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斗六真一寺
位於雲林縣斗六市的一座寺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斗六真一寺,原称真一堂,是位于台湾云林县斗六市的一座寺庙,为斋教中龙华教与先天教两教派融合之祭祀场域,亦是斗六市现存最古老寺庙。目前已指定为云林县县定古迹。

历史
1860年,吕什皆禅师渡海来台,因信徒日增,在什阶法师劝募资金下于斗六街346番地创建真一堂。最初奉祀观世音菩萨,因而俗称“斗六菜堂”。该堂为先天教“乾元堂”系最南斋堂,后在昭和9年(1934年)由张丹成接任住持,归因原本的建筑严重腐朽、不堪使用等情况下,与数名斋友在经日本当局许可,于昭和11年(1936年)迁移至现址进行重建,另立有“移转真一堂献纳者御芳名碑”作为纪念。[1]
1951年,中国佛教会之云林支会设会址于真一堂。1953年,第五代住持林敏修对于建筑增建前殿及钟鼓楼,并设有民国甲午年重建捐献纪念碑。
1963年,真一堂由财团法人台湾省云林县斗六市真一堂董监事会接掌堂务,1964年白河地震期间,寺院的大雄宝殿在此灾害中震裂,在集资重建后于同年12月底竣工。[2]后曾1968年与1969年期间兴建浮屠天灵宝塔、功德堂等附属建筑,而后于1998年上匾改制为“真一寺”。
2009年,由于建筑年代失修,具有漏水、结构安全等问题,寺方决定拆除重建真一堂前殿及后殿,且已取得拆除执照及建筑执照。[3]后在地方人士陈情保留及关切下,真一堂于2010年2月4日由云林县政府公告暂定古迹[4][5],并在同年4月8日被云林县政府指定为县定古迹。最初庙方曾因而不满提出诉愿,后文建会再经历县政府程序无瑕疵为由驳回,在经过一年多沟通协调后,才于2011年获得庙方配合[6]。并自2012年开始于古迹主体上方搭设钢铁保护棚架,以保护结构受损的主殿建筑。目前建筑物仍积极争取由文化部支援的修复工程。[7][8]调查研究暨修复及再利用计划则于2018年完成。[9]
2013年,古迹主体后方重建大雄宝殿,该建筑于2014年1月1日启用。
2024年7月16日办理修复工程开工典礼,文化部(2023年)核定修复工程总经费新台币1亿650万元,共补助9,052万5,000元,云林县配合款1,297万5,000元,真一寺自筹款300万元,预计于2027年8月完工。[10]
Remove ads
建筑设计
真一寺当前分为四大系统,包括真一寺、天灵宝塔区、寮房区及大雄宝殿。[11]
真一寺建筑面积约469.38平方米,格局为二进一院,前殿为泉州派庙宇建筑,大木构栋架保存完整,其神龛则施作成西方维多利亚式的风格,该神龛落款为乙未年(1945年),并饰有勋章与西式吊灯,屋顶为闽南式庙宇屋顶形式。
室内部分,其正殿后方左右两侧为厢房,过去作为出家僧众的住宿场所使用。左侧一间则辟为功德厅,奉祀历代住持与信士之神位。此外真一寺保存大量木雕和彩绘设计,包括“张飞断桥”木雕[12],其两扇门面的壁画则是出自彩匠师刘沛然之手,并落款“石庄”,现今保留的彩绘壁画大多则出自匠师郭田所绘,该彩绘作品多以佛教故事为主题。
后殿为大雄宝殿,其面积约506.26平方米,原主祀三宝佛,今日作为真一寺共修及法会的主要祭祀场所使用,并挂有于明治42年(1909年)署名斗山信徒所献之“法雨宏施”古匾。[13]楹联书法对联则由文人张丽俊所写。后殿正面的彩绘“和靖爱梅”[14]、“杨震辞金”[15]及“茂叔观莲”[16]则是由莿桐饶平画师林启文所绘。

天灵宝塔区面积405.74平方米,作为安放先人骨灰坛及奉祀祖先牌位使用。寮房区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现今作为法师宿舍及厨房使用。
Remove ads
祭祀神祇
当前,斗六真一寺前殿主祀观世音菩萨,两侧则祀韦驮、伽蓝作为二护法,左右次间则为十八罗汉尊者,大雄宝殿区则主祀三宝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正堂案桌供奉三身佛(释迦牟尼佛、毘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天灵宝塔区纳骨塔供奉地藏王菩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