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巴66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巴66线是香港岛一条来往中环(交易广场)和赤柱广场和的巴士路线,只在星期一至五早上及傍晚提供服务。
Remove ads
历史
路线于1994年1月22日起投入服务,以配合马坑邨第一期入伙。本线取代原有中巴豪华巴士261线(中环至舂磡角)的服务,故行车路线与261线大致相同。由于行车班次较城巴在同区路线为疏,加上中环往浅水湾不设双向分段,由中环往浅水湾的乘客多会坐城巴。因此本线的客源主要是马坑及舂磡角的居民,以及由浅水湾往中环的市民。随着马坑第2及第3期入伙,2000年2月28日起迁往位于赤柱广场的马坑新巴士总站;由于市民可以从新巴士总站步行前往赤柱市集,本线客量开始上升。
本线在早上往中环及下午返回马坑的班次编排,是与同样往来马坑至中环的262线,联合提供8-15分一班的班次。本线在开办后,直至新巴接办初期,服务只提供到傍晚。其后,新巴于1999年6月19日起,延长尾车时间至晚上,并改为全空调服务,主要是与城巴61线晚间班次作竞争。不过,当时仍只提供平日服务,造成不少马坑居民不满,因为在假日,他们要乘服务时间较早收车的64线(已取消)出入。
当年中巴在马坑往来中环的路线上,实施“平日一线,假日一线”的模式,令到往来马坑、舂磡角至湾仔及中环的乘客,要在不同日子乘搭不同路线。当新巴取代中巴经营港岛路线时,由于避免造成混乱,尚未立即作出改动,但随着马坑二期及龙德苑入伙,有不少居民投诉这种营运方式出现问题,在区议员及居民争取之下,本线于2002年6月2日起,加设假日服务,与只于假日行走的64线,联合提供10-20分一班的服务。
城巴被新巴母公司周大福收购后,由于城巴及新巴的赤柱及浅水湾路线出现重叠,为善用资源,新巴及城巴于2004年11月8日起重组赤柱区路线。本线由当日起加密班次,并与城巴 6X 线提供联合班次。2008年11月3日起更改为每日早上至傍晚提供服务,晚间班次由城巴6号线绕经舂磡角及马坑取代。2012年9月17日起进一步缩减至袛于星期一至五繁忙时间服务,在本路线日间不提供服务的时段,由城巴6号线绕经马坑作替代[1]。2013年3月18日起更进一步减班,下午时段由中环(交易广场)开出的班次由13班减至11班;而由赤柱广场开出的班次由12班减至11班。
2018年4月30日:增设实时抵站时间查询服务。
Remove ads
服务时间(详细班次)
星期一至五:
-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不设服务
收费
全程:$10.6
|
乘客登上本线后指定时间内以同一张八达通卡转乘以下路线,或从以下路线登车后指定时间内以同一张八达通卡转乘本线,次程可获$1折扣优惠:
- 66←→14,转乘时限为180分钟
- 66往马坑 → 14往嘉亨湾
- 14往赤柱 → 66往中环
- 66←→15
- 66往中环 → 15往山顶,转乘时限为120分钟
- 15往中环 → 66往马坑,转乘时限为90分钟
使用车辆
受司徒拔道路面狭窄影响,无法使用长过11米的巴士,本线主要用车为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 Euro V(38XX)。
行车路线
中环(交易广场)开经:干諾道中、夏悫道、红棉路支路、金钟道、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黄泥涌峡道、浅水湾道、赤柱峡道、舂磡角道、环角道及佳美道。
马坑开经:佳美道、环角道、舂磡角道、赤柱峡道、浅水湾道、黄泥涌峡道、司徒拔道、皇后大道东、金钟道、皇后大道中、毕打街、康乐广场及港景街。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