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加坡南洋孔教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加坡南洋孔教會
Remove ads

新加坡南洋孔教会(英语:Nanyang Confucian Association)为新加坡华人文化团体,创立于1914年,初名“实得力孔教会”(“实得力”为英文“Straits”之音译)。1949年改称为“南洋孔教会”,沿用至今。该会长期致力于弘扬儒家思想与中华文化,推动教育与道德教化。[3]

事实速览 原称, 成立时间 ...
Remove ads

宗旨

南洋孔教会之宗旨,在于宣扬与振兴孔子之教育与道德文化,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和谐,同时扶助格致各种学问及公益事业。该会强调“教”字之涵义,指道德教育与文化启迪,并不自视为宗教团体。其目标在于倡导儒家核心价值,弘扬孔孟之道,以达于正本清源、端正人心之效。[4][5]

沿革

Thumb
中华民国孔孟学会于1985年赠送新加坡南洋孔教会的孔子标准像,现置于裕华园。(2024年12月摄)

成立实得力孔教会

根据文献记载,实得力孔教会最迟于1914年3月24日前已经设立,初期会址即设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由华侨银行创办人陈延谦等人所创立[6]。南洋孔教会创会初期即在当地华人社会中推动孔教教化,活动兴盛。然而在新加坡日据时期,会务曾一度全面停顿。战后于1949年恢复正常运作。[3]

筹建会所

1951年初,南洋孔教会会长郑振文因赴澳洲辞职,由林庆年继任。林氏上任后即着手筹划会所建设,并提出设立附属图书馆之构想,随即成立“星华图书馆筹募委员会”,成员包括林庆年、黄曼士、郑应心、何葆仁及书业工会代表。图书馆命名为“星华”,显示孔教会期望于文化上引领华人社会。然而,该计划最终因故未能实现,推测与资金困难有关[3]

2007年,由郭文龙接任会长后推动改革,包括购置会所、扩充会员、增加文化活动,并着手筹建孔圣堂[3]

2016年,南洋孔教会于环宇广场新会所举行落成典礼,并庆祝孔子诞辰2567周年。该会所前身为乐宫戏院,象征孔教会百年来的奋斗与安身立命。会长郭文龙强调,有志推广儒家文化的董事群才是会务发展的关键。同时,第33届董事会首次引入两位非华族成员——通晓华语的马来族耶亚华及印度族拉维·沙尔玛。出席典礼的议员郭献川亦指出,儒家思想如何与其他文化融合,对促进当代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7]

Remove ads

筹建孔庙

2004年起,南洋孔教会开始筹划在新加坡兴建孔庙,并成立以杜南发博士为首的“孔庙筹建委员会”。同年6月召开首次会议,初步拟定庙名为“孔圣堂”(英语:Confucian Hall, Singapore)。预估建庙经费为新币一千万元,构想包括一座多层建筑,设有祭祀空间、教学设施及图书馆。

该计划标志着孔教会从早期排斥神祇崇拜、重视文化教化的立场,转向兼顾宗教功能的实践策略。此一转变,引发学界关于其宗教性质的讨论。

2007年,郭文龙出任会长后,将推动孔庙建设列为要务之一。2009年,孔教会理事会通过备忘录,建议由政府主导兴建孔庙,作为儒家思想传播与研究基地,并期望于2011年世界华商大会期间举行奠基典礼。该构想获部分政界人士如许通美支持,惟最终因资金与行政支援不足而未能实现。尽管建庙计划受挫,南洋孔教会未完全放弃该构想,仍持续寻求海内外支持与合作机会[3]

此外,郭文龙亦对在孔子故里曲阜兴建大型基督教堂表达反对,认为凡属华人,皆应维护儒家文化传统,并有权对中国文化事务表达意见[8]

Remove ads

推广华文教育

2014年,南洋孔教会会长郭文龙与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多位华社代表,于印尼民丹岛共同成立“民丹南洋资源企业”,旨在推动当地成人华语教育,并恢复中断多年的华文教学传统。该计划以非营利为宗旨,计划招募新加坡退休华文教师,前往民丹岛教授基础至高级的华语课程,兼授中华文化知识。课程面向所有族群开放,强调文化传承与社会融合。此一合作亦获得印尼东盟南洋大学基金会与民丹端华学校的支持,并计划扩展至中医保健与长者文化村设施[9]

近代

2015年7月29日,南洋孔教会与新加坡社科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设立由孔子文化基金有限公司资助的儒学奖学金,专供修读中文与文学学士课程之学生申请。该计划为期四年,每学年资助四名在儒家哲学与文学科目中成绩优异的学生[10]

2023年,南洋孔教会迎来创会110周年,并举办主题为“儒学在当代的生命力”之国际儒学研讨会,邀请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与新加坡等地之学者,共同探讨儒家思想于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应用。活动亦包括音乐会与展览,显示该会于文化推广上的多元努力。[11]

活动

为推广儒家伦理与中华文化,南洋孔教会长年举办各项文化活动与教育项目。其中包括“孝道音乐晚会”、“中学生孝道营”、“孝道征文比赛”与“孝道论坛”,以孝亲为切入点,向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传播儒家伦理价值。此外,也定期举办儒家文化论坛与读书会,并在《联合早报》刊登儒家经典语录,借此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之认识与关注。青年团亦活跃,致力于培养新一代儒学传人。

为鼓励青年研习中国哲学与儒学经典,南洋孔教会于孔子诞辰庆典期间,颁发奖学金予在中国哲学领域表现优异之学生。该会并与各大专院校、文化机构合作,促进儒学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12]

争议

377A条文事件

2018年10月,南洋孔教会于年度孔诞纪念晚宴上,因刑事法典第377A条文(规范男性间性行为)的相关言论引发争议。时任会长郭文龙于致词中,代表董事会表达反对废除第377A条文,理由包括同性性行为“违反自然、天理与人道”等,并认为此举将为同性婚姻合法化铺路。他在场向350名宾客致词时强调:“当人们守护好传统文化时,社会便能稳定和谐;当人们否定并抛弃传统文化时,社会将会礼崩乐坏,动荡不安。”[13]

时任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昌伟对此立场表示不认同,主张儒家思想从未提倡对同性恋者的道德审判,遂于翌日辞去副会长职务,并于社交媒体上宣布退出孔教会。然而,王昌伟亦公开肯定孔教会近年在文化建设与推广中国哲学方面的贡献,表示将继续关注并支持其文化事业发展。郭文龙则表示尊重王昌伟的立场,强调双方虽有分歧,惟关系未受影响。王辞职后仍受邀担任学术顾问。与会的学者许齐雄亦在《联合早报》发表评论文章,逐一反驳郭文龙的言论,强调儒家传统对同性恋议题并无道德敌视,主张包容为中华文化之本[14]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