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手语辅助教学计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手语辅助教学计划(英语:Sign Assisted Instruction Programme),是由路德会启聋学校于2012年2月获优质教育基金资助成立,实行为期三年的“配合新高中课程发展,开发教学手语新词汇”计划,建立香港手语视像字典。除了日常手语打法之外,还开发学科词汇和测试环节,协助师生提升教学效能[1][2]。
此条目形似新闻稿,或带有过度的宣传性语调。 (2022年2月17日) |
本条目为香港教育系列之一 |
其他香港系列 |
Remove ads
计划背景
目前香港欠缺一套手语词汇库,大部分手语词汇是透过不同的聋人群体自创出来,一个手语词汇可能会有几个打法,而且词汇多以日常生活事例为主,教育用的学科专有名词比较贫乏,现有的手语词汇不足以应付现今的教学需要,特别是通识科、科学科等,这些学科的专有名词未有手语可以表达,令聋人学生的学习及教师授课时产生很多阻碍,影响学与教的效能[3]。
在2012年2月,路德会启聋学校获香港政府的优质教育基金拨款300万元,推行为期三年的“手语辅助教学计划”,希望借此整理手语教学,并制作手语视像字典[4]。
计划内容
聋人机构的反应
聋人机构“龙耳”接受访问时表示专为聋人而设的特殊教育学校由从前三间,只剩一间路德会启聋学校。她指出以前的特殊教育学校不教手语,学生完全听不到也被迫用剩余的听力或看读唇听老师讲课。学生只能吸收到三成的知识。即使家人有能力为子女补习,补习老师再重新教一次会浪费时间。这样会令学生无心向学,会有很大的挫败感。路德会启聋学校由2012年起,推行为期三年的手语辅助教学计划[5]。
手语辅助教学
现时聋人学生大多获香港政府资助安装人工耳蜗,但平等机会委员会高级机构传讯主任陈洁贞表示,人工耳蜗的助听功能一般,曾有路德会启聋学校的学生反映,经常只听到微弱的声音,无法解决学习困难。该校会在课堂上会以口语和手语并行教学,利用手语来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6]。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