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天鹅堡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宮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天鹅堡(德语:Schloss Neuschwanstein,发音:[ˈʃlɔs nɔʏˈʃvaːnʃtaɪn];南巴伐利亚方言:Schloss Neischwanstoa)是一座建于19世纪的历史主义风格宫殿,座落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部阿尔卑斯山麓的峭壁之上,靠近奥地利边境。城堡位于施瓦本行政区内,隶属于施万高市镇,坐落于霍恩施旺高之上;该村同时也是高天鹅堡的所在地。最近的主要城镇为菲森。城堡俯瞰珀拉特河峡谷,东邻阿尔卑湖及天鹅湖,并靠近莱希河注入的福根湖河口。
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尽管当时的主要居所慕尼黑王宫规模宏大,路德维希二世仍希望摆脱慕尼黑的束缚,遂下令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偏远地区建造新天鹅堡,作为个人的避世住所,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他深深敬仰的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他选择以私人资金及大量借款来资助建筑,而非动用公共财政。
城堡于1869年开工,但始终未能完工。原计划作为国王私人住所的建筑共有超过200个房间,其中仅14个依设计完工,其余因路德维希二世于1886年去世而未完成。在他去世七周后,城堡即向公众付费开放。[1] 自此以来,已有超过6100万人参观新天鹅堡。[2] 每年约有130万人造访,夏季高峰期每日参观人数可达6000人。[3] 它也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4]
自2025年7月起,该城堡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宫殿:新天鹅堡、林德霍夫宫、夏亨宫和海伦基姆湖宫”名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对外提供导览解说。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今天,新天鹅堡建于隶属阿尔卑斯山的一座近千米高的山顶上,与高天鹅城堡所在的施万高市镇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西南边界,海拔约800米(2,620英尺)。其地形介于南部接近奥地利边境的阿尔卑斯山前山地与北部相对平缓的丘陵之间。中世纪时期,这里已有三座城堡俯瞰村庄,其中一座名为“天鹅石堡(Schwanstein Castle)”。[注 1]1832年,路德维希的父亲巴伐利亚王国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二世购得其遗址,并以哥德复兴式风格重建为现今的高天鹅堡。该城堡于1837年完工,成为王室夏季行宫,而长子路德维希(1845年生)在此度过大部分童年。[5]
