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斗六门战役
臺灣清領時期同治朝,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斗六门战役,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台湾清领时期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五月起,天地会不时进攻斗六门;七月间,台湾镇总兵林向荣偕台湾水师协副将王国忠进驻斗六门街,却被天地会红军股首陈弄、严办包围,期间粮道断绝,来自郡城与周遭部队的驰援屡屡失利,林向荣等只得坐困愁城。同年九月十七日夜清军试图突围,仍被红军击溃,清军死伤惨重,此役包含台湾镇总兵林向荣在内,总计折损逾三十名文武官员。
Remove ads
前哨战
同治元年(1862年)春,天地会起事攻下彰化县城后[1],不少彰化县与嘉义县的村庄股首响应天地会,举红旗反抗清政府,而嘉义县城诸绅始终支持官军,叛乱村庄团练便自三月廿八日起包围嘉义县城,台湾水师协副将王国忠自坚守嘉义县城,抵挡多次天地会进犯,台湾镇总兵林向荣在救援北上路程中亦屡遭攻击,鏖战多月,待到厦门援军抵达才顺利突围,兼之柳仔林庄黄猪羔、店仔口(今台南市白河区[2])吴墙(吴志高[3])脱离天地会、加入官军,六月初八日终告解围。[4]
在嘉义县城被包围期间,天地会首领之一戴潮春于五月间进攻斗六门,有赖都司汤得陞坚守,嘉义城守将王国忠(台湾水师协副将)亦出兵救援,才让敌军决议撤退。千总蔡朝阳于此役阵亡。[5][3]
过程
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初八日,台湾镇总兵林向荣进驻嘉义县城,原欲招抚附近村庄,争取多点地盘,再慢慢进兵,按部就班夺回彰化县城,但位在台湾府主事的道台洪毓琛不同意这种作法。洪毓琛认为“台湾大势,靠海为泉州人,倚山为漳州人,今次的动乱,是漳人依附天地会对抗泉州人,若自海口进兵出击,泉州人将会凭借功勋,争讨封官。又,可采就地购粮的方式,也可以省下大量的转运费用。[a]”为理由,多番催促林向荣速战速决。[4]
七月间,林向荣经不住洪毓琛催促,无奈挥师北上,进驻斗六门,却选在斗六门街中的都司衙屯兵。副将王国忠力劝不可,曰:“屯兵街中则如深陷老鼠穴内,无法抵御反抗军四面包围,不如屯兵郊外,还方便声援互通消息。[b]”林向荣不听;不久,果如王国忠所言,反政府军股首陈弄、严办、许丰年、刘阿屘等各地团练合群,集结数万兵马,包围斗六门外,并一举截断粮道。[4]
王国忠曾尝试率兵冲突,无法突围,连日与贼鏖战,全无外援。台湾道员洪毓琛接获消息后,才令涂库庄首领陈澄清率领百名村勇驰援斗六门,争抢粮道,仍被敌军拒却。[4]

八月间,台湾道洪毓琛调派参将陈国诠[c]带饷金八千余金,行经打猫(今嘉义县民雄乡),因当日有微微细雨,陈国诠打算暂时歇息,黄姓把总(金门人)表示反对,认为兵贵神速,若拖延太久,会吸引贼党的注意,陈国诠遂持续进军,中途果真遇到贼党的追击,清军鏖战得胜,顺利将饷款运至斗六门军营。陈国诠款项运至军营,向米户林炳森购买米粮,林炳森建议将米粮囤放于石龟(今云林县斗南镇[6]),可省下脚伕运送费用,但在林炳森协助运粮的过程中,中途的十舍娘庄、乌瓦磘庄(今云林县斗南镇[7])被天地会红军占据,粮道受阻,难以抵达。期间,仅涂库首领陈澄清能杀出血路,运米到营,其余运粮部队多遭敌营拦阻,多不能达。外委黄金城曾率领杨、李两名兵卒执械奋勇杀贼,但寡不敌众,均战死沙场。[4]
