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地面数字电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地面数字电视(英语: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是地面电视中的一种革新技术,并是模拟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地面数字电视透过播放陆上信号传播,以提供比模拟电视更多的容量,质量更好的图像,能节省无线电频谱,并且降低用于广播和传输操作成本(不包括电视最初的升级费用)。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技术会使用传统的电视天线,并可代替卫星天线或有线电视连接(或天线)。类似于数字与模拟的其他平台,有如电缆、卫星、通信。[1]
![]() |
电视数字化
视频压缩的发展导致原始H.262 MPEG 2编解码器的改进,H.264 / MPEG-4 AVC以及最近的H.265 HEVC 已经超越了它。H.264使三种高清电视服务能够编码为24 Mbit / s DVB-T欧洲地面传输信道。DVB-T2将此信道容量增加到通常40 Mbit / s,从而允许更多服务。
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不同的竞争变种广播电视系统。在北美和韩国使用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订立的ATSC数字电视,这是由模拟电视的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标准演进。综合数字服务广播(ISDB-T)是用于在日本的数字电视格式,而大多数南美国家正在使用其变体。DVB-T是最普遍的数字电视格式,覆盖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哥伦比亚和大部分非洲国家。DTMB是中国制定的数字电视标准(包括香港、澳门和古巴,但香港和澳门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使用DVB),而世界其他地方仍大多未定数字电视格式,现正评估多个不同标准。ISDB-T非常相似DVB-T,可以共享前端接收器和由解调器组成。
Remove ads
亚洲

台湾的五家地面电视台自2004年7月1日起,进行数字地面电视的播出,规格采用欧规的DVB-T,并与模拟地面电视共存约8年后,于2012年5月起逐区关闭模拟信号,并于同年6月30日关闭最后一地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园市、新竹县峨眉乡以外区域、新竹市香山区以外区域等地)的模拟信号后,完成数字转换,自此台湾的模拟地面电视服务正式走入历史。
- 2003年1月,中华电信向行政院新闻局申请经营IPTV业务。2004年2月,行政院新闻局依《有线广播电视法》发给中华电信IPTV营运执照,行政院新闻局发函要求中华电信必须遵守《有线广播电视法》第二十条“党政军退出媒体”条款。但中华电信仍持有官股(政府持有的股权)将近35%,势必仍无法符合此一法律要求;直至国家通信传播委员会(NCC)成立后,改以《电信法》规范,并改造其成为“开放平台”。
- 2004年1月1日,台湾电视公司数字电视节目开播,推出三个数字电视频道台视主频、生活万象台、客家电视台,收视范围仅限台中市、彰化县以北;台湾南部由于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数字电视工程延缓,要等到2004年4月才能收看数字电视节目。[3][4]
- 2005年8月18日,中华电信推出IPTV业务,定名为“中华电信大电视”,强调交互与随选视频功能。2006年,中华电信大电视改名为“中华电信多媒体内容传输平台”,简称“中华电信MOD”。2006年10月,国家通信传播委员会(NCC)改以《电信法》第十四条第六项授权之《固定通信业务管理规则》增订第六十条之一,核准中华电信MOD的经营;但是中华电信必须“开放平台”(中华电信不可经营MOD之频道,MOD之频道均须依“广电三法”申请领有特许执照始得播出),让中华电信MOD不属于广电媒体,以符合广电三法之“党政军退出媒体”条款要求。
- 台湾模拟地面电视原预定2010年12月31日全面数字化,但因有线电视普及率极高(约80%),曾项目延期至2012年12月31日实行;但因应伦敦奥运,因此修正项目提早至2012年5月开始结束模拟信号。

- 2012年4月6日至4月9日,2012台北春季电脑展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大楼(世贸一馆)举行,展场内设置数字电视专区宣导数字地面电视,国家通信传播委员会、行政院新闻局与多家数字电视厂商皆参展,五家地面电视台皆未参展。
- 2012年7月1日零时,关闭于国家通信传播委员会内的模拟总机信号,模拟电视走入历史。
现有的频道为:
- 中国电视公司:CH24/533MHz(530Mhz~536MHz)
- 公共电视台:
- CH26/545MHz(542Mhz~548MHz)
- 公视主频(HD)
- 公视台语台(HD)
- TaiwanPlus(HD)
- CH30/569MHz(566Mhz~572Mhz)