前霍恩施万高堡(Vorderhohenschwangau Castle)与后霍恩施万高堡(Hinterhohenschwangau Castle)建于俯瞰天鹅石堡的山丘上,[注 2]。两堡可俯瞰附近阿尔普湖与天鹅湖,以及周边村庄。两堡之间以壕沟隔开,形成包含大厅、主殿与防御塔楼的完整结构。[6]19世纪时,两座城堡仅剩遗迹,其中后霍恩施万高堡的遗址后来被用作瞭望台。[7]
这些位于王室行宫之上的废墟,是路德维希王储在远足时熟悉的地方。他于1859年的日记中首次描绘其中一座遗迹。[8] 1864年继位后,路德维希将在这两座废墟上兴建新宫殿列为建筑计划首要工程。[9]起初,他将新建宫殿命名为“新霍恩施万高堡”,造成名称混淆:霍恩施万高城堡取代天鹅石堡遗址,而新天鹅堡则取代两座旧霍恩施万高堡的旧址。直至路德维希去世后,建筑正式命名为“新天鹅堡(Neuschwanstein)”。[10]
Remove ads
历史
总结
视角

新天鹅堡的设计灵感源自19世纪盛行的浪漫主义风潮,以及路德维希二世对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崇敬。华格纳歌剧《唐怀瑟》与《罗恩格林》中的音乐神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11]
建造新天鹅堡的灵感部分来自路德维希于1867年的两次旅行:5月,他与弟弟奥托一世一同参观瓦特堡的重建工程[12];7月,他造访由欧仁·维奥莱-勒-杜克主持修复的皮埃尔丰城堡,该城堡正在改造为历史主义风格宫殿。[13][注 3]路德维希认为瓦特堡与皮埃尔丰城堡都展现了对中世纪浪漫主义的诠释,与新天鹅堡的建筑计划理念相似。早前此类建筑风格已在德国多个邦国推行,例如高天鹅堡、利希滕施泰因城堡、霍亨索伦城堡及沿莱茵河的多座城堡,如施托尔岑费尔斯城堡等。[14]
1868年2月,路德维希的祖父路德维希一世去世,使原先用于退位国王岁费的巨额资金得以释出。[9][注 4]这笔资金使路德维希二世得以启动私人建筑计划,在远离慕尼黑的熟悉山区中,打造实现中世纪幻想的“梦幻城堡”。他于1868年5月致信华格纳写道: 这笔资金让路德维希二世得以启动其私人建筑计划,在远离首都慕尼黑的熟悉山区中,打造一处能实现他中世纪幻想的“梦幻城堡”。他于1868年5月致信华格纳时写道:
我打算在波拉特峡谷附近,以真正的德意志骑士古堡风格重建高天鹅堡旧址遗迹。坦白说,我非常期待有朝一日能居住于此(三年后);……您知道我希望迎接的尊贵客人是谁。这片圣洁且不可侵犯的土地,将成为为那位给世界带来救赎与祝福的神圣友人所建的殿堂。它将让您想起《唐怀瑟》(以城堡为背景的歌手大厅)与《罗恩格林》(通往礼拜堂的庭院与长廊)。[15]

建筑最初由舞台设计师克里斯蒂安·杨克构思,并由建筑师爱德华·里德尔实际负责。[16] 由于技术限制,旧城堡遗址无法纳入新计划。最初设计受纽伦堡城堡启发,计划在旧的前高天鹅堡遗址上建造简单建筑,但最终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宏大的设计,最终形成以瓦特堡为蓝本的宫殿。[17]
国王坚持亲自审核所有图纸与设计细节。[18] 由于对细节的高度掌控,新天鹅堡常被视为路德维希二世本人的创作,而非建筑师的作品。[19] 尽管当时建筑评论家批评这是19世纪最后一批大型宫殿建筑中的“媚俗”之作,但今日,新天鹅堡与路德维希二世的其他宫殿已被视为欧洲历史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20][21] 由于资金有限,另一座规模相近的计划法尔肯施泰因城堡最终仅停留于设计阶段。[22]
