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搜山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搜山图
Remove ads

搜山图》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题材,描绘在山林中搜捕妖怪的情形。

五代十国画家黄荃所绘的《搜山天王像》是已知最古老的与“搜山”有关的图画[a]北宋画家高益因画《搜山图》而为宋太宗看重,得授翰林待诏。此后,该题材画作不断出现,画录中多有记载,此外还有相关题赞诗文,如吴承恩李在画作的《二郎搜山图歌》。

现存《搜山图》有十余幅,多采用长卷的形式,描绘神兵鬼卒在主神率领下进入山林暴力搜捕妖怪的情形,用树木山石分割各个场景。被捉拿的妖怪主要有动物(纯兽形和半兽半人)和女妖两类。各幅画作的部分场景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也不断地从其他画像(如《揭钵图》)和流行文本(如《白猿传》)中吸取要素,反过来也影响其他画像(如《中山出游图》)和流行文本(如《西游记》)。[1][2][3]

画中的主神最初为佛教中的毗沙门天王。随着二郎神崇拜的兴起,《搜山图》主神的身份逐渐转变为二郎神。除此以外,四圣关公等其他神祇也被附会于该题材。

其表现的是民间传说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所以也称为《二郎神搜山图》。二郎神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也有反映。元代有《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的杂剧,描写二郎神与九首牛魔王哪吒金睛百眼鬼比试高低,最后拿住二洞妖魔的故事。关于《搜山图》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言及北宋画家高益所绘《鬼神搜山图》,受到皇帝的重视。以后明、清两代,不断有传本出现。现存的画作有十余幅,有些存放于博物馆,有些则被个人收藏。[4][5]

Thumb
明佚名设色绢本二郎搜山图
Thumb
宋代佚名《搜山图》残卷,绢本,设色,纵53.3cm,横533cm。此卷《搜山图》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迹。人物用工笔重彩,衣纹用铁线描,刚劲有力,形象刻画生动传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树木皴法豪纵,近乎南宋刘松年的风格。与同一题材的各种不同本子比较,此卷是个残本,其中缺少主神即二郎神部分,但是其绘画技巧却高出其它各本。图中描绘神兵神将们耀武扬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种魔怪。魔怪们均是各种野兽变的,有虎、熊、豕、猴、狐狸、山羊、獐、兔、蜥蜴、蛇及树精木魅等。
更多信息 创作信息, 形式 ...
各版本类似场景比较
长卷
Thumb
波士顿美术馆藏本,与故宫藏本互补
Thumb
故宫博物院藏本,与波士顿藏本互补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