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惕格酸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惕格酸(英语:Tiglic acid)是一种不饱和羧酸,化学式:C5H8O2。可在巴豆油和几种自然产物中发现,同时也可在几种甲虫的防御分泌物中得到[1]。
Remove ads
性质与用途
惕格酸分子链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为反式结构,其顺式异构体称为当归酸。 惕各酸可通过当归酸转化得到,但其本身难以转化为当归酸,需要紫外线激发,且反应速度极慢[2]。
纯惕格酸为挥发性晶体,为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甜辣的气味,在浓度为50 ppm附近呈现带有轻微酸味的辣味。其本身作为香精用途有限,且美国并没有批准其作用香精。其酯化物可用于香水和香精[3],其酯化物被称为惕格酸酯(英文:tiglates)。
毒性
惕格酸对皮肤和眼有刺激性。吸入会刺激呼吸道,美国将惕各酸列入《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进行管制[4]
发现和命名
1819年,法国化学家Pierre-Joseph Pelletier和Joseph-Bienaimé Caventou在原产于墨西哥的藜芦科羽柄花属植物Schoenocaulon officinalis的种子分离出一种特别的挥发性晶体酸,并将其命名为瑟瓦酸(cevadic acid)或沙巴酸(sabadillic acid)。1865年,该物质发现与英国化学家爱德华·弗兰克兰和B. F. Duppa发现的甲基巴豆酸相同[7]。 1870年,德国化学家Geuther和Fröhlich从巴豆(学名:Croton tiglium)油得到一种酸,根据巴豆学名将其命名为“tiglic acid ”或“ tiglinic acid”[8] ,发现其与之前的甲基巴豆酸一致。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