宫殿的建筑风格融合多种历史元素。其结构结合了罗曼式建筑的几何形体(如立方体与半圆拱)、哥特式建筑的垂直线条与纤细塔楼,以及拜占庭风格装饰(尤其体现在宝座厅设计中)。宫殿立面上“巴伐利亚的圣母”与圣乔治图像采用当地露天壁画技法呈现,这种湿壁画风格常见于阿尔高农舍。未完成的骑士屋回廊设计亦可见新艺术运动早期特征。[23] 整体风格最初以哥德复兴式为主,但最终以罗曼复兴式建筑为基调。剧院元素贯穿设计:杨克的绘图明显受到舞台布景影响。[24] 随工程进展,主题由《唐怀瑟》、《罗恩格林》逐渐转向《帕西法尔》。[25]


1868年,旧有中世纪双城堡遗迹被完全拆除,旧主殿甚至被炸毁。[26] 新天鹅堡于1869年9月5日奠基,1872年完成地窖工程,至1876年主体一楼与门楼皆完工。1882年底,部分区域已足以居住,路德维希遂暂时入住以监督后续施工。[25] 1874年,工程主管由爱德华·里德尔交接给格奥尔格·冯·多尔曼。[27]
1880年举行主殿上梁仪式,1884年国王正式迁入新建部分,同年因多尔曼失宠,项目改由尤利乌斯·霍夫曼(Julius Hofmann)接任。宫殿以传统红砖建造,外覆多种岩石。外墙白色石灰岩取自邻近采石场,门廊与凸窗砂岩来自符腾堡的施莱特多夫,窗户、拱肋、柱体与柱头等部分采近萨尔茨堡温特斯贝格山大理石。宝座厅后期增建,采钢架结构。建材运输由蒸汽起重机与鹰架系统辅助,施工设备由蒸汽锅炉检验协会(Dampfkessel-Revisionsverein)定期检查。约二十年间,工地为当地最大雇主。[28]
1880年约有200名工匠直接参与,[29] 国王要求赶工时人数可达300人,夜间以油灯施工。1879–1880年间材料统计包括465公吨(513短吨)萨尔茨堡大理石、1,550 t(1,710 short ton)砂岩、40万块砖与2,050立方米(2,680立方码)木材。1870年成立的工人保险会由国王资助,施工意外遗族(统计30起)可领抚恤金。1884年国王入住仍未完工主殿,隔年邀母亲普鲁士的玛丽王后参观。[注 5] 至1886年,主殿外部大致完工。[11] 同年,国王下令将横跨佩拉特峡谷的木桥“玛丽安桥”改建为钢结构。
虽然新天鹅堡规模庞大,但内部并无空间容纳王室朝廷,仅设国王私人住所与仆役房间。宫廷区建筑主要具有装饰性,而非居住用途。[10] 宫殿旨在成为路德维希二世可居住的“剧场式”建筑场景。[11] 作为“友谊之殿”,同时献给理查德·瓦格纳的生平与创作。然而华格纳于1883年逝世,未能亲眼见到此建筑。[30] 最终,路德维希二世仅在此居住172日。[31]
Remove ads

随建造进程推进,国王对新天鹅堡要求不断扩张,开支节节上升,设计图与预算屡次修订。[32] 起初仅计划设小型书房取代大型宝座厅,原定宾客房间被删除,以兴建“摩尔式大厅”,但因资金不足未能实现。原定1872年完工的工程亦多次延后。[32]
作为象征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城堡,新天鹅堡并非国王唯一的建筑计划。随后还有洛可可风格林德霍夫宫与巴洛克风格海伦基姆湖宫,后者旨在向绝对主义时代致敬。[9] 三者中林德霍夫宫最小,于1886年竣工;其余两座皆未完成。三项计划合计耗尽国王财力,建筑支出由私人资金及民事清单收入支应,巴伐利亚国库未直接负担。[11][33] 自1871年起,路德维希二世还透过政治协议自奥托·冯·俾斯麦处获一笔秘密收入。[注 6]
国王生前,新天鹅堡建造费用共计达620万黄金马克(约€44百万,按2021年通胀计算),[34] 几乎是最初预算320万马克的两倍。[33] 私人资金不足,国王不得不持续开设新信贷额度。[35] 1876年,一位指出破产风险的宫廷顾问被撤职。[36] 至1883年,国王已负债700万马克,[37] 并于1884年春与1885年8月两度重组债务,金额分别为750万与650万马克。[35]
