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麟佐之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麟佐之乱,又名戊申乱(무신란)、岭南乱(영남란),是朝鲜王朝时期的一场反对朝鲜英祖的叛乱。这次叛乱发生在1728年3月12日到24日(英祖4年),最终以失败告终。
辛壬士祸后,少论派分裂为缓和派的缓论(완론)和激进派的峻论(준론),缓论派以朴文秀等人为首,峻论派以李麟佐、沈维贤、金一镜等人为首。峻论派在英祖即位后失势,朝鲜王族李麟佐便秘密勾结峻论派和南人党,阴谋发动叛乱。1728年,李麟佐与金宁海、郑希良一起发动叛乱,攻破清州,诛杀李凤祥。李麟佐自称大元首,向四方发出檄文,声称景宗是被英祖和老论派毒死的,拥戴昭显世子的嫡孙密丰君李坦为国王。李麟佐叛军身穿丧服,以示对景宗之死的哀悼。平安兵使李思晟、摠戎使金重器、禁军别将南泰征皆与之通谋,内外相应。沈维贤和朴弼显窃取了炸药,图谋炸毁弘化门、敦化门以接应叛军入宫。
少论派元老崔奎瑞得知后,向朝廷告变,计划流产。朝廷派遣兵曹判书吴命恒为都巡抚使,率领官军前去镇压。叛军以清州为根据地,一度威胁到周边的镇川、竹山、安城等地,但最终在短时间内被镇压。李麟佐等被押送汉阳(今首尔)酷刑杀害,密丰君李坦也被赐死。[1]沈惟贤杖毙。[2] 。英祖向雍正帝奏报,向人民发布勘乱录(汉文)、阐义昭鉴(汉文、谚文)。[3][4][5]吴命恒写作了南征日录(汉文)。[6]
在此次叛乱中,叛军控制了十三个郡,主要集中于全罗道地区,[7]叛军还在京畿道、忠清道以及庆尚道南部获得了广大的支持。[8]
叛乱被平定后,朝廷在大邱的南门外竖立平岭南碑[9]。此次叛乱使少论派中的峻论派势力覆灭。虽说少论派中的缓论派在镇压叛乱中立下功劳,但叛乱的大部分人士是峻论派,故而少论派势力受到了打击,此后政权大体上被老论派掌握。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