- 民间全民电视公司:CH28/557MHz(554~560MHz)
- 台湾电视公司:CH32/581MHz(578Mhz~584MHz)
- 中华电视公司:CH34/593MHz(590Mhz~596MHz)
注:原住民族电视台频道为向公视租用并代为发送信号
中国大陆于近年来大力推行由电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按照原来计划,全国有线电视模拟信号将于2015年前关闭。但是,在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需延迟至2020年推行。
地面无线信号将在数字化覆盖水平与现有模拟覆盖率相当后,逐步关闭模拟信号,于2020年前有望实现全面数字化,届时计划将全面关闭模拟信号。[5]及后,陕西省以外省级行政区已于2020年12月31日前关闭模拟信号,而陕西亦已于翌年3月31日实施。
- 中国大陆的数字电视在标准方面较为混乱。1998年开始数字电视试验及研究,历时6年投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仍未形成统一标准,不同领域形成了几个差别很大的独立体系。
- 有线电视系统由地方独立运营。数字化开始比较早,多采用欧洲标准DVB-C。2003年至2004年已有北京、上海、青岛、江苏、杭州、佛山、深圳、广州、大连等地开通了数字有线电视播出。2005年,又有福州、厦门等地开通了数字电视的播放。
- 无线电视受制于标准争论,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ADTB-T标准是最为热门的竞争对手。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大陆的数字广播标准,是为DMB-T/H(GB 20600-2006)。[6][7][8]此标准是上述两标准的融合产物。
- 手持设备方面则更为混乱。在电信领域,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移动等支持的是新岸线公司的T-MMB标准(普遍认为其源于南韩的T-DMB标准,但新岸线方面予以否认);在广电领域,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为STiMi标准,此后一般称之为CMMB。两方面互不认可,各自都在试运营阶段。因为入网许可证需要电信管理部门的审批,搭载CMMB模块的手机难以获得入网许可证,目前CMMB更多被在MP4等个人便携终端采用。此外,还有清华大学的DMB-H标准、华为的CMB、中国标准化协会多媒体通信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DMB等。据报道,经过半年多的“选秀”,2008年4月3日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会议决定,手机电视的国家标准采用T-MMB标准[9];而广电方面起初参加“选秀”,而后中途退出、并宣布不会采用该国家标准[10]。
- 标准的混乱使众多开发商不得不放慢跟进的脚步。这在事实上远远落后于欧洲DVB标准的产业化进程,造成大量厂商需要进行多套技术方案的准备,且没有成形的市场环境。
Remove ads
香港于2007年12月31日起开始采用中国的数字电视广播DTMB制式广播节目,港府曾原定在2012年底和2015年底前终止模拟广播,2014年12月表示需再进一步推延,变成要延后六年至2020年12月1日才结束,并在2020年前同时保持原有模拟方式广播现有频道[11]。
2000年1月,香港收费电视只有Now TV一间收费电视服务商加入提供数字电视服务。不过,要到2007年末,随着免费的数字地面电视的激活,数字电视才得到大众较广泛的关注。下表列出香港各数字电视服务供应商:[12]
- 有线宽带开电视数字頻道(以7字为首):
-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数字頻道(以8字为首):
2009年底数据显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全港85%人口,现时覆盖全港18区超过96%的人口。而接收数字电视的家庭(渗透率)则由2008年的32.3%增至46.5%。2011年3月,一项公众调查显示数字广播渗透率增至63%,但同时增幅开始放缓。2013年调查显示数字广播渗透率增至80%,2015年6月,根据无线的2015年中期报告指数字广播的渗透率由全港80%的住户微升至全港约86%的住户,通信事务管理局的主要的通信业统计数字直到2015年12月,地面数字电视渗透率接近85%。
政府原先订定在2012年底前终止模拟广播,但考虑到地面数字电视服务在香港的实际推行情况和市场状况,政府在2011年6月表示现阶段不会取消原有的模拟广播直至2015年[11][13][14],然而于2014年12月9日再把模拟电视广播进一步推后2020年年底才正式取消[15]。 2019年2月11日,政府正式宣布于2020年11月30日晚上11时59分起终止模拟电视广播,并于0时0分起全面实行数字广播;并指出由于本港与内地均使用同一频谱,故为免出现互相干扰情况而决定押后实施此决定至2020年11月30日才实行[16][17][18]。
Remove ads