同一时期,天地会首领戴潮春迫于情势,五月之后将彰化县城转让予林日成入主,自己则率领部队在内山各处发饷,更图谋南下发展[8],五月便曾进攻过斗六门,八月间再度临斗六堡垒外围督战,助长反抗军声势与气焰。原清军驻扎斗六门附近村庄如石榴班庄等,原已与林向荣协商输米,后来却见天地会部队声势浩大,且红军军师刘阿屘出面要胁,石榴班庄等受迫,便暂停接济林向荣,林向荣数千部众陷入缺粮困境。[4]
洪毓琛第二度自府城派饷,遣守备许黄邦、千总许炳押送饷银一万两北援斗六门,经行柳仔林(今嘉义县水上乡[2])时,却被原本依附官军的黄猪羔所夺,许黄邦被俘虏,仅有千总许炳押送 2000 两安然抵达斗六门。[4]
Remove ads

林向荣等久受粮食不足之苦,困在斗六门街市月余,陆续依靠杀马取食,以草根树皮杂龙眼核、鞋皮混煮充饥。[3]坐困愁城之际,副将王国忠请求出兵,欲杀出血路退守海丰仑(今云林县斗六市[2]),以便取粮,但自称善于占卜的安平守备林国泰却表示,明日即刻有救兵来援,林向荣虽然对林国泰所言疑惑,仍选择驳回王国忠请求,另遣派林向皋赴往海丰仑求援。[4]
九月十三日夜,林向荣族弟林向皋(或林向日[d])前往海丰仑求援,海丰仑庄人却认为林向皋兵马过少,怀疑林向皋来历,拒绝出兵的请求,林向皋求援无门,不慎落入天地会党羽手中。是夜,红军放火烧屋,百余间惨遭焚毁,又趁乱进攻,清军不得不退入斗六土城之内。[4]
九月十七日夜,王国忠自请前锋,率领三十二亲兵突破重围,后战至存翁洗(《戴案纪略》作翁洸)等十八名亲兵以在宝斗仔浊水溪畔(今彰化县北斗镇北势寮[9])力竭身亡,王国忠亦被天地会党俘虏,凌迟剐之。清军阵营中屯番把总潘永寿、外委刘金彦被围已久,私下与反抗军联系,见王国忠作战失利,便决定引敌军进入土垒,密约发插香的清兵不杀。此役以清军失守、红军夺下斗六门告终。[4][3]
Remove ads
林向荣被围攻斗六门之时,鹿港生员杨清时曾请鹿港守将曾玉明出兵小埔心,分散敌军兵力,以救斗六门,但被曾玉明拒绝;又拜托曾玉明檄饬宝斗仔各庄发民勇进攻,以救林向荣,仍被曾玉明驳回。杨清时决定自行出兵,偕总理许行义带勇 400 名驰援斗六门,却在路途中被天地会红军拦截,双方鏖战番婆庄,退至湖仔内拒守,结合邻近村庄力战红军,嗣后又退屯宝斗仔街,与小埔心首领陈弄激战数月,兵少粮缺,自顾不暇。[4]
浙江补用同知林廷翰,与其子林竣办局,同因奔救斗六而殉难。已故台湾北路协林得成之子林上达,时为同知,为父报仇,亦因驰援斗六门阵亡。[5]
清军折损名单
斗六门失陷,清军伤亡惨重,总计逾三十名文武官员丧命,林豪《东瀛纪事》、蔡青筠《戴案纪略》收录名单如下:
Remove ads
后续
评论
林豪在《东瀛纪事》一书中,以唐代哥舒翰以及明末孙传庭的典故[e],描述台湾镇总兵林向荣的困境,直言致使斗六门失守、林向荣阵亡,远在百里外的监军(暗指台湾道道台洪毓琛)应引此为咎。此外,林豪也批评鹿港驻军(曾玉明)作壁上观、不作为的态度。[4]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