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界百年史
歷史學家許舒撰寫的歷史著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界百年史》(英语:The Great Difference: Hong Kong’s New Territories and Its People 1898–2004)是历史学家许舒撰写的历史著作,于2006年10月经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1][2]。平装本在2012年7月经同一出版社出版[2]。中译本于2016年6月经中华书局出版,由林立伟翻译[3]。
Remove ads
背景
许舒是英属香港的政府官员,曾任新界政务署长,因此阅览过不少政府资料[4][5]。他在撰写《新界百年史》之前,曾写过多部有关香港历史的著作[5]。许舒表示,《新界百年史》之前有关新界历史的著作多探讨一些较狭窄的主题,于是他便想写一本主题较广的书籍,进而开始撰写《新界百年史》[3]:xxiii。
他认为自己在撰写该著作时,能同时套用公务员和历史学家的角度去撰写,并参考了夏思义、科大卫、萧国健等人的研究。他原本想把原版的注释列于内文中,但由于篇幅问题而列于书籍最后[3]:xxiii-xxvii。2012年《新界百年史》推出平装本[2]。当中除有数处修订及一篇为其而设的新序外,其余内容不变[3]:vii。中译本于2016年6月经中华书局出版,由林立伟翻译[3]。当中新增了一些注释、两篇附录、多张照片[3]:iii-iv。注释亦从列于书籍最后改成列于内文[3]:xxvii。
内容
《新界百年史》分为12章节,按时序刻画新界的演变[6],涵盖其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有效期间的变迁[7]。许舒先介绍签订专条前的新界,之后描写刚签订时的新界状况及其在各时期的演变,例如官员丈量土地时的情况、香港日占时期的新界、郊野公园的成立、政府的水塘及新市镇计划怎样改变新界的生活方式和景色[6][8][5]。他写道,新界在一开始为英国人接管时与香港其他地区拥有“巨大差异”[7]。而到了1980年代,新界已大致无异于香港其他地方[8],但许舒仍能于终章比较两者的一些差异[6]。
他在著作中提及新界的一些变化,例如客家话在新界居民日常沟通的地位让位给粤语和英语、新界居民往香港海外移民对新界本身的影响、原居民在区议会改成直选后权力不再[8]。他还写道,郊野公园建立后虽受市民欢迎,但一些新界居民的传统风俗因此而受限[5]。
评价
香港大学的高马可和香港通识教育会的李伟雄分别在《中国研究》和《大公报》上撰文认为,许舒在著作中详细讲述了新界的历史[8][5]。《香港商报》的林涛亦有类似的评价[7]。李伟雄表示,该著作“能满足”其“好奇心”[5]。高马可更赞扬即使许舒喜欢新界,但仍能保持客观态度[8]。
裴达礼在《皇家亚洲学会香港分会会刊》上写道,这书虽运用到了许舒的公职人员经验去说明一些议题,但考虑到了其作为历史学家的经验和没有自我表扬,故认为这只会增加内容可信度。不过,他认为作者没有完整总结事件之间的关系,只是记述事件本身。因此他虽写道其注脚对后世历史学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仍希望之后有更好的著作出现[6]。林涛认为它“为新界历史的研究奠下基础”[7]。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