即使债务达1,400万马克,路德维希二世仍坚持建造,并威胁若债权人查封宫殿,他将自尽。[36] 1886年初,国王向内阁请求600万马克贷款遭拒,4月依俾斯麦建议向议会申请资金。6月,巴伐利亚政府决定罢黜居于新天鹅堡的国王。6月9日,路德维希被宣告丧失行为能力;翌日,他下令逮捕执行罢黜命令的委员会人员。[38] 国王为自保,命周边村镇宪兵与消防队待命。[35]次日,由伯恩哈德·冯·古登领导的第二次委员会抵达,当夜强迫国王离开宫殿。之后,路德维希被置于古登监护下,1886年6月13日,两人在施塔恩贝格湖近贝格城堡浅水区神秘身亡。
Remove ads
-
宫殿建筑群概览;黄色部分为原计划的礼拜堂位置
-
新天鹅堡正面与周围景观(照相凹版印刷,约1900年)
-
1901年贝格城堡明信片
-
1914年阿道夫·希特勒绘制的新天鹅堡画作
路德维希二世逝世时,新天鹅堡仍远未完工。门楼与主殿外部结构大致完成,但矩形塔楼仍架设鹰架;女塔楼尚未动工,直到1892年才以简化形式完工,未雕刻原计划中的圣女像。骑士楼亦被简化。在国王设计中,骑士楼画廊的柱身呈树干造型,柱头象征树冠;而宫殿群的核心部分——位于上庭院、原计划高达90米、坐落于三层中殿礼拜堂上的城堡主楼最终并未建成。[18] 此外,门楼与女塔楼间的连接翼亦遭取消。[39] 国王逝世后,西侧原预定建造的花园、露台与喷泉计划亦被放弃。
宫殿内部的王室居所于1886年基本完工;1888年前,大厅与走廊以较简朴风格绘饰完成。[40] 国王期望设于宝座厅下方的“摩尔式大厅”最终未能实现,与模仿瓦特堡“骑士浴场”的“骑士浴室”同样被取消。女塔楼原定设立的“新娘之间”(灵感源自《罗恩格林》)[24],以及主殿一、二层的宾客房与大型宴会厅,也全数未动工。[32] 实际上,新天鹅堡的完整开发计划从未真正确立,国王身故时仍有多处空间缺乏具体用途设想。[29]
路德维希二世从未打算向公众开放此宫殿。[11] 然而国王逝世仅六周后,摄政王卢伊特波尔德亲王便下令对外收费开放。国王遗产管理人于1899年前清偿建筑债务。[41] 自此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新天鹅堡成为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最稳定且可观的收入来源之一,在1914年前后几乎成为王室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为维持参观秩序,部分房间与宫廷建筑率先完工。初期游客可自由在馆内行动,导致家具迅速磨损。
1918年巴伐利亚成立共和国后,政府将王室俸金及资产收归国有。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争议最终于1923年划分资产:包括新天鹅堡在内的路德维希二世宫殿归国家所有,现由巴伐利亚宫廷管理局(隶属巴伐利亚财政部)管理;而邻近的高天鹅堡则归维特尔斯巴赫补偿基金,其收益用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42] 之后游客人数逐年攀升,至1939年已达20万人次。[42]
Remove ads

由于地处偏远且无战略价值,新天鹅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皆未遭破坏。直到1944年,宫殿被用作存放由纳粹党下属机构“罗森堡特别行动队”自法国掠夺的艺术品仓库。[43] 宫殿内部被用于登录与编目这些艺术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堡内发现39册记录艺术品掠夺规模的相册,现收藏于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44]
