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宪兵训练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宪兵训练中心(英文全称:Military Police Training Center,英文简称:MPTC),是一所位在台湾新北市五股区的军事专业训练单位,前身为“宪兵学校”(英文全称:Military Police School,英文简称:MPS),直属管辖单位是中华民国国防部宪兵指挥部,现为中华民国军事专业学校之一。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4月18日) |
Remove ads
简史
1948年(民国37年)10月31日,宪兵教导第一团于上海黄埔江海运迁台,在花莲县吉安乡举行12个连开训。
1956年(民国45年)9月,于台北市新南营区整编成立“宪兵训练大队”。1958年(民国47年)改组整编为“宪兵新兵训练大队”。1961年(民国50年)5月16日,扩大整编成立六个大队,改名为“宪兵新兵训练中心”。1965年(民国54年),移驻台北县泰山乡泰安营区。1983年(民国72年)7月,移驻桃园县龟山乡慧敏营区。2004年(民国93年)11月2日,并入“宪兵学校”为“林口校区”。
1924年11月27日,黄埔军校二期增设宪兵科,“派管理部主任顾祝同组织宪兵队”,地点是省城北校场陆军讲武堂旧址的黄埔军校“省分校”。1925年4月宪兵科开学,训练期限十一个月,1926年2月毕业。
1925年(民国14年)2月,国民政府于广州黄埔本校附设宪兵训练所,杭毅任所长。受训练者二百余人,至8月毕业时计二百四十一员,称为宪兵教练所第二期,也称为宪兵科第二期,简称“宪教二”。1926年7月还招学兵500名,训练四个月。
1936年(民国25年)03月1日于南京江宁扩编宪兵训练所为宪兵学校。后因对日抗战先后迁校湖南常德、芷江及四川、重庆等地。
1950年(民国49年),原派驻定海、配属舟山群岛防卫司令部之宪兵第九团第二营迁台,奉准于台北县三重埔菜寮成立“宪兵干部训练班”(今新北市三重区光兴国民小学) ,于台北南机场成立军士大队(后改建为宪兵崇仁新村)。1953年(民国42年)07月,“宪兵学校”复校。1958年(民国47年),成立班队指挥部。1970年(民国59年)05月,迁至台北县五股乡(今新北市五股区)现址迄今。
2004年(民国93年)11月2日,合并“宪兵新兵训练中心”为“宪兵学校林口校区”。
2013年(民国102年)3月8日,《宪兵学校组织规程》修正,宪兵学校校长编阶由少将降编上校。
2014年6月4日,国防部令,《宪兵学校组织规程》废止。
2014年(民国103年)4月1日,依据精粹案规划,配合《军事教育条例》之修正施行,衔称改为“宪兵训练中心”,其宪兵训练种能及必要编组均予保留。[1][2]而“林口校区”则改名为“龟山校区”。
2015年(民国104年),宪兵第205指挥部进驻龟山校区。
2016年(民国105年)9月,龟山校区陆续移防五股校本部,并转交宪兵第205指挥部管理与使用。
历史沿革
Remove ads
历任主官
Remove ads
校园环境

校本部位于新北市五股区,以培养具备领导指挥能力之宪兵军官干部、士官干部为主。
- 基础教育
教育重点在于兵器训练、宪兵战技、勤务指挥、法律、领导统御及判断指挥等专业课程。
- 进修教育
包含军官、士官正规班等班队,以培养连、营级以上参谋为目标,重点在培养具领导统御、判断指挥等能力及专业军事素养之中、高阶领导人才。
- 专业教育
包括刑事鉴识、战技、狙击手、情报、军(司)法警察、询问、调查及监所戒护等专精班队,针对特殊任务所需,以培养具专业素养之宪兵干部为主。



龟山校区位于桃园市龟山区慧敏营区,本来以新兵基础教育为主,负责培养具备宪兵专业素养之士兵为目标。西大门为后门,设于复兴街,平时封闭;南大门为正门,设于文三一街与文三二街口,进入后直走看到的第一栋建筑物是行政大楼。门牌号码钉挂于后门,“慧敏营区”四字石碑立于后门左方。2015年宪兵第205指挥部进驻龟山,合驻慧敏营区。2016年9月宪训中心陆续移防回五股校本部后,慧敏营区由宪兵第205指挥部管理与使用。
- 新兵教育
教育重点分为军事学能与宪兵专业课程,除一般体能、宪兵战技、枪械知识与法律条文外,还有基层连队各项训练、勤务执行与实务管理等相关课程。
附属设施
- 宪兵学校附属图书馆
- 宪兵学校附属靶场
- 五股宪兵学校靶场
- 限制空间
- 泰山靶场
- 林口南势埔靶场
- 五股宪兵学校靶场
- 宪兵学校城镇战斗教练场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