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故宫三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故宫三宝一般是指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搜藏的范宽〈谿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和李唐〈万壑松风图〉等三幅北宋巨碑式水墨画。[1]近年亦有将〈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合称之说法。
缘起
1950年代开始,李霖灿、高居翰(James Cahill)、方闻、班宗华(Richard M. Barnhart)和艾瑞慈(Richard Edwards)等艺术史学家时常在其学术讲座和论文著作中举出〈谿山行旅图〉、〈早春图〉和〈万壑松风图〉等三幅北宋宗派大家的山水画并列提及,作为艺术史断代分析的佐证,于是在学界内有了“故宫三宝”、“镇院三宝”的说法,加上自1972年起院方与日本二玄社合作透过复制画的形式到各地巡回宣传,使得故宫三宝俨然成为中国水墨画的无上神品。[1]
由于这些书画类作品在水墨设色蕴含心灵层次的儒、道哲学,欣赏经验较少的参访者不容易产生共鸣,加上书画囿于有机材质“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的限制,保存极不容易[2],故须每季定期更换展件,从中另行挑选艺术史上名迹与保存状况不佳者,严格限制间隔至少三或四年才能于特展展出最多42天,而故宫三宝即为上述限展书画,因此平时参访者无缘目睹。[3]
1996年故宫文物赴美国“中华瑰宝”巡回展行前预展时,竟包含故宫三宝在内共有27件限展书画列名借展清单,引发舆论哗然,学术艺文界挞伐声不断;前国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指出〈谿山行旅图〉在内的9件书画曾于1961年赴美巡展时受到损伤,因此不赞同让限展书画出国,尤其是故宫三宝;其后立法院通过临时决议,书面建议故宫三宝不可出国,教育部亦召集了6名专家学者组成专案小组审查,迫使策展方在选件上放弃了故宫三宝在内的多件限展书画。透过媒体大幅报导,此风波持续了半个月才渐平息,故宫三宝也因此为一般民众所知。[2][3]
Remove ads
近代
由于故宫三宝为限展书画且严格限制展览时间,许多年才展出一次且短短几十天,平时参访者多无缘目睹,在民间的知名度不如其他高人气的常设性展品。因此旅游业者在近年来将常态展出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并列形容成华人民间小吃“酸菜白肉锅”,透过雅俗共赏的介绍获得极高人气,使这三件文物被合称为民间版的“故宫三宝”。[4]
这三件文物的评等上,〈毛公鼎〉是国宝级文物,而〈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被列为重要古物,例如翠玉白菜在台湾故宫就有三个,北京故宫和天津博物馆也各有一个,较不那么珍稀。但因为三者在民间的高人气,故宫方面也特别规划将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轮流于北部院区和南部院区的独立展厅中常设展出,而国宝级文物毛公鼎则于北部院区第一展览大楼三楼廊厅里常设展出。[5][6]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