1945年4月,党卫队曾考虑炸毁新天鹅堡,以防建筑及藏品落入敌军之手。[45] 不过,负责执行任务的亲卫队集团领袖最终未实施此命令。战争结束时,宫殿完好无损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代表投降。[45]
战后,盟军占领当局将宫殿交还重建后的巴伐利亚自由邦政府。其后,巴伐利亚档案局暂时使用部分房间存放从遭轰炸的慕尼黑档案馆中抢救出的文件。[46]
Remove ads
建筑
-
新天鹅堡东侧景观
-
从玛利亚桥望向南立面
-
从东南方观赏的新天鹅堡
-
自西北方向的空拍图
-
自施旺高望向北立面
新天鹅堡整体建筑风格极具艺术性与象征性,内外皆呈现高度风格化设计。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个人影响处处可见,他对设计与装饰皆怀有浓厚兴趣,并经常亲自提出修改意见。例如,他曾针对主殿描绘《罗恩格林》的壁画下达指示:“陛下希望……船只应离岸更远,罗恩格林的颈部不要过于倾斜,连接船与天鹅的链条应为金色而非玫瑰花,最后,城堡整体风格应保持中古风。”[47]
主殿内的主要房间包括王座厅、国王寝宫、歌手大厅与人工洞穴。室内设计中,特别是王座厅,其拜占庭—阿拉伯风格建筑灵感源自西西里诺曼—施瓦本时期德意志国王在巴勒莫所建教堂与礼拜堂。整体设计向德国传说中的“天鹅骑士罗恩格林”致敬。路德维希二世少年时居住的高天鹅堡(Hohenschwangau)亦以此传说为装饰主题,并在理查德·华格纳的歌剧中再现。新天鹅堡的多数房间以华格纳歌剧为边饰,部分房间甚至永久设有舞台布景。然而,国王逝世时工程尚未完工,内部仅完成约14间房间。原计划作为整体建筑群核心的大型城堡主楼最终未建成,仅留下地基,其位置至今仍可于上层庭院见到。[48]
新天鹅堡由多个独立建筑结构组成,沿悬崖脊线绵延约150米。其修长建筑体搭配众多塔楼、装饰尖塔、山墙、阳台与雕塑。依循罗马式风格,多数窗户为双拱窗或三拱窗。城堡南侧以Tegelberg与佩拉特峡谷为背景,北侧俯瞰阿尔卑斯山前丘陵与湖泊,整体景观如画,体现浪漫主义“骑士城堡”理想。与历史上经过数百年增建的城堡不同,新天鹅堡自始即为非对称设计,依计划分阶段建造。虽具城堡典型元素,实际防御功能完全舍弃。[32]
Remove ads
宫殿群自对称门楼进入,门楼两侧各有阶梯塔。朝东的门楼是城堡中唯一外墙以强烈对比色设计的建筑:外墙红砖,面向内庭立面覆黄色石灰岩,屋顶檐口环绕尖塔。门楼上层由马头墙覆顶,曾是国王首个居所,方便观察施工进度。门楼底层原设计为马厩。通过冠有巴伐利亚王室纹章的门楼后,可进入庭院。庭院分上下两层;下层东侧由门楼界定,北侧由长方塔与画廊地基形成,南端开放,可远眺群山,西端由砖造堤岸围限,多边形突起部分标示原计划礼拜堂唱诗班座位位置,该三殿式教堂原设为城堡主楼基座,高90米(295英尺),为建筑群核心。侧边阶梯通向上层庭院。
上层庭院地面以铺石标示礼拜堂与塔楼基础。最醒目建筑为高45米(148英尺)的矩形塔楼,主要为装饰用途。观景平台可俯瞰北方阿尔卑斯山前丘陵。庭院北端由骑士楼构成,三层建筑透过盲拱回廊与矩形塔楼及门楼相连。骑士楼象征男性侍从住所,实际原设为庄园与仆役房。对应的阁楼(仕女楼)位于庭院南侧,原计划作为女性居所,但未使用。两者构成华格纳《罗恩格林》第一幕“斯滕城堡”舞台构图。庭院铺地中嵌有宫廷礼拜堂平面图。庭院西端为主殿,城堡主体与居住区,内含国王套房及仆役房。主殿为五层巨型建筑,由两个相连巨大立方体组成,覆双高山墙屋顶。形状沿山脊延展,两角各有阶梯塔,北塔高65米(213英尺)。屋顶造型多变,令人联想皮埃尔丰城堡。主殿西侧外墙有两层阳台,可远眺阿尔卑湖;北侧延伸低矮观景塔与温室。整体装饰烟囱与尖塔,内庭立面绘彩色湿壁画,内庭山墙有铜制雄狮雕像,西侧外墙山墙立有骑士浮雕。
