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区专线小巴35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界专线小巴35线是由马亚木旗下的乐方投资营运的一条元朗区专线小巴线,来往元朗(泰丰街)及辋井围,经屏厦路、屯马线天水围站、流浮山及深湾路,来回程绕经沙桥及尖鼻咀[2]。 目前,此路线是辋井围、沙桥及尖鼻咀一带唯一对外公共交通服务。
简介及历史
此路线的前身是在1973年开办的九巴58路[3],来往流浮山至沙桥(尖鼻咀),以方便深湾路一带村民接驳九巴55路(即现时K65)往来元朗市中心,当时还设有行李及货物收费。不过这样的安排令深湾路一带乡民十分不便,因此于1974年6月3日起,58路正式延长至元朗东(即现时的元朗(凤翔路)总站,该总站现时仍然运作),免除村民转车之苦。
由于深湾路由58路公车开办以来一直都是乡村道路,阔度仅容许1台巴士经过,多年来未经扩阔,当时九巴车队内就只有1961年投入服务的亚比安Victor 17型单层巴士才能征服该道路。到了1970年代尾,这款巴士开始年事已高,九巴无法多留几部去继续行走58线。而且沙桥及尖鼻咀一带地势偏僻,该一带的乘客并不多,加上由于深湾路一带的村民,不少与九巴58线的车长相熟,许多村民会不付车资上车,而车长亦只会“只眼开只眼闭”,而主动付款上车的只是非惯性乘搭58线的乘客(主要是到访沙桥及尖鼻咀一带的市民),导致58路一直亏蚀。
当1961年亚比安17型单层巴士因年事已高不断被淘汰,九巴却没有合适替代的单层车辆取代亚比安17型,加上58线连年亏蚀,运输署有见及此,便在1982年9月10日招标往来尖鼻咀往来元朗的专线小巴线,翌年9月投入服务[4][5],编号为“35”,即本路线。而九巴58线最终在1984年3月1日“功成身退”。
1990年7月14日,本线末班车由晚上9时延长至晚上9时半。[6]
为配合西铁(现称屯马线)通车,本线于2003年12月14日绕经天水围站公共运输交汇处[7],上述安排现已取消。
2015年2月1日,本线加价至$8.8。[8]
服务时间及班次
- 35常规班次
元朗(泰丰街)开 | 辋井围开 | ||||
---|---|---|---|---|---|
日期 | 服务时间 | 班次(分钟) | 日期 | 服务时间 | 班次(分钟) |
每日 | 05:00-19:10 | 18 | 每日 | 05:00-19:10 | 18 |
19:10-21:30 | 23 | 19:10-21:30 | 23 |
- 35不经沙桥及尖鼻咀的特别班次
- 每日泰丰街开:06:00-08:30(13-14分钟一班)
- 每日辋井围开:06:00-08:30(13-14分钟一班)
行车路线
- 往辋井围方向途经:泰丰街,元朗东堤街,泰利街,横洲路,元朗安宁路,妈庙路,妈横路,青山公路,屏厦路,流浮山道,深湾路,辋井村通道。
- 往泰丰街方向途经:辋井村通道,深湾路,流浮山道,屏厦路,天水围铁路站,屏厦路,青山公路,同乐街,元朗安宁路,西堤街及泰丰街。
- 绿字路段为乡郊路段,不影响行车安全时沿途皆可上下客。
相关事件
- 2011年12月27日:下午12:40左右,一辆行走此路线的小巴(HU3730)在驶至尖鼻咀回旋处时,突然失控撞向左边草丛。事后有区议员要求运输署敦促营办商尽快更换车龄较旧的车辆。[11]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