝国戏院演出。原本预计在2003年3月15日停演,也许是因为这项公布而引起观众热潮,导致停演日期延后。经过了16年共6680场的演出,当它在2003年5月18日停演时,成为排名在《猫》剧之后,在百老汇演出期间第二长的音乐剧。然而此纪录在2006年被歌剧魅影超越,使本剧成为百老汇史上演出第三长的音乐剧。
悲惨世界在2006年11月9日重回百老汇舞台,在Broadhurst Theatre开始限定期间的演出,于2008年1月6日结束复排演出。
在纽约曼哈顿中城的Imperial Theater演出。
在伦敦西区吉尔古德剧院演出。
演唱会版本
1995年10月8日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举行悲惨世界十周年纪念音乐会,由康姆·威尔金森(Colm Wilkinson)饰演冉阿让,菲力普·奎斯特(Philip Quast)饰演沙威,露蒂·汉斯雪儿(Ruthie Henshall)饰演芳汀,艾伦·阿姆斯壮(Alun Armstrong)饰演德纳第,珍妮·葛洛威(Jenny Galloway)饰演德纳第夫人,莉亚·莎隆嘉(Lea Salonga)饰演爱潘妮,麦可·波尔(Michael Ball)饰演马吕斯,麦可·迈高瑞(Michael Maguire)饰演安灼拉,茱蒂·蔻儿(Judy Kuhn)饰演珂赛特。指挥为大卫查理安贝尔(David Charles Abell)
在O2举行悲惨世界25周年纪念音乐会,由阿尔菲·鲍伊演冉阿让,Norm Lewis饰演沙威,莉亚·莎隆嘉(Lea Salonga)饰演芳汀婷(10周年演场会中亦饰演爱潘妮),马特·卢卡斯饰演德纳第,珍妮·葛洛威饰演德纳第夫人,萨曼莎·巴克斯饰演爱潘妮(在2012电影中亦饰演爱潘妮),Nick Jonas饰演马吕斯,拉明·克林鲁(Ramin Karimloo)饰演安灼拉,Katie Hall饰演珂赛特,Hadley Fraser饰演格朗泰尔。
片尾谢幕时并请来曾演出冉阿让的康姆·威尔金森(Colm Wilkinson)、John Owen-Jones、Simon Bowman等人共同演唱"Bring Me Home",1985年原班人马康姆·威尔金森(Colm Wilkinson)、麦可·伯尔(Michael Ball饰马吕斯)、瑞贝卡•卡因(Rebecca caine)饰珂赛特、 Frances Ruffelle(饰爱潘妮)、Roger Allam(饰沙威)、Alun Armstrong(饰德纳第)等人共同演唱"One Day More"。
指挥:大卫查理安贝尔(David Charles Abell)
巡演版本
此版本在2024年9月从贝尔法斯特开始,并在2025年巡演至台湾、日本等地,该巡演为悲惨世界英语版本首次来台演出,于2025年6月12日至7月6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以及2025年7月10日至7月27日在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演出。
地区性版本
电影改编
悲惨世界原著最初于1998年上映电影版本,由连恩·尼逊、杰佛瑞·罗许、邬玛·舒曼、克莱儿·丹妮丝等主演。而由汤姆霍伯所执导的新音乐剧电影则于2012年12月8日在台上映《悲惨世界》,由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饰演芳汀(Fantine)和休·杰克曼(Hugh Jackman)饰演冉阿让(Jean Valjean)。其他重要角色演员有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饰演沙威(Javert),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饰演马吕斯(Marius Pontmercy),阿曼达赛弗瑞(Amanda Seyfried)饰演成年珂赛特(Cosette),伊莎贝尔艾伦(Isabelle Allen)饰演小珂赛特(Young Cosette),萨曼莎·巴克斯(Samantha Barks)饰演爱潘妮(Eponine)。
CD发行版本
- 1980年French Concept法语概念专辑(双CD)
- 1985年Original London Cast伦敦版(双CD,精选单CD)
- 1987年Original Broadway Cast百老汇版(双CD,精选单CD)
- 1988年Studio Cast环球版(三CD,精选单CD)
- 1988年Vienna Cast维也纳版(双CD)
- 1990年Swedish Cast瑞典版(单CD)
- 1991年Paris Cast巴黎法语版(双CD)
- 1991年Netherlands荷兰版(双CD)
- 1992年Czech Cast捷克版(单CD)
- 1992年Danish Cast丹麦版(单CD)
- 1993年Manchester Cast英国曼彻斯特单曲(单曲)
- 1993年Madrid Cast西班牙马德里版(单CD)
- 1993年Korean Cast韩语版(单CD)
- 1994年Japanese Cast日语红盘(双CD)
- 1994年Japanese Cast日语蓝盘(双CD)
- 1995年10th Anniversary Concert Recording十周年演唱会版(双CD)
- 1996年Swedish Cast瑞典单曲(单曲)
- 1998年Duisburg Cast德语版(单CD)
- 1998年Belgium Cast比利时版(单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语山口祐一郎版(双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语今井清隆版(双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语石井一孝版(双CD)
- 2003年Japanese Cast日语别所哲也版(双CD)
- 2005年Prague Cast捷克布拉格版(三CD)
- 2008年Netherlands Cast荷兰复演版(单CD)
- 2008年Québec Cast加拿大魁北克版(单CD)
- 2010年UK Tour Cast 25周年英国巡演版(双CD)
- 2010年O2 Concert Single 25周年演唱会(单曲)
- 2010年Polish Cast波兰版(单CD)
- 2010年Madrid Cast西班牙马德里版(单CD)
- 2011年Czech Cast捷克版(双CD)
奖项和提名
琐闻
相关条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