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平色

银两每两的实际重量、实际含银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色
Remove ads

,又称平砝银平,指重量标准,对银两而言即每的实际重量;指成色,即银两的实际含银量。中国民国初年,国内汇兑多用银两,而各地平色标准不一,因此异地汇兑需首先折算平色[1]:200

Thumb
国立历史博物馆南宋李那郎记银锭,约重五

平砝

库平

库平,也称库平银,是清政府部库所用的衡量标准,用于政府收支出纳。旧时中国各地银两的平砝不一,银两种类繁多,衡量标准各异,康熙年间,为同一各地衡量标准,制定库平标准为全国征收各项租税的标准秤。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平砝仍不尽相同,甚至仅库平在同一省内就存在藩库平、道库平和盐库平等差异。中国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朝中央政府的库平每1两合575.82英厘,也就是37.31256(一说为37.3125克[2][3][4]:92)。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农工商部与度支部拟订划一度量衡制度,规定库平1两等于37.301克[a][6][7]:1518[8]。光绪年间,清政府曾请法国制作库平两铂铱合金原器,实测为37.301克[9]:158

关平

自清朝与各国通商之初,因征收进出口税时无标准平砝,为商贸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设立关平。关平,又称海关平,专用于海关征收关税,每两约重581.4格令,合37.68克[4]:93。另说合37.7993克[6],等于广平1.002927两,库平1.009986两,漕平1.028108两[10]

更多信息 省名, 口名 ...

漕平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漕粮原本以米石征收,后改为以漕银征收。漕平,也作曹平,为漕粮改征白银后所用平砝,民间也有使用。各地漕平重量不一,根据印度造币厂试验数据,上海漕平每两重565.697格令;而根据日本大阪造币局试验数据,每两合565.73格令;普通计算则用565.7格令[4]:97。另有资料记载,漕平每两合36.65克[6][11],或合36.6克[12]

各地平砝

各地商业及民间通用的衡量银两的标准中,除库平、关平、漕平被称为官平以外,其他的平砝均称市平。各地惯用的市平名目繁多,直至废两改元后方逐渐废止[1]:197。甚至各家票庄也特立成色,自成体系,由于汇款时银两成色的折合由票庄独断,由此所得利润甚至超过汇水(按汇款金额所收的手续费)所得[13]:629

更多信息 省份, 地别 ...
Remove ads

成色

银两成色按纯银含量估定。“足色”、“十足银两”、“十足银”、“足银”等词语本意均为纯银银两,但各地所指具体成色不同。湖南以987‰为十足银两[20][21],服部宇之吉记载北京1907年时足银成色在980‰以上,另有记载清末北京十足银成色不足99%[16]。由于清朝各地银两并没有统一的成色,因此各地出于日常商业需要,会从银两成色挑选一种假定标准,这种假定的标准银两就称作虚银两,虚银两是各地商铺记账和结算的单位,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一定需要接受标准规格的银两,可以根据各地银两平色折算为一定单位的当地标准银两。虚银两中出现最早的是纹银,是康熙时期确定的法定银两标准,而各地根据本地流行的实银两确定虚银两,例如上海主要使用九八规元、天津用行化银、汉口用洋例银,海关也有关平银(同纹银),但始终没有一种全国通用的虚银两标准。[34]

更多信息 名称, 含银量(‰) ...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