-
前院今貌
-
宫殿屋顶
-
从未建成礼拜堂位置望向上层庭院:左为阁楼,中为主殿立面,右为骑士楼;构图依据华格纳在《罗恩格林》第二幕的舞台指示
-
圣乔治像
-
门楼
原计划新天鹅堡内部超过200间房,包括宾客与仆人住所、服务及后勤空间,但仅约15个房间与大厅完工。[49] 主殿下层设行政与仆役房,现宫殿管理处亦位于此;国王寝宫位于上层。前部三楼为起居区,上方为“歌手大厅”;西侧后翼上层几乎全为王座厅,全楼层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65,000平方英尺)。[49]
宫殿内包含具备历史主义风格的房间,并配备当代最先进技术设施,包括以电池供电的仆人呼叫系统与电话线路、可自动旋转烤串的伦福德烤炉、热空气供应中央供暖系统、自来热水与自动冲洗马桶。[23][50][51]
宫殿中最大房间为歌手大厅,其次为王座厅。歌手大厅位于主殿东侧临庭院翼楼,位于国王寝宫上方四楼,长方形厅堂以《罗恩格林》与《帕西法尔》为主题装饰,长边设仿瓦特堡画廊与观众席,东端设拱廊舞台区“歌手长廊”。此厅非为国王隐居宴会而设,而是以可行走纪念性空间形式再现中世骑士精神与宫廷爱情文化。首场音乐会于1933年举行,以纪念华格纳逝世50周年。[52][33]
王座厅面积20乘12米(66乘39英尺),位于主殿西翼,高13米(43英尺),横跨三、四楼。由建筑师尤利乌斯·霍夫曼依慕尼黑王宫诸圣教堂设计灵感建造。三面环绕彩色拱廊,以半圆形后殿收尾,原设计预留国王宝座位置但未完成。宝座基座周围绘有耶稣、十二使徒及六位封圣君王画像。壁画由威廉·豪斯希尔德创作,地板马赛克于国王逝后完成,吊灯仿拜占庭王冠造型,氛围庄严如圣殿。依国王意愿,厅内融合《帕西法尔》圣杯殿象征与“君权神授”理念,象征无限制王权,后殿六位封圣君王包括:法兰西的圣路易、匈牙利圣史蒂芬、忏悔者爱德华、波希米亚圣温塞斯劳斯、挪威圣奥拉夫与神圣罗马皇帝圣圣亨利二世。[20]
- 宫殿内部房间(19世纪末彩色照相印刷)
-
歌手大厅
-
王座厅
-
起居室
-
书房
-
餐厅
-
卧室
除大型礼仪空间外,城堡内亦设有多间供路德维希二世私人使用的小房间。[40] 国王的私人套房位于主殿东翼三楼,共八间主要房间及若干附属空间。虽然装饰华丽,但中等大小的房间配备沙发与家具,使今日参观者仍可感受到相对现代的生活氛围。国王已不再重视过往君主强调的公共性,而追求个人化的宁静。整体室内装饰,包括壁画、挂毯、家具与工艺品,皆围绕国王钟爱的主题:圣杯传说、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作品,以及华格纳歌剧的诠释。
东向起居室以《罗恩格林》传说为主题,家具包括沙发、桌子、扶手椅及北侧凹室中的座椅,格调温馨。起居室旁通往书房的小型人工grotto原配有人工瀑布与虹光装置,并连接小型温室。该洞穴模仿《赫塞尔山》场景,呼应华格纳歌剧《唐怀瑟》主题。国王在林德霍夫宫亦建有类似但规模更大的洞窟。书房对面为餐厅,装饰主题为“宫廷之爱”。由于新天鹅堡厨房位于餐厅下方三层,无法设置可升降的“魔法餐桌”,餐厅透过服务升降机与厨房相连。
紧邻餐厅的卧室与相邻小礼拜堂是宫殿中唯一保持哥德复兴式风格的空间。国王卧室以巨大雕刻床为中心,十四位雕刻师耗时四年才完成床罩上的尖塔雕饰与橡木墙板。[53]1886年6月11日至12日夜间,国王即在此被逮捕。小礼拜堂奉献给圣路易,即国王同名的守护圣人。仆人房位于主殿地下一层,设备简朴,配以沉重橡木家具,每间设有桌子、橱柜及两张长1.80米的床。磨砂玻璃窗将房间与走廊隔开,使国王可不被察觉地进出。仆人不得使用主殿梯,只能通过狭窄陡峭的仆人专用楼梯。
-
三楼平面图,四楼歌手大厅位置以红色标示
-