澳广视在2008年3月25日宣布,会于年底前开播地面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计划中将会开设3条频道,其中一条是澳视高清台,发射站计划在旅游塔。2008年7月15日,澳广视正式宣布为期一年的测试。除现时的澳视澳门台及澳视葡文台(Canal Macau)会同步广播外,另新开澳视高清台以高清广播。[19]澳广视将会采用中国大陆的DMB-T/H制式进行数字地面电视的试播,并于2012年前同时保持原有模拟方式广播现有频道。但2010年10月4日开始各频道由制作到播出已实现全面数字化。各公共天线公司曾在2007年12月10日起陆续将香港TVB和前ATV的数字频道解码保持原有模拟方式广播,直至2020年11月30日。另外也有部分天线公司将境外(模拟广播的无线/卫星)电视频道转为数字频道。澳广视于2023年6月30日凌晨零时后关闭无线模拟电视发射系统。
- 澳广视数字频道(以9、7字头为首):
- UHF24 (498MHz)
- UHF48 (690MHz)
- UHF43 (650MHz)
- 頻道71: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 综合)
- 頻道72: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CCTV-13 新闻)
- 頻道73: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
- 頻道74:中國環球電視網紀錄頻道(CGTN DOCUMENTARY)
澳门有线电视的电视信息是通过建于路环发射站的卫星接收器接受,采用MPEG-2 DVB技术,以数字方式进行发送及解码。位于路环炮兵马路的澳门有线电视发射站,备有六只卫星天线,接收卫星信号。电视频息会通过光纤发送到整个澳门地区。
Remove ads
2005年,马来西亚开始试播数字地面电视信号,2019年4月,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将于同年第三季尾终止所有模拟电视广播,及后定于9月30日终止;当中,马来半岛地区的模拟电视广播早于同年9月30日和10月14日终止。砂拉越地区至北婆罗洲地区则是于同年10月30日终止,目前,马来西亚的数字地面电视服务由MYTV Broadcasting提供,发射15个电视频道、17个广播频率和数据服务。
日本从2000年12月1日起开始以广播卫星(Broadcasting satellite)转发数字电视信号,称为“BS Digital”。2003年12月1日起在三大都会区(首都圈、京阪神、名古屋)开始地面发射站发射数字电视信号,并且逐步扩展到全日本。2006年4月1日起,开播针对行动收视者的1seg数字电视。除了岩手县、宫城县及福岛县因东日本大地震受灾严重,日本总务省决定将此三县的停播时间延至2012年3月31日,日本其余44都道府县的无线及卫星模拟电视信号已于2011年7月24日结束。
泰国原项目于2010年开始播放地面数字地面电视,并在2015年完成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讯播放阶段,但由于政治问题,被多次延迟。目前于2014年已正式开播地面数字地面电视,但扩及到全国必须到2016年,并项目于2020年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完成。
其系统规格采用DVB-T2,六个电视频道,但DVB-T2可让观众收看多达48个免费电视台节目。其中公众商业台有24台,政府商业台有12台,以及12个地方社区电视台,其中有10个电视台节目为HD高清节目。
新传媒辖下各频道于2006年12月22日起开展数字广播,并已于2019年1月2日凌晨零时起终止各频道正常模拟广播(一直播放宣导字卡至2月1日凌晨全部模拟版本频道正式停波),全面过渡至数字电视。
北美洲
美国采用ATSC系统,已经于2009年6月12日起停止无线模拟电视信号播送;当中,又以全国广播公司较为特别,在当日停止模拟频道正常节目广播后,一直循环播放宣导影片至同月26日上午11时才播出纪念收播片(内容为自彩色电视启播以来的历代台徽)并正式停波。此后,仅留下少部分地方有小功率模拟电视信号播送,信号亦已于2015年全面关闭。
由模拟转化为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传输广播科技的推广,已令许多国家计划逐步淘汰现有模拟广播。目前大部分欧洲国家已经从模拟电视转换到地面数字电视,欧盟曾在2009年10月28日表示希望数字电视转换能在2012年之前完成切换。此表显示地面数字电视的推出和结束模拟电视的国家。

已经过渡完成,所有模拟信号已终止
过渡基本完成,仅留存少量模拟信号
尚未开始转变,只广播模拟信号
无可用资料
- 数字电视开始转播:公布该国/地区正式启播数字地面电视的日期,“而不是试播的开始”。
- 开始转换时间:首条模拟电视频道停播的日期。
- 转换完成:模拟电视频道全部停播的日期。
- DTT传输:传输系统,例如DVB-T、ATSC或ISDB-T。
- 交互系统:用于交互式服务的系统,例如MHP和MHEG-5。
- AV 标准:使用视频压缩标准。大多数系统使用MPEG-2,但更高效的H.264 / MPEG-4 AVC在后来推出的网络中越来越受欢迎。一些国家同时使用MPEG-2和H.264,例如法国将MPEG-2用于标准清晰度免费内容,而MPEG-4用于高清广播和付费服务。
另见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