走廊
-
王座厅细部
-
人工洞穴
-
厨房
Remove ads
旅游
新天鹅堡每年接待近150万名游客,使其成为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3][54] 出于安全考虑,宫殿只能透过35分钟导览参观,且城堡内禁止拍照。此外,还有针对特定主题的特别导览。6月至8月旅游旺季,新天鹅堡每日接待多达6,000名游客,未预订者可能需等候数小时。即使未持门票,游客仍可沿山道步行至山顶,参观庭院和外部区域,但无法进入城堡内部。门票仅可于高天鹅堡票务中心购买。[55] 截至截至2008年[update],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六千万。[2] 2004年收入为650万欧元。[1]
2023年6月14日,两名年轻的美国女游客在玛丽安桥附近遭一名30岁美国男子袭击,造成其中一人死亡。[56][57][58]
文化、艺术与科学
新天鹅堡是浪漫主义时代的象征。此宫殿曾在多部电影中登场,例如赫尔穆特·凯特纳执导的《路德维希二世:国王的荣光与终结》(1955年)、卢奇诺·维斯孔蒂执导的《诸神的黄昏》(1972年)等路德维希二世传记片,也出现在音乐剧《飞天万能车》(1968年)、恶搞喜剧《太空炮弹》及战争剧《第三集中营》(1963年)中。此外,城堡设计启发了迪士尼乐园睡美人城堡,以及2005年日本动画电影《神奇宝贝剧场版:梦幻与波导的勇者 路卡利欧》中的卡梅兰宫殿。[59][60]1996年游戏《野兽之内:加百列的秘密》亦有登场。
1977年,新天鹅堡出现在西德邮票上,并于2012年收录于德国邦联纪念币系列2欧元纪念币。2007年,它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决赛名单之一。[61]
2002年4月6日,一颗坠落于奥地利边境、靠近霍恩施旺高的陨石被命名为“新天鹅堡陨石”,共发现三个碎片:“新天鹅堡I”(重1.75公斤,2002年7月发现)、“新天鹅堡II”(重1.63公斤,2003年5月发现)位于德国境内,“新天鹅堡III”(重2.84公斤,2003年6月发现)位于奥地利罗伊特附近。[62]该陨石属于顽火辉石球粒陨石,特征为高比例纯铁(29%)、顽火辉石及罕见矿物硅氮氧石(Si2N2O)。[63]
2025年7月12日,新天鹅堡与林德霍夫宫、夏亨狩猎行宫及海伦基姆湖宫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4][65]
全景
注释
- “Burg Schwanstein”直译为“天鹅石堡”。
- “Vorderhohenschwangau Castle”(德语:Burg Vorderhohenschwangau)与“Hinterhohenschwangau Castle”(德语:Burg Hinterhohenschwangau)合称“霍恩施万高堡”(德语:Burg Hohenschwangau)。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后来新建的宫殿英文名同样为“Hohenschwangau Castle”,德语称作“Schloß Hohenschwangau”,直译为“高天鹅之乡”,其中“Gau”指大片无林平原,“Vorder-”与“Hinter-”分别为“前”与“后”。
- 这两次旅行正值国王与表妹巴伐利亚的索菲·夏洛特公爵夫人订婚期间,婚约于1月宣布,10月由路德维希解除。
- 玛丽王后当时居于高天鹅堡,两人关系紧张,部分原因为玛丽反对华格纳。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